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颈椎病120例

2014-04-01 21:39:04肖振杰高致云景希强张润嘎魏俊青
河北中医 2014年3期
关键词:根型气滞椎间

肖振杰 高致云 景希强 张润嘎 魏俊青

(河北省献县中医医院骨伤科,河北 献县 062250)

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颈椎病120例

肖振杰 高致云 景希强 张润嘎 魏俊青

(河北省献县中医医院骨伤科,河北 献县 062250)

颈椎病;按摩疗法;中药疗法

颈椎病是骨科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该病病程长而且迁延难愈,治疗困难,2006-05—2010-10,我们采用手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颈椎病120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寒湿型及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①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位固定伴肢体麻木,舌质黯,脉弦。②风寒湿型: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病理分型: ①颈型,枕颈部痛,颈部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阶段改变;脑血流变示动脉供血不足。②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部活动受限,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神经根张力实验阳性;CT、X线片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神经根受压;血液流变学示动脉供血不足不明显。

1.1.2 排除标准 ①颈椎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病情严重;②脊髓肿瘤及其他严重椎管病变;③骨折患者;④孕妇、传染病及骨质疏松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我院骨伤科住院患者,男56例,女64例;年龄16~65岁,平均(42.3±9.8)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6.9±2.0)个月;辨证分型:风寒湿型45例,气滞血瘀型75例;病理分型:颈型54例,神经根型66例。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熏洗治疗 药物组成:当归25 g,川芎25 g,桑寄生20 g,生黄芪20 g,炒白芍药20 g,制附子20 g,蜈蚣3条,甘草6 g,红花15 g,乳香15 g,没药15 g,伸筋草30 g,透骨草30 g,桂枝30 g,羌活20 g。上述诸药由本院煎药室分批煎药,每剂浸泡1 h后武火煎药10 min,连渣带汁取药1 500 mL,中药熏蒸机(HYZ-ⅢB型,安阳市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熏蒸患部同时用纱布袋装药渣热敷患部,每次30~40 min,每日1~2次,3 d 1剂。

1.3.2 手法治疗 中药熏蒸结束后首先采用轻微手法,点、按、揉颈及肩部,放松局部组织,然后给予正脊治疗,矫正颈椎棘突偏歪和小关节错缝,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解剖位置。每周5次,每日30~40 min。

1.4 疗程 7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 疗效标准 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病症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1]。

2 结 果

本组120例,治愈62例,好转50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93.3%。治疗过程中,有2例中药变态反应,局部出现少量药疹,用药3 d后消退,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或项痹范畴,其发生主要与正虚劳损,感受外邪有关,正气虚弱,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故不荣则痛;长期伏案,劳损过度,伤及筋脉,项部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等外邪,经络痹阻,气血不通,故不通则痛。但伴随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压力较大,耗费心神,导致营卫不和,气血不足,肌表御邪能力下降,易被风寒湿邪侵袭,故本病病机为气虚血瘀,寒湿痹阻,属本虚标实[2]。

现代医学将颈椎病分为5型,其中神经根型和颈型颈椎病在各型中发病最高,本病多发于长期伏案工作的脑力工作者,发病过程多为慢性起病,少数有颈部外伤史,主要是椎间盘后方突出,或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赘形成以及相邻的3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移动或移位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和压迫所致。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早期为风寒湿邪久留不去,流注经络血脉关节,导致“营血泣,卫气去”的病理变化,临床以气滞血瘀的表现为主。中药熏洗方中当归、生黄芪补益气血;川芎、桑寄生、蜈蚣、制附子、炒白芍药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行气化瘀止痛;伸筋草、透骨草、红花、乳香、没药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甘草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桂枝、羌活祛风除湿,引经上行。诸药共奏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本剂药物加热后熏蒸患部,有增强皮肤吸收功能及加快血液循环的作用,局部用药药物浓度高,经皮肤腧穴直达患处,且有效成分可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起到全身调节的功效,更好发挥药效。加之熏蒸后肌肉关节松弛,配合按摩、侧扳及旋转手法,纠正因颈椎关节错缝所致的椎间孔改变,减轻因椎间孔变化所致的神经根刺激症。通过手法改善神经根的受压状态,增加了周围组织及脊髓的供血量,促进了神经肌肉组织水肿和无菌炎症的吸收[3]。两者紧密结合可以更好的发挥疏通腠理、调和气血、疏风散寒、祛湿通络、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手法加熏蒸疗法治疗颈椎病,特别是风寒湿型及气滞血瘀型效果明显,作用直接,局部用药,药物浓度高,避免了因药物口服对胃肠道的损害及其他副作用。该治疗方法使用安全,价格便宜,在临床上特别在基层医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8.

[2] 孙鹏,施杞,王拥军.中药对退变颈椎间盘的作用机理研究概述[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2):51-54.

[3] 申明辛,申颖峰.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医正骨,2006,18(11):44.

(本文编辑:董军杰)

肖振杰(1968—),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老年脊柱关节疾病。

R274.05;R274.053.1

A

1002-2619(2014)03-0348-02

2013-08-15)

猜你喜欢
根型气滞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06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6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