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淑贞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400)
肝性脑病是有重症肝病导致肝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以代谢功能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肝病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到目前为止,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典型的肝硬化史的肝性脑病临床诊断不难,而以迷乱、淡漠、行为异常等神经症状为主的,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些病例实验室检查在肝性脑病的前后变化并不显著,而脑电地形图的异常程度与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有明显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病情的轻重,可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肝性脑病的早期诊疗,救治技能,防止漏诊、误诊的发生。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6例,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26~75岁,平均52岁,全部进行脑电地形图检查,都经过临床追踪观察证实。
1.2 临床表现:56例均有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枝循环;有肝性脑病的诱因,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和意识障碍,扑击样震颤甚至昏睡昏迷;肝功能明显损害、血氨增高。
1.3 脑电图变化:脑电图按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分为四期。
1.3.1 α节律期:此期患者病情较轻,多无意识改变或仅有轻度意识改变,血氨正常,α节律可以正常或变慢,不规则,频率7.5 HZ。α节律变慢是肝昏迷在脑电图中最早的表现。
1.3.2 θ节律期:表现θ活动占优势,可有少数α活动或δ活动。此时患者多有失眠、多梦、焦虑、定向力低下、意识浑浊或意识障碍。血氨明显增高,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浓度等增高。
1.3.3 三相尖波期:表现为θ活动或δ活动背景上出现三相波。最典型的是两个负相波中间夹有一个高波幅正相波所组成,其出现形式常以两侧对称性出现,一般在额区明显,此期患者常出现嗜睡、谵妄和浅昏迷状态。
1.3.4 δ活动期:表现δ活动占优势,可有少数α活动,此时患者处于深昏迷;如慢活动频率减慢,成为平坦活动,此时患者处于极度昏迷。如治疗不积极,患者病情可能更加恶化甚至死亡。
1.4 方法:采用北京太阳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SOLAR1848型定量数字脑电图仪,滤波50 HZ,纸速100 cm/s,时间常数1~3 s,按国际10/20电极系统放置,参考电极取双耳垂,消除眼动、肌电、心电、脉搏等伪差进行常规描记。脑电图评判参照黄远桂临床脑电图学诊断标准进行。
本组病例中,25例轻度异常脑电图表现为α节律慢化,频率7.5~8 HZ电活动为主,间有5~7 HZθ波,并且波型不规则,调幅欠佳;BEAM显示顶枕部α功率值增高,额颞θ或δ功率值降低。27例中度异常脑电图表现为4~7 HZ的中高波幅θ节律为主,间杂有少数不规则的δ波出现,BEAM显示:θ频段功率明显增高。4例重度异常脑电图表现为广泛性的中~高波幅的δ波为主,其中3例出现精神状态改变,脑电图显示两侧对称性阵发性出现中、高波幅2~3 HZδ波,并在θ波背景上出现三相波,BEAM显示δ、θ频段功率显著增高,1例极度昏迷的患者脑电图显示平坦波,提示病情恶化。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肝性脑病的分期明显相关,临床症状越重,脑电图改变越明显。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肝脏在各种物质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肝性脑病的弥漫性慢波是由于肝脏功能损害后体内代谢不全产物增加,使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受到抑制,降低了大脑皮质意识水平所致。另一方面血氨含量增高刺激了大脑边缘系统,是边缘系统兴奋性增高而出现以情感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精神症状和自主神经症状与行为异常。
脑电图改变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着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重,脑电图出现异常的机会越多,本组病例中,在肝昏迷的早期,脑电图的改变只是α波得频率减慢或数量减少,此时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当脑电图以θ波为主时,临床上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临床症状;而以δ波为主要频率时患者在临床上多数已进入实质性昏迷。当脑电图检查慢波波幅有明显降低,频率减慢时,说明患者昏迷程度加深,病情进一步恶化,脑电图中的三相波可出现在肝昏迷的第三期,肝昏迷的脑电图异常程度与临床症状有着平行关系,当肝昏迷患者昏迷前的脑电图以θ波为主要频率时,这是将要出现昏迷的一种预兆,这是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脑电地形图检查是一种无损伤而且敏感的检测手段,对肝性脑病患者常规进行脑电地形图检查可较早的观察到脑细胞损害的部位和程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能较好的反映病情轻重,动态观察治疗效果,是作为肝性脑病患者的一项诊断指标及检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 黄远桂.临床脑电图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88-291.
[2] 刘彩珍.42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5,14(2):30.
[3] 吴克俭,沈霞.临床脑电图速成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1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