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于对大学生入党态度及其积极性调查的实践研究

2014-04-01 14:54陈建涛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陈建涛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认真做好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教育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环节。而党员培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个统筹发展的过程,需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强化教育。许多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发展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发展机制不完善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根据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努力探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大学生入党态度及积极性的主要背景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入党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但往往会有部分大学生对入党持消极或反对态度。于此,一方面学生以功利性目的积极渴望入党,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入党却持抵触情绪,“两级分化”的态势日趋形成,学生入党态度偏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相关党建工作还存在欠缺和不足。对此情况,若不加引导而放任其功利性或消极态度自由蔓延,将对党组织的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1.学生政治热情不断降低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时代巨变,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总是怀有不同的理想信念,在社会环境与个体主观思想的相互作用下,大学生不再总是敢为天下先地勇于充当历史先锋的角色。在主体观念转变的情况下,他们的政治热情逐渐降低,参与政治只是学生日常的谈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转变成相互敷衍与调侃的空话。他们关注的热点,已从政治向经济、从理想向现实、社会向个人的一系列转变,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自身价值,实用主义不断蔓延,学生功利性目的逐渐增强。

2.大学生个人思想个性化

大学生往往是时代潮流的引领者,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总体进步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当代大学生热衷于个人的个性化发展,以彰显自己的独特性,导致出现个性化思想的衍生。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最高阶段是个人的自由发展。个性化发展本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要求和意识,但在新形势新思想的冲击下,许多大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已出现偏差,他们为自己确定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新理念,将自己与时代大洪流相区别,任由个人自由成长、思想自由发展,忽视了个人的价值取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不再与自己相关,与世无争,看似超然脱俗,实际却脱离了时代,走向偏离社会发展的轨道。

3.社会就业环境背景制约

当今社会发展形态,各企业单位往往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政治偏好,如目前在国家各级公务员的录用条件中,绝大部分就业岗位对工作人员都有“中共党员”这一身份要求,或是存在着中共党员优先录用等明文规定,而一些大型企业事业单位招聘时同样有类似的情况。物竞天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变准则,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日趋紧张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生存,促使大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烈的入党意愿,入党初衷改变,入党动机有所偏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被不断放大,实用主义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并从社会衍生至校园,部分学生的政治信仰淡化,把党员身份当作是增加自己择业竞争的筹码,以此作为今后自己人生道路的垫脚石,政治取向的功利化趋向日渐明显。

二、目前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体系不完善

1.理论学习形式化,载体不够丰富

从理论学习形式的角度来说,在过去的理论学习中,“课堂”式的统一集中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时代在进步,单一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多不足,由于受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制约,抑制了学生思想的发展,机械式的教育越来越令学生反感,更有甚者,甚至呈现抵制情绪,教育效果不明显。其次,说教式的教育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发挥,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2.工作方式陈旧,教育手段单一

许多高校都热衷于大规模扩建,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基数大,培养党员周期长,工作任务重,但学校教育手段依旧单一,工作方式陈旧。在党员培育工作中出现了“重成绩表现、轻过程考察”的表面性倾向,使得出现学生入党前积极,入党后消极的现象。发展党员标准出现偏差,衡量标准也开始弱化,不能针对发展党员时存在的新情况、问题,开展有效的教育培养工作。党建工作者急于求成,发展党员过程性教育考察的意识被弱化,思想教育流于形式,教育过程中不能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任务式、形式化的培养倾向。

3.学生入党后跟踪教育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重发展结果、轻教育过程”的错误倾向,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力量较薄弱。虽然学生能够顺利发展为党员,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大学生对党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很基础的阶段,缺乏深层次的理解,理论知识不够。学校在学生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对学生教育缺乏针对性,注重在形式上培养的流程,教育内容空泛、空洞,纯粹是传统式教育的理论灌输。学生在发展为党员后,组织没有继续加强入党后的教育,甚至处于停滞状态,严重阻碍学生进一步发展。

三、偏差问题的矫治和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求

1.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只有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增加学生对党的信任,要充分认识到党的建设永远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进而有策略地进行阶段性建设。加强对组织师生队伍的教育与管理,深入开展党建工作,树立党的光辉形象,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提高大学生对于入党的政治热情。在肯定党所取得伟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承认其中不足,需用全面而客观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再优越的制度也会存在弊端。基层组织做好正面引导工作,传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成就,要充分发挥个体的先锋模仿作用,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教会学生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体现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

2.健全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机制

切实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工作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科学、完善的考察标准是提高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因素。健全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机制,既要重视学生实际成绩表现,也要注重思想考察,把握其动机走向和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党员发展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对党员发展工作进行全面性的部署,实行科学化教育管理,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考察力度。通过多渠道了解和监督,全面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总体发展信息,形成多方面考察、阶段性教育的形态。做到考察方法多样化、实践载体丰富化,通过常规理论教育、实际表现监督及公益性劳动等多方面渠道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察。

3.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

在发展党员过程中,需不断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以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发展,坚持学习与实践同步。加强学生党员作风建设、推进高效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党员思想觉悟。努力探求管理机制的新思路,监督学生党员的履职情况,规范和强化党员队伍的考核与教育管理。切实加强党员队伍的培养力度,加强横向沟通。将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程序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把握党员发展标准,健全大学生党员管理机制,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监督和领导。结合时代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新时代新时势下加强学生党性修养。

4.加强大学生针对性教育

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以时代要求为切入点,注重实际性意义,创新思想教育模式,杜绝形式主义,改进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传统的呆滞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洪流,要杜绝说教式的理论教育模式,丰富实际教育的方法。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教育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党建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社会力量,运用先进科技和传媒,发掘社会资源,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读物,不局限于校园,理论联系实际,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投身到社会实践,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从实践中阅读社会,从理论中感悟,从实践中升华。

5.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教育

大学生是影响当代、把握未来的重要因素,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教育显得迫在眉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度决定了学生思想成熟的高度。以提高学生政治素养为目标,开阔视野,内心的底蕴决定事业的高度,只有充分成熟的思想才能全面理解党的性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要教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合起来,它们向来不是独立存在的,两者相辅相成,要深切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促使大学生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感,勇于承担社会时代重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奉献毕生精力。

参考文献:

[1]邱冠.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方式的存在问题与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6).

[2]张南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分析与思考[J].九江学院学报,2007,(6).

[3]范洁梅.高等院校学生党员全程培养教育模式的构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