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贵华
(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学风关系到大学生一生的命运和发展,关系到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声誉和长远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学风越来越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难题。研究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探讨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主要策略,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学风状况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思考和实践为例,对此做一初步探索。
大学生的学风问题不仅关涉到学生的学习之风,还包括教师的教学之风。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风建设不仅需要大学生努力,也需要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和解决。当前,我院大学生的学习之风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知识基础扎实,学习积极性高。考入武汉大学物理学院的学生,第一志愿率高,学生考分高,如在湖北省一般高于一本线80分以上。大约30%左右的学生都曾参加过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奥林匹克比赛并获得省区一、二等奖等竞赛奖励。不少学生对基础学科情有独钟,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科学家。这些情况表明,学生在高中的学习能力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基本功扎实,学习效率高,从而奠定了进入大学后学好专业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我院本科生积极参与业余科研实践,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参加“挑战杯”比赛、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学生逐渐增多。
二是思想积极上进,集体荣誉感强。学生思想积极上进,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持乐观和肯定的态度,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有较好的期待,为完成学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新生入校后,申请入党、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团校培训的比例高,参加校院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组织的意愿强烈。在军训、晨练等活动中,能够坚持不懈,集体荣誉感强。我院学生连续五届参与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这一全国性赛事并获较好成绩,参赛学生团队经过院内比赛、长期备赛、比赛交流,培养了强烈的团队精神,磨炼了意志品质。
三是学习观念现代,民主法治和维权观念强烈。受全球化和网络社会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行为中广泛使用网络技术和信息工具。我院学生会微信公共主页、QQ新生事务群、学生会人人网主页等平台浏览量大、更新速度快,用于学习活动通知、经验交流、信息发布。同时,学生的民主法治和维权观念明显增强,在奖助金评定、推荐免试研究生、评优评先等环节中,学生维权意识强,诉求更民主,讲究程序和规则。此外,在专业选择和未来发展上,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知识基础,一些学生深造时转学金融学、经济学等跨学科或者医学物理等交叉学科。
然而,当前大学生在学风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专业的认识不充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减退;一些学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兴趣转移或者兴趣指向不明确,不知道自己适合学什么或者能学好什么;一些学生缺乏吃苦和钻研精神,抗挫折能力差,自控能力不足,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一些学生急功近利,抄袭剽窃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出现边缘性腐败行为;一些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欠缺,因学业压力带来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增多等等。这些问题,亟需在学风建设中勇敢面对、奋力化解、常抓不懈。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一个具有近百年悠久历史的基础学院,一贯具有严谨务实的学风。目前,学院设有国家拔尖人才班弘毅学堂物理班、物理学基地班、中法本硕连读试验班、彭桓武班(与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合办)、天眷班(与中科院武汉物理数学所合办)、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人才培养班。本科生的生源质量较好,一直位居武汉大学各学院前列。近年来,我院的本科毕业生出国率为25%左右、国内深造率(含推免、考研)为45%左右,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是学院建设与发展最根本性的工作之一,是学院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工作最好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当前,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基本思路。具体来说:
一是坚持兴趣牵引,激发学生对科学本身的好奇心和原动力。中国正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未来要在世界强国中占据中流砥柱的位置,必须培养世界级的科学家。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等学科,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必须吸引和培养一大批年轻才俊终身从业。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学生在中小学参与了过多的竞赛和培优,到了大学反而对物理学等失去了兴趣。因此,大学要重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多种途径牵引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探索和钻研,立志为科学而献身。如此,才能进一步稳定和发展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志趣,让最优秀的人学习自然科学而非什么时髦就追逐什么。
二是坚持自我教育,鼓励学生独立应对和解决复杂的课题。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人格的完善、独立的品格是当前比较缺乏的。必须摒弃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在大学教育体系中鼓励学生自我教育、独立思考,应对和解决一些复杂的课题。在大科学时代,固然要培养学生协同作战、团结共事的品质,然而也不可忽视创造性思想产生的个体性特征,鼓励创造、鼓励独立思考,不随大流,这对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主张在互动中坚守自我,在协作中找到自我。
三是坚持多方协力,营造学生成长成才的浓厚氛围。学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大学生自身努力只是一个方面,学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等必须通力协作、共同发力,才能为学风建设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按照教学日历和课程安排,自觉遵守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作业、复习备考、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各项要求;严格遵守考风考纪,坚持诚信考试。教师要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积极参与学风建设;要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性,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学生上课出勤、课程作业、平时成绩、重修学生的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骨干力量,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风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研究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变化,并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指导。
