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月先 周娜磊 安建斌 史俊芳 刘影 陈欢
·护理研究·
儿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
崔月先 周娜磊 安建斌 史俊芳 刘影 陈欢
目的探讨儿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护理配合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36例6~14岁需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儿实施护理,包括造影时的密切配合,造影前后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对症护理。结果所有36例进行造影的患儿均顺利而配合的完成检查过程,造影中及造影后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给予全面细致的护理观察可保证患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安全顺利完成,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护理配合;儿童
临床上常见一些好发于儿童时期的遗传性眼底病及眼外伤,为全面了解眼底发病机制,为明确外伤对眼底各组织造成的损伤,需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为了观察、探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FFA检查中的予以护理配合的作用和意义,探求适合儿童最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期FFA顺利而安全的进行,我们进行了此研究。目前FFA是眼科常用的重要检查,是眼底病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将荧光素钠注射液直接快速地注入肘正中静脉后,利用组合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确切而真实地记录下眼底血管血液循环的整个过程,以及荧光素在组织中扩散的形态和部位。FFA可以对疾病的诊断,指导临床早期治疗,判断预后提供有力依据。我科已经进行成人FFA前后的护理教育,结果提示进行造影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及程度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将相应护理内容改良、优化应用于儿童,本文将研究内容及结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眼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FFA检查的儿童患者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1.2±2.0)岁。其中10岁以下24例占69.44%;36例均为双眼检查;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0例20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8例16眼,Stargardt’s病4例8眼,Coats病3例3眼,锥细胞营养不良2例4眼,卵黄样黄斑变性2例4眼,外伤性视网膜挫伤4例4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2例2眼,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1眼。
1.2 FFA检查方法 采用Zeiss F450 plus眼底造影机(德国Zeiss公司)。10%荧光素钠注射液,500 mg/5 ml规格(美国Alcon公司)。(1)在进行造影前,需要获得患儿的既往病史及药物、食物等过敏史,并对患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如果患儿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做,以防发生意外[1]。(2)由于FFA检查过程中不确定是否会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及严重程度[2],所以在进行FFA前,必须向患儿及家属交待,并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这是必需的程序[3]。(3)造影前常规眼压测量,大于21 mm Hg (1 mm Hg=0.133 kPa)及青光眼患者禁忌散瞳造影。造影前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散瞳,每5~10分钟1次,连续4次。至瞳孔直径到摄片要求7~8 mm,以防漏拍眼底病变区域。(4)造影前做皮内过敏试验,将10%荧光素钠0.05 ml注入皮内,30~60 min后观察结果。(5)协助患儿采取舒适坐位,头固定于支架,前臂放于检查台上,使肘静脉与心脏水平基本同高。选择粗直血管,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推注0.1%荧光素钠稀释液5 ml,观察如无不良反应,再将10%荧光素钠注射液按体重7.7 mg/kg快速注入静脉,3~5 s内全量推注完毕,然后接静脉通路,同时启动计时器,连续拍摄图片,并观察患儿用药后反应及脉率。指导患儿按医生指令转动眼球,配合医生检查。(6)造影结束后,安排患儿休息,观察30 min后无不适方可离开。嘱患儿避免强光刺激,可佩戴遮光眼镜。散大的瞳孔于4~6 h后可复原,此期间患儿视物模糊,应注意安全。告知患儿及家属造影后皮肤、黏膜会变黄,小便呈黄绿色,告知患儿不要紧张,此系荧光素钠染料特性所致。嘱其多饮水,24~48 h内荧光素钠即从体内完全排出,对身体无副作用,以消除患儿及家长的恐惧心理。
1.3 护理措施
1.3.1 患儿准备:①除详问病史及过敏史外,造影前应对患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尤其是测量体重对确定荧光素钠的用量至关重要。②造影前充分散瞳十分必要,瞳孔散的越大,则造影漏诊率越低;散瞳过程中应观察患儿有无散瞳所导致的不适,如头痛、眼球胀痛、虹视觉、恶心等。③一般安排患儿在进食后2~2.5 h进行,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3]。④检查开始前半小时,护士对接受FFA检查的所有患儿进行集中训练,内容如下:注视训练及眼球转动训练(保持眼球不动及眼球向前方、正上、正下、左方、右方、左上、左下、右上、右下9个方位转动),使其在造影中能够密切配合。其他还有眼睑开闭训练、暗适应训练、坐姿训练、头位训练、放松训练等。⑤对于可疑过敏体质的患儿可在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前30 min服用甲氧氯普胺10 mg和抗组胺药物,以防患儿出现心悸、恶心、呕吐、荨麻疹等过敏反应[4]。
1.3.2 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使患儿对护士有信赖感。造影前,医护人员应面带笑容而热情地面对患儿,主动与其交谈、玩耍,充分取得患儿的好感,并询问患儿喜欢的儿歌,卡通片等。通过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明确患者心理情况。如果患者对造影检查恐惧,展现出不安,则应当向其详细介绍造影的原理及过程,使患儿感觉在所有的步骤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患儿自然会处于放松的状态,消除抵御恐惧之心,同时也可以邀请患儿家长参与FFA检查的过程,争取获得患儿更多的配合。此外可以在造影前安嘱患者,造影剂(荧光素钠)无毒,应用十分安全,一般患儿均可耐受[5]。对精神特别紧张的患儿,可让其观看造影过程的录像,鼓励患儿增强信心,提高适应能力。
