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龙周
摘 要:要想在高考数学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应该做到三先三后。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创新;讨论;领悟
高中数学是高考中最能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也是最能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门学科,在高考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各位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要想在高考数学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做到三先三后。
一、先学后教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十几年了,每年对数学高考试题都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最近几年高考数学要求创新,高考命题者也是绞尽脑汁设计出一些新颖的题型,除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给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去应对新的高考形势,要研究高考的新动向,掌握高考命题者的意图,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教学生。在教给学生知识之前,老师自己掌握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先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然后再去教学生,这就是所谓的先学后教。
这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因为知识在日新月异,旧的知识会不适应这个社会快速前进的车轮,你不努力去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中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教师是一个特别的职业,面对的是学生,高中学生大都未成年,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去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作为指导者,教师自己应该能对问题有全面的理解,能站在理论的高度理解问题,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知识,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二、先议后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或是总结性的问题,或是启发性的问题,希望学生能认真思考,但可能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扰,当你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后,很多学生会不假思考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答案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总是违背教师设计问题的初衷,我们希望学生能充分的思考,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给出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此,我谈谈我的做法,本人所带的班级都实行分组模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每个小组大概五到六个人,在课堂中我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当我提出问题后,我会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在一起讨论交流,要让学生能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讨论,形成统一的结论,将每个成员的答案进行汇总,然后由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回答问题,在讨论之中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做就达到了设计问题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先议后答。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知识形成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能只强调老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先议后答就是强调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先悟后用
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需要课后去进一步巩固领悟,并运用其解决问题,这就是我说的先悟后用。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往往在这点上做得比较好,否则反之。悟主要是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克服遗忘,使知识持久保持,这是积累知识的前提,巩固相关知识点,检查听课效果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迁移能力,同时也是课本知识的扩充。用则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所有学习过程都是为了去解决问题。先悟后用,悟得透才能用得好。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想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通过主动学习,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跟上形势的发展。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决定因素,教师要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己思考,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懂得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取得好成绩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二中)
编辑 郭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