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盛
(蔚州矿业公司职工医院普外科,河北 蔚县 075700)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原始间叶组织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恶性度高、转移快、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1],其发生率在软组织肿瘤中居首位,且血行转移最为常见,主要转移到肺、骨、肝等器官[2]。但原发于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对比较少见,资料显示,其在骨原发恶性肿瘤中不到2%[3]。故本研究主要探讨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Bim)蛋白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在蔚州矿业公司职工医院普外科经病理医师确诊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4(48±2)岁,年龄≥48岁者26例,年龄<48岁者14例;发生于股骨者24例、胫骨者16例;肿瘤直径≥4 cm者28例,肿瘤直径<4 cm者12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学类型[4]:多形性21例、巨细胞型8例、炎症型6例、黏液型5例。临床分期:Ⅰ~Ⅱ期13例,Ⅲ~Ⅳ期27例。所有患者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瘤组织肺转移。患者生存期以5年为限,其中≥5年者23例,<5年者17例。经化疗药紫杉醇治疗的有18例,未经治疗的有22例。同时随机取距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0.3 cm处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
1.2主要试剂和方法 即用型兔抗人Bim单克隆抗体及相关配套试剂盒均由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nVisionTM两步法,具体步骤参照说明书。已知阳性染色为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
1.3结果判断标准 Bim着色时细胞质常可出现棕黄色、黄色或淡黄色染色。采用半定量方法测定Bim的表达,随机选取5个高倍镜视野(200倍)观察肿瘤细胞中Bim的着色细胞数及强度,分为以下4个等级:0级≤5%,5%<1级≤25%,26%<2级≤60%,3级>60%。阳性强度淡黄色为1分,黄色为2分,棕黄色为3分。两积分相乘,0~3分为阴性(-),4~12分为阳性(+)[5]。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Bim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旁组织中的表达 Bim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组织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P<0.01)(表1)。
表1 Bim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旁组织中的表达
2.2Bim的表达与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Bim的表达与肿瘤部位、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5年生存期和紫杉醇治疗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Bim的表达与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肿瘤细胞的过度增生是细胞凋亡与抗凋亡之间平衡被打破的结果。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细胞凋亡调节蛋白之一是Bcl-2家族,按其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促生存因子或称抗凋亡因子,起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代表因子是Bcl-2蛋白;另一类是促凋亡因子,包括与Bcl-2有2~3个BH3同源结构域的Bax及与Bcl-2有一个BH3同源结构域的Bim。研究显示,人类Bim基因定位于2q12或2q13,在多种正常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如造血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以及生殖细胞等,其具有维持造血细胞内环境稳定、防止自身免疫及肿瘤发生的重要作用[6]。正常情况下,Bim与细胞胞质的力蛋白复合体(Dynein复合体)的轻链相结合,此时无活性,而只有受到刺激后,其从复合体上游离出来,才能发挥促凋亡的功能[7]。有资料显示,Bim在子宫内膜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大肠癌等组织中均为低表达或无表达,而在相应的良性病变中则显示出高表达[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Bim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组织中的表达低于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旁组织,提示Bim的低表达或无表达有利于肿瘤向恶性转变发展。同时还发现,Bim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5年生存期有关,而后者又与患者的预后有关,进而间接推断Bim的表达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不仅如此,经紫杉醇的治疗患者Bim阳性表达率高于未经治疗的患者,表明紫杉醇可能通过一定的信号途径诱导Bim的表达。这与叶艳等[11]的研究结果相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c-Jun氨基端激酶和(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使BimEL/BimL上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磷酸化,导致BimEL/BimL连同肝癌缺失基因从微管蛋白复合体上释放出来,同时移位至线粒体膜上发挥促凋亡作用[12]。
综上所述,Bim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中呈现低表达,说明其促细胞凋亡的功能减弱,引起细胞凋亡平衡失调,进而导致细胞过度生长。因而,能否通过某种技术或方法提高恶性肿瘤组织中的Bim表达来抑制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学者构建了Bim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将其注射入小鼠鼻咽癌瘤内,结果显示瘤体积缩小并维持在8.5 mm以下达14 d以上[13]。这不仅为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也对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1] 尹旭庆,李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HIF-1α和VEGF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24):1875-1878.
[2] 宋金刚,师英强.软组织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12:443-450.
[3] Fletcher CD,UnniKK,Mertens F.软组织与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程虹,金木兰,李增山,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8.
[4] 刘士龙,谷文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起源和分类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10):812-815.
[5] 龚传明,屈磊,胡海涛,等.非小细胞肺癌Bim和Caspase-3蛋白表达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2):256-258.
[6] 赵艳,王睿,宋敏,等.Bim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37(2):267-269.
[7] 边睿,陈佺,朱大海.Bim介导细胞凋亡的调控及临床意义[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29(5):379-383.
[8] 王玉,杨清,张静.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im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76-78.
[9] 宋晓阳,张端莲.促凋亡蛋白Bim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图像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25(3):314-315.
[10] 耿敬姝,王丽春,佟丹丹.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Bim、Bax、bcl-2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24(3):296-300.
[11] 叶艳,沈茜,吴亚欧,等.BH3-only蛋白Bim的移位对紫杉醇诱导的胃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9,13(10):1169-1171.
[12] VanBrocklin MW,Verhaegen M,Soengas MS,etal.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hibition induces translocation of Bmf to promote apoptosis in melanoma[J].Cancer Res,2009,69(5):1985-1994.
[13] Yip KW,Li A,Li JH,etal.Potential utility of BimS as a novel apoptotic therapeutic molecule[J].Mol Ther,2004,10(3):53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