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刚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r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患者尤其是中老年髋部及下肢骨折后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发病率较高。老年人髋部及下肢骨折后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有很多的报道。骨科医生采用多种方法预防这种并发症,目的在于减少临床的发病率。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16例中老年髋部及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后好转,报告如下。
1.1资料 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4岁,米自牧区12例,西宁4例,损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3例;按Judet-Le-toum分类,髋关节后壁及后柱骨折4例,双柱骨折3例,髋关节骨折伴脱位l例,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
影像学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静脉以上血栓5例,静脉以下远端血栓7例,3例为全静脉血栓,1例行静脉造影(MRV)发现为静脉血栓形成。
1.2治疗方法 单纯性股骨髁上和胫骨结节牵引5例,手术切开复位11例,其中髋关节骨折伴脱位1例,股骨颈骨折6例,髋关节双柱骨折2例,术后发现DVT时间为伤后(3~10)d或术后(3~7) d,左侧DVT 10例,右侧6例。全部病例在DVT诊断明确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硫酸镁热敷、根据体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结合下肢气压治疗仪。
1.3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出现肢体肿胀、疼痛及局部组织的压痛,Homan征阳性,结合血管造影、下肢深静脉彩超、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确诊。
经过上述治疗2~4周后全部病例均症状缓解,彩超检查血栓消失4例,血栓明显缩小12例,全部病例血栓部位血流量增加,肢体肿胀消退,疼痛减轻,无肺栓塞发生。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患者尤其是中老年髋部及下肢骨折后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发病率较高,是国外住院创伤患者的三位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因平素活动少,血流速度缓慢,加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内科疾病,血液本身处于高凝状态,髋部及下肢骨折后制动时间长,所以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年轻人大。深静脉栓形成有三个条件:(1)血液凝固性增高,皿液停滞,血管壁损。(2)血管内损伤是创伤或手术对血管直接操作的结果。(3)髋部手术对损伤股静脉可能性较大,发生DVT的机会多。本组情况正是如此,血液滞留与髋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卧床不动有密切关系,由于肢体活动减少,丧失肌肉的按摩作用,降低静脉血流的驱动力,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停滞,如连续卧床7 d,血流速度减慢到最低点,易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而DVT儿童发生率为3%,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20%,年龄的增加,DVT的发生率逐渐增高。来自牧区及高海拔地区的患者发生率明显增多,可能与缺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相关,发生DVT的风险增加。所以本病一经确诊应立即抬高患肢,卧床休息,硫酸镁湿热敷并术前、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它对因子Xa与IIa的抑制作用更强,很少引起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无明显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对DVT的预防应在术前和术后7 d内开始,术后早期抬高小腿,鼓励患者作踝膝关节屈伸活动,尽早下地,使用抗栓塞的袜子或弹力绷带,并使用下肢静脉泵;对高危患者尽可能采用硬膜外麻醉,使下肢血管舒张,增加血流的作用。药物预防:Janku[2]指出在美国口服华法林低剂量法成为骨折手术患者常规标准预防DVT的方法。杨刚等[3]在人工关节置换病例使用速避凝后DVT的发生率从48.4%降至19.4%,认为速避凝可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做为预防DVT的药物,所以在髋部手术及高危人群下肢手术前采取机械性预防措施结合药物预防,将可降低DVT的发生率,使老年患者手术后得以顺利康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晓林,卢伟杰,余楠生,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杂志,2001,15(1):39.
[2] Janku GR,Paiement CD,Green HD.Preveeion of venous thronboembolism in orehoaedics in the Unleed Staeees[J].Clin orehop Relat Res,1996,(325):313-321.
[3] 杨 刚,吕厚山,高 健,等.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皿栓形成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