张卫东 宋元玲 王爱红 王艳丽 孙雪峰 李晓丽 高晓平
手术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术不仅对人体是创伤,对于人的心理也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刺激。通过对头颈部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每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医患交流不足,患者对所患疾病知识的缺乏或了解的不全面,患者对手术、麻醉,怀有恐惧,甚至对医院本身及医务人员怀有疑惧与敌对心理,导致患者不能很好的遵从医嘱,配合治疗,从而影响患者病情的治疗与恢复,易引发医患矛盾,产生纠纷,因此,调查分析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改善患者因手术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心理,稳定患者心态,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医患矛盾的发生,有必要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我们对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研究,结果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于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14例,女186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1周~25年。其中慢性鼻-鼻窦炎89例,甲状腺肿瘤166例,涎腺肿瘤22例,慢性中耳炎15例,其他颈部肿物8例。患者均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且均初次接受手术治疗;采用全麻手术。患者均既往无精神病史,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自愿同意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采用Zung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Zung anxiety self- evaluation scale,SAS)[1]进行评定。将300例患者依病种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患者入院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每名患者填写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SAS量表,进行SAS的评定,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于术前2 h内、出院时,每名患者分别再次填写SAS量表,进行SAS的评定。焦虑评定的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表明受调查者的焦虑倾向越明显,心理问题越严重。各表由调查测评人员负责发放,向受调查者逐项说明调查表中的各项内容,强调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过去一周”,使受调查者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填写,不能填写的由调查测评人员按受调查者本人的意愿代填。共发放900份,全部有效回收,回收率为100%。
1.3 干预计划 住院期间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心理特点、所患疾病制定干预计划、实施干预措施,分为术前心理干预、术后心理干预2部分。
1.3.1 术前干预重点:做好入院宣教,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沟通,对患者关心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详细解释。新入院患者到来后,医护人员应态度热情、微笑服务,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设施、主管医师、专职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回答问题要恰当,态度和蔼,语言柔和,合理安排患者术前的生活规律,满足患者生活心理上的正常需求,使患者感到亲切与安全,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主管医护人员尤其术者在详细检查并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应和患者及其近亲属进行深入沟通,对其进行形式多样的知识宣教,用简明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们了解有关患者身体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鼓励患者及其近亲属倾诉出他们所担忧的问题,分清主次,向他们阐述手术的利弊。针对不同病种、不同手术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预估,应向患者及其近亲属详细说明,耐心解答,使他们对手术的安全性及意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还要对他们担心的意外及风险有一正确的疏导,让他们对手术的安全性及其风险有一正确的认识,做到对待意外的发生有一定的心里准备,采取建立换位思考的模式,取得患者及其近亲属的信任与合作,使他们在获得安全感的同时,建立应对意外及风险的心理准备,为其营造安全、温馨、和谐的手术氛围。在对待一些术前考虑有恶性肿瘤可能的患者,要考虑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采取通过先向患者近亲属沟通,然后向患者介绍既往类似病例,暗示有恶性可能等方法,使他们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对于一些顽固、难治或无法治愈的疾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不能达到患者期望值的可能,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疏导措施。
1.3.2 术后心理干预:手术患者术后最渴望知道的就是手术过程、手术效果如何。参加手术人员特别是术者,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其近亲属有关手术情况,针对手术中出现的情况,应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及时说明,耐心解释,传达有利信息,消除患者疑虑,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预估,教会患者如何正确评估术后不适的程度,在针对患者出现的躯体症状给予相应对症治疗措施的同时,及时分析患者及其近亲属的性格特点,关心体贴他们的内心感受,给以有效的关怀和帮助,采用一些暗示疗法,有效地加以引导,以缓解患者及其近亲属的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怡悦的心情,分散和转移患者对术后疼痛等不适的关注程度,达到减轻患者术后不适的目的。对术中、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要考虑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尽量避免在患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告知患者,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亲情作用,加强与患者近亲属的沟通,通过先与患者近亲属交流统一认识后,由患者近亲属间接告知患者后再由主管医师告知患者,或通过暗示为恶性等方法,从感情上关心患者,取得患者的认可,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促进患者改善悲观的心情,逐步接近或处于较佳的心理状态,同时,分析影响疾病预后的相关指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判断,并针对性的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后续的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按SAS累计的分值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入院时SAS标准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2 h内、出院时的SAS标准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6、3.89,P<0.01)。见表1。
表1 2组SAS分值比较n=150,±s
表1 2组SAS分值比较n=150,±s
组别 入院时 术前2 h内 出院时试验组41.37 ±2.41 35.13 ±0.94 33.11 ±1.77对照组 41.22 ±2.33 38.76 ±2.14 35.03 ±9.00 t值0.91 19.26 3.89 P值 >0.01 <0.01 <0.01
