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文政
(琼中县人民医院儿科,海南琼中 572900)
40例小儿腹痛临床诊疗思路探讨
贝文政
(琼中县人民医院儿科,海南琼中 572900)
目的探讨小儿腹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和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腹痛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34例患儿痊愈,6例患儿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腹痛的病因比较复杂,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必须根据腹痛的具体部位和性质、持续性疼痛时间进行合理的检查和诊断,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痊愈率。
小儿腹痛;临床分析;诊断思路
小儿腹痛是患儿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由于小儿认知功能不全,在临床治疗上很难将腹痛的感受和具体位置告知医生,这为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小儿一旦发生急性腹痛,特别是患有急腹症必须要马上进行治疗,若治疗不及时,严重者会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变能力。本文中笔者选取了2013年3~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40例腹痛患儿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2~13岁,平均7.2岁,腹痛病程3 h~6 d。患儿腹痛位置:右上腹5例,右下腹7例,左上腹8例,左下腹6例,其余14例腹痛位于肚脐周围。同时患儿出现了一些伴随症状,如腹泻7例,发热10例,4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1.2 诊断方法患儿入院时对其进行了尿、血、便的常规检查,根据具体病情,部分患儿做了腹部的B超、CT、X线片诊断以及纤维胃镜检查,同时对患儿的大便进行隐血实验。
1.3 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我院给予部分患儿采取保守对症治疗,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如感染性腹痛给予有效抗生素,寄生虫腹痛给予有效驱虫药物等。部分患儿采用手术治疗,如阑尾炎、肠套叠等急腹症。
2.1 诊断结果经过临床诊断,40例腹痛患儿中腹内疾病共33例,其中8例细菌性痢疾、7例急性肠胃炎、7例急性阑尾炎、5例肠淋巴结炎、2例肠痉挛及4例肠梗阻。腹外疾病7例,包括3例肺炎、2例胸膜炎及2例上呼吸道感染。
2.2 治疗结果40例患儿治愈34例,另外6例患儿病情得到了控制并逐渐好转,无死亡病例。
腹痛在临床上经常出现,多数是因为患儿的腹腔脏器以及相关组织在功能性以及器质性上出现了病变从而引发腹痛的症状,这种疾病也有可能因为腹外疾病或是外伤造成。腹痛的神经支配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躯体神经以及内脏神经,内脏神经主要在腹膜的脏层位置分布,而躯体神经则主要分布在患儿腹壁的基层或是皮肤层上,之所以会发生腹痛大多都与脏器相关[1]。而且由于疼痛的位置不同,疾病的诱发也不相同,如果患儿是右上腹疼痛,很有可能是胆囊炎、胆道结石或是肝炎,如果是左上腹疼痛,很有可能是急性胰腺炎或是胸膜炎,右下腹疼痛的对应性疾病可能是肠结核或是阑尾炎,左下腹疼痛对应性疾病可能是膀胱炎、便秘等,而中上腹则有可能是胃炎或是病毒性心肌炎[2]。根据疼痛的发作情况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常表现为急性阑尾炎或是急性胃肠炎等,而慢性疾病大多是通过内科的疾病产生的,并逐渐发生感染。在诊断中难免会出现误诊情况,特别是诊断对象为小儿的前提下,如果患儿的年龄比较大,那么可以通过胃镜来诊断患儿是否属于慢性胃炎,临床诊断正确率比较高,如果患儿的年龄比较小,好动的天性使其很难配合进行胃镜的检查,所以可以采用腹部X线对患儿的肠管等情况进行诊断,X线在操作上也比较方面。而B超检查则可以对患儿肠套叠等做出诊断,尤其是对胆道蛔虫症患儿,可以准确检查出蛔虫的数目、大小以及所在的具体位置,诊断结果比较准确[3]。
由于患儿腹痛涉及到的因素多而复杂,关乎呼吸系统、消化道系统、免疫能力等多方面,同时心理因素也不可忽视。小儿正处于发育成长的重要时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够完善,而且进行诊断的时候由于语言表达也不好,不能准确地告知医疗人员具体的疼痛位置和情况,因此会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日常的饮食上,很多小儿都喜欢吃生冷或是腌制过的酸性食物,饮食上也没有规律,因此需要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习惯来减少日后腹痛情况的发生[4]。
本组40例腹痛患儿最终治愈者34例,余6例患儿的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诊断过程中出现5例误诊。由于腹痛原因复杂,给诊断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要求医疗人员必须具有非常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基础,丰富扎实的临床诊断经验,询问病情时要保持耐心,全面掌握患儿的信息才能够了解病情,并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
[1]孙伟红.小儿腹痛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临床探讨,2011,12 (11):46-47.
[2]李光忠,陈凤燕,周艳君.小儿腹痛50例临床分析及腹痛诊断思路[J].临床实践,2013,11(9):78-79.
[3]刘玉华.小儿腹痛的诊疗思路[J].中国临床医生,2011,12(17): 24-25.
[4]段美林.小儿急性诊断的诊疗及处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 (2):17-18.
R725.7
B
1003—6350(2014)16—2476—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6.0967
2014-02-27)
贝文政。E-mail:BWZ236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