1.3.3 药品及物品准备:造影前应仔细核实荧光素钠注射液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无颜色改变,亦无沉淀物出现,确保其质量。此外,由于不良反应的不确定,必需储备有效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多巴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苯海拉明注射液等抢救药品和必需的急救设备,便于在不良反应发生时迅速处理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不致贻误病情[6]。
1.3.4 造影中的配合:①必要时可要求患儿家长参与造影,如此患儿不仅放松,削减恐惧不适,同时必要时又可向家长寻求帮助。②在造影室内创建放松的氛围,尽可能通过卡通片插曲或者柔和的音乐来放松患儿紧绷的神经,控制音量到恰好处。让患儿逐渐进入放松境界,降低大脑的活跃度,降低植物神经的兴奋,此时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保持在比较低的状态,同时由于患儿注意力转移到其感兴趣的食物,之前紧张不适的感觉就会消失,以便造影顺利完成。③造影过程中,再次和患儿沟通,确保其睁大眼睛,减少眨眼次数,必要时分开患儿上下睑并固定于上下眶缘部,指导患儿眼球随外固视灯转动。个别患儿难以忍受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可先嘱患儿闭眼休息片刻,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可用其喜爱的图片代替外固视灯,让患儿将注意力转移到对图片的关注上;同时护理人员要与造影医师密切配合。④由于荧光素钠会在3~5 s内被快速注入肘正中静脉,来确保有足够浓度的造影剂到达血管,便于得到高质量的影像结果,但是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会感到短暂的心慌或恶心呕吐等,安抚患儿,并仔细观察患儿反应,必要时暂停造影过程。
所有36例进行造影的患儿均顺利而配合的完成检查过程,造影中及造影后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造影后询问患儿的感觉,仅有少数患儿感觉到紧张未实现充分的放松。1例患儿自觉皮肤瘙痒未查及明显皮疹,予以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20 min后症状减轻。36例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安全而顺利的完成FFA检查过程,所获得FFA影像可以满足临床疾病的诊断等目的。
FFA需医护和患儿共同配合好才能完成,达到检查的目的。造影前充分准备及造影过程中密切配合,发挥语言在调节、控制他人情绪方面的作用,使患儿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检查,可有效地减少或减轻患儿不适症状。多数患儿来自较远地区,已经有倦怠的情绪,如果在短时间内要求其完成造影检查,就会在无形中使患儿更加的紧张,增加其恐惧无助感。所以我们采取预约检查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力,又使患儿有充分的时间来做心理准备。由于青少年的自尊心很强,同时又十分敏感,在进行FFA时,应因人而异,予以合适的引导,避免指示患儿,减少不良心理活动。
除此之外,造影前应当确保患儿的瞳孔已经散大到最佳状态,因为若患儿瞳孔直径<5 mm,则观察范围将明显缩小,有可能遗漏病变部位,造成对病变范围、程度的误判。造影前除详问病史及过敏史,对患儿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外,应嘱患儿尽可能不处于饥饿、饱餐、劳累、哭闹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因为有报道表明在应激易敏状态下进行造影,可增加患儿造影反应的易感性,从而出现不适及过敏反应等[3]。
造影过程中及造影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多为一过性,一般在静脉注射荧光素钠20~30 s后发生,此时若嘱患儿张口吸气后慢慢呼出,或喝少量温开水,并按压合谷穴和内关穴[7],安慰患儿,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后一般症状可以自行缓解。但是由于不良反应的不确定,必需储备有效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多巴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苯海拉明注射液等抢救药品和必需的急救设备,便于在不良反应发生时迅速处理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达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的目的[8]。
儿童群体具有特殊性和高敏性,同时眼睛是十分特殊的部位,我们应当针对儿童更易对检查存在恐惧心理,造影室护士应有耐心、爱心、责任心,同时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护理技术,协助患儿准确、顺利的完成检查,达到检查目的,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 姜青丽,吴云燕,郭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注意事项.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02,16:191-191.
2 魏广川,孙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636-637.
3 唐于荣,林媛.特殊人群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安全性分析.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11:457-458.
4 郭九玲,刘文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性不良反应的预见性护理.护理研究,2005,19:724.
5 辛宏.40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14.
6 郭冉阳,付文丽.荧光素钠静脉注射致高热反应1例.眼科研究,2010,28:581.
7 谢立科,卓耀,张月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按摩内关与合谷穴对恶心和呕吐的影响.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7,7:27-29.
8 张翠英,李燕.1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110.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2.059
项目来源: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110326)
050000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安建斌,050000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E-mail:ajb21130@sina.com
R 473.77
A
1002-7386(2014)12-1884-03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