手术治疗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对任何人来说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刺激。因此,手术前患者产生较强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已基本上达到了手术无痛苦的要求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人们对于接受手术仍存在着焦虑、恐惧的心理。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知识的缺乏或了解的不全面,加之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的变化,患者患病就医时心态复杂,患者对手术、麻醉等怀有恐惧心理,甚至对医院本身及医务人员怀有疑惧与敌对心理,头颈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患者更注重是否影响其美观、改变形象、影响大脑等,在心理上易出现焦虑、抑郁、社交恐惧症等负性心理状态,使患者的手术依从性降低[2],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患者有时不能很好的遵从医嘱,配合治疗,从而影响患者病情恢复,易引发医患矛盾,产生纠纷。有资料表明: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愈后恢复的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轻度的焦虑,对手术效果较好;严重的焦虑,对手术预后不佳[3]。在围手术期实施切实的心理干预在外科手术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4],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时实施心理干预,进行因人而异、因情而制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减轻应激压力,能够明显降低焦虑的发生率和减轻焦虑状况的程度,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5,6],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医患矛盾的发生。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主要经过言行来进行,要通过语言、行为,把患者的心理问题认真、正确的加以解释和引导,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与恢复,尤其对于患有恶性病变的患者。有研究表明,机体创伤应急程度较低,恶性转移相关指标也处于较低的状态[7-9]。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入院时焦虑状况评分(分别为41.37±2.41和41.22±2.33),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29.78 ±10.07)[1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入院时患者均处于焦虑状态中。本研究中,对照组仅给予入院后常规护理,而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一系列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2组术前2 h内、出院时分别再次SAS评分,与入院时SAS评分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看出,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对患者躯体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只有随时掌握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在充分了解、分析患者有关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合理而正确的评估判断,了解患者关切的问题,做到关心体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及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11]。主管医护人员尤其术者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观察其情绪变化,充分做到人性化,杜绝生硬语言,认真听取他们的感受体会,可以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建立良好和谐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化解患者的疑惧与敌对心理,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的心理干预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掌握牢固的专科知识,还要懂得医学心理学,根据不同患者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环境、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指导。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一整套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由于知识缺乏带来的情感和精神方面的问题,使患者能自觉地遵从医嘱,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能有积极配合的心理支持,有效地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刺激,从而明显降低焦虑的发生率和减轻焦虑状况的程度,使患者保持一种坦然、平静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顺利地渡过心理冲突期,能够更好的主动配合手术前后的治疗,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采取换位思考的模式,使患者感到亲切与安全,取得了患者的信任,改善了医患关系,有效避免了医患矛盾的发生。因此,在头颈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间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39.
2 徐善玉,章丽华,陶云燕,等.心理引导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齐鲁医学杂志,2010,16:19-20.
3 王雪梅,亓帼斌,刘洋.白内障病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746-747.
4 刘旭江.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效果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8-1419.
5 项丽敏,沈建国,金立霞,等.心理干预在白内障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96-398.
6 韩红梅.乳癌患者的术前心理干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07-208.
7 Nagoya H,Futagami S,Shimpuku M,et al.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1 is associated with angiogenesis and VEGF production of COX-2 expression in esophageal cancer tissues.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14,306:183-190.
8 廖和和,李建军,吴树强,等.VEGF-C及VEGFR-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现代肿瘤医学,2013,21:2233-2235.
9 孙晓宏,庞作良.基金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与食管癌的关系.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535-1538.
10 李坚文,刘军,杨为中.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及心理状况比较研究.国际眼科杂志,2008,8:941-943.
11 李慧.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光明中医,2011,26:1464-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