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艳 刘俊敏 程国静 刘 宏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肺脾胃病科,河北 丰润 064000)
止咳平喘组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咳嗽60例※
刘秀艳 刘俊敏 程国静 刘 宏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肺脾胃病科,河北 丰润 064000)
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中药疗法;止咳平喘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反复发作,病情迁延,呈渐进性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经济负担。西药治疗多需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疗效较差且不良反应大。近年来,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价值逐渐得到肯定。2012-09—2013-06,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止咳平喘组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咳嗽6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试行)[1]确诊。中医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订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中肺胀的诊断标准,辨证为痰阻血瘀证。
1.1.2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以咳嗽为主症的病例;年龄18~65周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病程≤3 d;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试验者;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者。
1.1.3 排除标准 排除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咽疾病等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由结核、真菌、肿瘤、矽肺、刺激性气体、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并发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心血管、肝、肾、肺、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头孢曲松钠皮试阳性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我院肺脾胃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5~65岁,平均(56.2±6.7)岁;病程5~8年,平均(6.5±1.6)年。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5~64岁,平均(55.5±5.8)岁;病程4.5~7.5年,平均(6.0±2.3)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广州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564) 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中,每日2次静脉滴注,连续10 d。氨茶碱注射液[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247]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10 d。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055)5 mg入壶,每日1次,连续5 d。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止咳平喘组方。药物组成:麻黄8 g,浙贝母10 g,款冬花15 g,细辛3 g,苦杏仁15 g,紫菀12 g,陈皮12 g,秦皮15 g,旋覆花10 g,马兜铃10 g,人参8 g,白术10 g,厚朴10 g,地龙10 g,茜草10 g,毛冬青3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服。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10 d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咳嗽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哮鸣音轻度;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有效:咳嗽症状好转,肺部哮鸣音减轻;无效:咳嗽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变,或减轻不明显,咳嗽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加重[1]。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治疗组60例,临床控制16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60例,临床控制7例,显效19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慢性支气管炎属常见多发病,早期症状为咳嗽、咯痰,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随着病情发展,在症状加重或继发感染时,多有呼吸困难、气急不能平卧,但并发肺气肿后,则呼吸困难逐渐增剧。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肺胀范畴。《素问·宣明五气》载:“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肺气上逆均能导致咳嗽。其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久则肺虚而致主气功能失常。肺病及脾,子耗母气,母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痰的产生,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因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痰浊愈益潴留,咳嗽持续难已。《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咳嗽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气虚、血瘀”,为虚实夹杂之候。治宜化痰降气,止咳平喘,益气活血。用顺降法镇逆祛痰,肺气清肃则咳止,喘平[3]。故我们采用止咳平喘组方,方中麻黄宣肺平喘,为君药;细辛温肺化痰,浙贝母、陈皮、旋覆花、马兜铃、厚朴化痰降气,款冬花、苦杏仁、紫菀、秦皮化痰下气止咳,为臣药;人参、白术大补元气,健脾益气,脾健则痰消,为佐药;地龙、茜草、毛冬青活血通络,有明显止咳平喘和祛痰作用,为使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样作用,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止咳平喘;细辛挥发油具有解热抗炎、松弛气管平滑肌、抗变态反应及抗阻胺作用;浙贝母碱有镇咳镇静、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陈皮挥发油有轻度刺激性祛痰作用,鲜品煎剂能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而有平喘作用;旋覆花黄酮能解除组胺引起的痉挛,能平喘镇咳,旋覆花煎剂有一定抑菌作用;马兜铃有轻微祛痰作用,浸剂可使支气管扩张而有平喘作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大量厚朴煎剂对兔离体支气管平滑肌有抑制作用,体外有广谱抗菌作用;款冬花煎剂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苦杏仁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且有抗癌抑菌作用;紫菀有祛痰镇咳作用,对大肠杆菌、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秦皮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地龙能舒张支气管及对抗组织胺,有平喘作用[4]。人参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应激反应能力及抗变态反应作用;茜草可升高白细胞,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止咳平喘组方能明显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咳嗽患者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止咳平喘不伤正,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81.
[3] 于勇.试论调气与治痰[J].陕西中医,2007,28(9):1198-1199.
[4] 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1,132,71,136,125,52,125,124,22,20.
[5] 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出版社,2002:277,281,189.
(本文编辑:曹志娟)
※ 项目来源:河北省唐山市科学技术局2013年度第二批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编号:131302526)
刘秀艳(1966—),女,主任中医师。从事肺脾胃病科临床工作。研究方向:肺脾胃病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
R562.205.31
A
1002-2619(2014)03-0364-02
201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