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2014-04-01 14:54婧,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夏 婧,徐 静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就业指导课程在我国高校设立已有数年,从过去单纯的就业指导到现如今比较健全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经过课程开设,这门新兴学科已形成体系。但是该门课程仍然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在具体的教学效果方面还不明显,仍然具有滞后性。尤其是在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应大胆改革,采用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课程建设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助人自助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综合型应用性课程。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发展现状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为了适应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压力,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正确的就业理念,通过对社会、行业、企业、自身的了解,利用掌握的基本就业技巧,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沿着自身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引领最终获取职业生涯的成功。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该门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一般为24~36个学时,采用模块化教学,大致可分为职业、学业、就业、事业四个篇章,一个学期为一个模块,其内容涵盖了专业与职业前景、生涯辅导、职业规划、拓展职业能力、求职应聘技巧、职业适应与发展和创业指导、劳动权益保护、派遣流程等多方面的内容,形成了覆盖整个大学过程,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 “四年一贯制”、“三年一贯制”教学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导,以讲座为主要授课形式,辅助以相应的实践教学方式如案列教学、模拟教学、分组讨论、网络教学等方式。

二、目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实践教学形式

随着全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实践教学领域里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一改以往的“我讲你听”的一言堂模式,形式多样的实践环节不仅体现了课程的应用性特点,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活动

通过课堂组织相关的拓展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人生价值观定位、生涯幻游、制定职业目标的心理训练等等活动,这些都是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常用的方式,在大一阶段这种实践内容更多一些。

2.分组式教学

课堂小组讨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课堂实践环节,它的重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资料准备、课堂见解的发表、教师引导、归纳等一系列程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种实践环节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3.案例式教学

教师在对各专业实施教学时,充分结合各系特点和专业特色,对任课的专业有深入的了解,满足学生“案例多一点、互动多一点”的要求,本校、本系、本专业毕业生发展状况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对身边的案例更感兴趣。

4.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又可以进一步称之为实践的进一步延伸,是项目教学法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实践演练教学项目,根据教学任务,以及常见的问题,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参与其中,扮演情境中的角色,通过自身对情境角色的心理体验以及角色的行为体验,熟练相关技巧、形成特定的职业品质。这种形式在大二的求职应聘技巧、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等模块应用较多。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现阶段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虽然上述的实践环节在绝大部分高校里都能有效实施,也有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是该课程发挥的作用与预期效果差距较大的问题所在,这种局限性体现在:

第一,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现阶段各高校所探讨的实践教学仍然还都局限在课堂内,现实问题是因学时所限,排课都是插空周末或者自习,教学过程短暂、授课节奏不连贯、与学生交流犹如蜻蜓点水等,课堂中的实践教学所发挥的作用就更有限了。就这门课程的性质而言,更需要走出课堂、走进同学们的生活、走进社会,应将课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第二,目前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在校的同学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方面的指导,如果说在校学生称之为“纸上谈兵”,而对于即将毕业和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说则是“实战操练”,后者更需要实际的指导。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忽视毕业生和已经毕业了的学生所面临的的职业选择、适应、发展等就业问题。作者就某高校的2010届、2011届、2012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数据反馈报告显示,数据显示学生毕业一年后所面临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问题更突出,亟需科学的指导。

第三,师资的局限。因师资的匮乏,绝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专兼职相结合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兼职教师多由各系就业科老师和辅导员构成。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各有优劣势,却没有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如专职教师专业性更强,理论传授、技能培养更专业但缺乏进一步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只能短期授课、无法长线辅导。兼职教师虽然有此优势,却存在专业性不强同时还承担其他事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作精力等问题。

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教学的改革想法

要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就应从实践环节入手,摒弃传统授课模式的禁锢,大胆创新,两条腿走路,在保持原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辟第二课堂,将课程内容深入到学生生活中。

第一,创办社团,创建自己的学生组织,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将教学内容实践贯穿到生活中。同时借助“他山之石”发挥学生管理队伍中的有利资源、比如学生会的实践部等力量,形成“金字塔”式的辐射模式,在专职就业指导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开展譬如社会实践、企业参观等活动,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渗透在生活中。

第二,开辟毕业生和已经毕业学生的指导专线。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质量跟踪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重大,是课程调研的重要指标。同时作为校方更应该加强质量意识,依然为走出校门的学生“保驾护航”。建议专职就业指导教师能走进各系,形成固定系部的长期服务模式,与毕业生能形成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为高校毕业生跟踪案例汇编提供方便,最终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

第三,首先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三走进”,即走进各系,形成长期服务模式,获取系统的教学跟踪效果;走进各专业教研室,将课程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了解行业背景、专业前景,为学生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走进班级,参加主题班会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教师也可以加入班级QQ群,可以适时指导、长期跟踪。

第四,加强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行考核上岗制度,鼓励兼职教师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专兼职教师教研活动等形式加强专兼职教师的紧密合作互助,提高兼职教师就业指导工作与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同时积极发挥兼职教师了解学生和工作性质等优势,发挥兼职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时等关键时期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真正做到将课程融会贯通到学生整个大学周期及更远。

第五,开放师资,引进成功企业人士上讲台。这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企业、社会等相关专业人士能够和学生做现场交流,将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浓厚课程氛围,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建议高校能高度重视、开放思路,营造氛围、积极邀请企业人士和一些热心校友来到课堂为学生现身说法,开展深入交流。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在我国目前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集理论、实务和经验为一体,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训练,更是意识的培养和观念的转变,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思维,不拘一格,真正调动起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得以锻炼,让该门课程为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佩桢.就业指导课实践教学研究 [J].中国—东盟博览,2012,(1).

[2]陈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