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略昭
浅谈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黄略昭
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对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于一身的“双师型”素质。目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仍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对“双师型”教师的解读以及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分析,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意见和建议。
职业院校 “双师型”教师 培养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于一身的“双师型”素质。目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仍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在上岗前接受相关专业技能的专门培训,以便适应教学需要。另外,还得从行业、企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1.“双师型”教师的三种界定。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目前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具有工程师、工艺师、技师、医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可视为“双师型”教师。第二种观点是,“双师型”教师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标准,从教学实际出发,只要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教师,就可以看作是“双师型”教师。第三种观点是,“双师型”教师反映了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培养和培训来实现。
2.“双师型”教师认识的两种误区。对于“双师型”教师认识,目前存在两种误区,误区之一:“双证”即“双师”。只要教师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职业资格(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即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这种评定标准强调教师实践性特点,可如今职业资格证书取得并不代表具有相应实际能力,这种导向会让教师为拿证而拿证,将严重影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误区之二:“讲师+工程师”=“双师型”教师。只要教师取得讲师资格,在此之前具备工程师或技师资格,都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这种评定标准只是对“双师”的机械累加,忽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
3.“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目标,这有别于本科院校和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所在。弄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的前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能力与素养去理解:首先,“双师型”教师是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教师基本能力和素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能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其次,“双师型”教师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种职业能力和素养体现为:具有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丰厚的市场经济常识、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能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实习,参与企业、行业的生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活力。教师要了解企业生产设备,掌握最新生产工艺和技术信息,提高教学内容的操作技能。教师要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中解决具体问题,积累实训教学技能和经验。
1.重“双师型”数量,轻“双师型”实质。有些职业院校片面地认为除了“教师资格证”以外,还具有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可算是“双师型”教师;有些职业院校为了宣传目的或者为了迎接评估,需要在短期内弥补巨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缺口,而大做表面文章。只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与考核;只满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表面成就,忽视“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现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发证大都不规范,考证单位无序竞争,名目繁多,因此导致“双师型”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2.“双师型”人才引进渠道单一、培养目标不明确。职业院校的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基本还未建立从行业、企业一线岗位专门技术人才进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引进渠道。为了适应规模迅速扩大的需要,职业院校引进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大多数没有生产第一线工作经历,缺乏必要的专业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如果严格按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的要求,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研究生学历要达35%才能达到优秀标准,为此,相当部分的职业院校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放到了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国的职业院校大多由成人高校改制或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教师的主体仍然是理论型教师,虽然近年来一直强调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经费紧张、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等原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不大,很难适应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表现在年龄结构上,老教师偏少,青年教师数量偏多;在教师来源上,高校毕业生多,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少;在学历层次上,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在职称上,中低职称多,高级职称少。
1.专兼职相结合。职业教育中,兼职教师的数量比普通学校要大,但以承担专业理论课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者居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类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邦德国实行“双元制”的培训制度,更为重视兼职教师的作用。从数量上看,他们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从承担的教学科目上看,在一些专业性强的学科中,兼职教师担负着主要角色。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兼职教师的引入,不仅可以承担相当份量的专业教学任务,也可以对专职教师的某些不合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改善作用。
2.重点培养、全面提高。在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学骨干,重视专业带头人,学术梯队建设以及专业教师的“双师”资格培养。
3.激励与制约相结合。对师资进行合理使用、规范管理,也是职业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依据《教师法》全力维护教师(包括相当数量兼职教师)的合法权益。在用人机制改革、分配制度、晋升晋级、进修轮训、工作量核算、教学质量评定、业务能力考核、评选“优、先、模”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诸项工作中,全力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保护教师教学积极性。
4.立足校内,依托社会,学校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培养“双师型”师资的高等学校,从高校得到具有“双师”素质人才的途径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立足校内创造实践条件,造就“双师型”教师,这是最根本的途径。在校内创设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条件,就是要力求对实践性教育环节的投入,建立完善功能齐全、设备配套、软件丰富的模拟室、实验室,建立实习基地,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课程设计、课程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次,依托社会、采取挂职方式,培训“双师型”教师。由学校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一些企业或科研单位挂职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三,积极引进,挖掘专门人才,引进“双师型”教师。要积极挖掘引进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经济实体中具有教师素质,同时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也是提升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研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手段和措施,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法,商讨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整体和个体“双师”素质的激励机制,将依然任重而道远。
[1] 张勇华(导师:周鸿).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培养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4
[2] 冯业忠(导师:余恩海,杨成兴).河南省电力公司“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论文,2004.3
[3] 刘畅.论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4] 单振东.高职教育师资建设的基本原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7)
[5] 刘宁(导师:杜静).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5
[6] 贺祖斌.职业教育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 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黄学勇.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中国成人教育[J],2009(1)
(责编:若佳)
G715
A
1004-4914(2014)01-160-02
黄略昭,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分院副院长,经济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 广西柳州 54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