四是坚持全面发展,夯实学生的身心健康基础。大学学习是一个全面的学习过程,不仅在于学知识,更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要坚持让大学生树立健康管理的理念,打牢身心健康的基础。很多学业困难是因心理因素引发,而学业困难也会直接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诱发心理问题。在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筛查出问题较大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定期督促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和配合,逐步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广泛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铸就健康的体魄。
根据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在坚持多管齐下的治理思路下,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积极回应学风问题的破解之道,推出了一些新的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1.加强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联动配合
学风建设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关乎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为此,我院着力加强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联动配合,从增强合力的角度改善学生的学风状况。
建立学风建设信息通报反馈制度。定期召开本科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会商会,对学生学分进行清理,对挂科严重的学生开展学业预警。每学期开学初,我院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分管本科生工作的副书记、本科教学秘书、本科生辅导员、本科教学督导团成员一起,召开本科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会商会,共同讨论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本科教学秘书和教学督导积极提供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大家共同就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方案。
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作用。学院在本科教学工作研讨会中,邀请本科生代表全程参加会议,学生代表就专业课程安排、实验环境、学习风气等发表意见,参会的教师代表就这些问题作出专题讨论和说明。学院教学督导团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诉求。每学期的期中,教学督导单独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就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设备等方面,听取学生意见,并将相关诉求向学院反馈。对于学生反映较多的课程,督导团会立即组织听课,并督促老师解决。
2.与科研院所协同育人,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科研实践机会
以科研反哺教学,着力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我院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共识。高水平大学的本科教育,必须为本科生提供足够的科研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与科研院所协同育人。学院积极拓展育人资源,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合作,新开设了彭桓武班和天眷班,为在校本科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有效拓宽了学生的专业选择面。彭桓武班由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联合举办,进入该班的学生可享受彭桓武奖学金。天眷班由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共建,进入该班的学生可享受相应的奖学金。两个班每年各选拔20人,中科院对这两个班的学生选派名师开展一对一指导,并举办研讨班,开设前沿课程,为学生提供业余科研和毕业论文机会,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推进业余科研和课程助教。我院教师将武汉大学“烛光导航工程”(专任教师对学生开展长期指导的本科生导师制)与业余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使其融入课程学习、业余科研、素质提升,保证“烛光导航工程”生根发芽。目前,已有数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一区杂志发表了科研论文。学校2012年出台了《关于实行本科教学课程助教制的办法》,鼓励学院为教授们配备课程助教,承担有关教学辅助工作。学院进一步规范和拓展了课程助教的工作范围,为我院的主干课程均设立了课程助教。课程助教全部由博士生或硕士生担任,负责全程听课、批改作业、课程答疑、学生考勤等。教学督导团对课程助教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学生对助教的评价发放劳酬。通过设置课程助教,学生课程学习的疑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确保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有助于降低不及格率。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兴趣。利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实验条件,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式的科研创新实践。我院自2011年开始,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IYPT)的模式,连续举办每年一度的物理嘉年华学术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队员,积极参与历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并取得较好成绩。
积极推动本科生对外学术交流。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每年向杜克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选派在校本科生开展课程学习,为期6个月或10个月。目前,项目已经顺利实施两年,一批优秀的学生在世界一流大学受到了良好训练。
3.坚持教育引导,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院在学风建设中,坚持教育引导为主,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辅导员、班级导师、学生干部注重以生为本、营造氛围、创造机会,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业指导。建立完善的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导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业指导,导师的工作量按照教学工作量核算。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对低年级进行传帮带,每年定期召开高低年级经验交流会,按照出国、考研、保研、就业等四个类别分别交流,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会设立权益部,及时向学院反映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收集学生关于学习方面的提案,在每年的学生两代会上由院长集中回复提案。办好学习指导日活动,集中举办报告会,由不同学科的教师为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开展业余科研提供指导。
运用新媒体开展学风引导。通过人人网、微信公共主页、QQ群、微博等,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播、教育影响和环境熏陶,增强学风建设的实效。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聆听教师的讲课,课后也可以通过网上视频、音频或者课件对上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温习,与教师和同学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开展知识的学习和心得的分享。
加强学风督导制度建设。开展学风教育与检查,深入宿舍、教室,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动态。重点关注学业困难、心理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学生,缓解他们的各种压力,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及时清理学分,开展一对一帮扶。对挂科较多的学生,请家长到学校商议解决方案。在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上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和求知上进的保障,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式的学习指导和教学服务,化解学生学业困难和学业失败后遭遇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