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受众理性的图书营销观念

2014-04-01 13:40:30刘燕飞
关键词:出版界理性大众

刘燕飞

(1.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武汉大学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基地,湖北 武汉 430072)

出版业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数量突飞猛进,而作为消费者的大众人数并没有同比例增长。为了争取到消费者,出版者使用了越来越丰富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发达的销售渠道来进行竞争。当今出版界引导受众进行图书选择的主要方式是广而告之式的,如此人们在各种销售信息面前变得被动、软弱无力,购买行为充满着偶然性。为了实现更有效、更合理的营销目的,出版者应加强尊重受众理性的图书营销观念。

一、图书营销应尊重受众的理性

尊重受众理性的营销方式,是帮助读者获取进行文化选择必须具备的信息、知识,使之具有主动选择的判断能力。人的知识是人权利的基础部分,有了知识才有可能真正拥有权利。由理性支配的人才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超出了人知识范围的盲目性服从,是不人道和非理性的。我们应该致力于让读者拥有选择图书的相关知识,而不是诱导他们盲目服从。

很多图书营销方式同读者的理性无关。我国每年的图书出版数量巨大,这种状况于读者而言,理论上其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增长,实际上则导致大众陷入选择的困境。他们所接触的引导方式,主要是以出版物的营销推广为主,而这些方式又与其在意的图书品质关系较淡。在图书销售领域,业界所在意使用的引导方法多是浅层次广而告之式的,例如打折促销、分发奖品、会员加盟等措施;举办现场签名售书、读者见面会、节假日特殊日宣传售书等活动;图书位置、摆放形态、包装设计等形式追求;影视剧热播、受关注的人物涌现、受关注的事件发生等时机把握;微博、微信、网站、论坛等新形式的运用;海报、腰封广告、封底广告等显性广告形式;书评、相关电视栏目、文摘等隐性广告形式。布迪厄提出过象征暴力意谓说,即宰制的力量巧妙到让被宰制的人体认不出来,感受不到他们正在被宰制,这种宰制的能量即是象征暴力。以上所述方式,很多存在暴力的特征。

广而告之式的方式有效,但这样的方式用多了,效果会走下坡路。研究者告诉我们,过剩和超载的信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媒介消费能力,受众对讯息超载的主要反映之一,就是对信息的关注程度相应降低。接触的广告越多,对广告内容关注的质量就越低,这是一种平衡模式。而尊重读者理性的引导方式其效果不会走下坡路。已经有媒介学者认识到,媒介受众具有抵制媒介影响的能力,虽然不同个体,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社会环境的受众抵制能力差别很大,但这种理性应该被注意到。在此基础上,设法增加他们对整体图书市场,或者对某个细分市场的信息、知识的把握,这在提升读者水平的同时,也将提升出版界的整体水平。

二、尊重受众理性的引导方式

引领方式是非常具体的,针对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变化,无法涵盖全面,在此只强调其中的几种。

首先,推广权威人士、权威机构的权威性推荐活动。权威机构是读者大众信赖的对象,当读者对选择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接受权威机关的指导是明智的做法。权威机构最成功的指导是针对儿童的分级阅读研究。这种观点已经被我国接受并已付诸实施,如各个小学分别推出不同年级的必读书目。再如《中华读书报》《博览群书》等是较受读者信赖的专业媒体。

一方面,铺天盖地的广告,使得读者对出版界的引导行为缺乏信任;另一方面,读者迫切需要引导。事实证明,越是商品供过于求,受众对把关和引导服务的需求就越高。在出版业迅猛发展之前,把关和引导的任务由出版社承担,以选题、编辑加工、营销推广等方式完成。现在出版社的这个过滤作用越来越弱,与受众的要求反向发展。权威人士、权威机构的权威性推荐能得到受众的信任,也能满足受众的被引导需要。例如大学教师对大学生阅读的引导。在阅读方面,大学生所受到的诱惑非常大,尤其是网络阅读的加入。他们之所以花大量时间阅读一些对自身没有益处,也并不优秀的作品,没有人引导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他不知道自己该阅读什么。教师能扮演权威的角色,越是优秀的教师,越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给学生列出的各学科领域的参考书目能指导他们有较大收益。

其次,加强出版界各方面综述信息的有效提供。对于读者,对所要选择的图书领域,应尽可能使之形成宏观把握。大多数读者的辨别能力在出版的业界人士之下,不确切知晓什么书对自己有益处,而出版界如果只是遵从商业逻辑,表面上视大众为上帝,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替大众着想,只是忽悠、糊弄大众购买、消费,此种传播就偏离了文化传播的本质。

读者所能接触到的往往只是一本本具体的书,而在某个领域,社会热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热点,哪些出版社出版的哪些图书首先关注热点,哪些是跟进者,哪些是优秀者等,他们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把同一领域内的图书进行不同的归类,对图书进行尽可能细分,对其进行尽可能详细的介绍和评价等等。例如,书商为读者面对面的服务,针对具体人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介绍某领域的图书总貌。总之,在出版人头脑里清楚明白而没有告诉受众的信息和知识,都可以整理出来,作为读者选书的参考。

再次,敢于评比、评优。通过评比活动,读者能大致把握图书的质量差异,有利于他选书。比较权威的报刊举办的优秀图书评选活动,如中国图书商报与新华网举办的评选“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活动,由知名学者、专家、作家任评委,评选2012年度好书;知名书店的销售排名,如亚马逊、京东、当当的销售排行榜,这个排行榜不但是读者买书的指导,也是业界选稿、学界搞研究的指导。权威机构的选书活动还应该更多一些,例如某一领域内图书的评比排名;某一出版社内部图书的排名;依据文笔、思考深度、社会价值、书籍设计等各种不同标准的排名;针对某个小群体推荐图书的排名,针对某个特殊日期、特殊活动需要的排名;等等。

排名评优,于优者是好事,于劣者却是坏事,想来会有很大阻力。将优劣公之于众,其实也是出版业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进行自我救赎。从理论上来说,文化产业也应该有所自律,出版业不能泯灭诠释人类精神追求、寻找社会发展出路的社会责任。从实际上来说,这种对大众的引导同时也是对出版界自我的引导:向优者看齐,优者引导劣者。没有引领,没有理性的监督和制约,即使是大众文化的发展也会走下坡路。出版界若想走出恶性循环,就要敢于辨别优劣,淘汰劣者。

尊重受众理性的引导方式,现在多用于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或者某领域的较高层次人群,这种方式还应进一步推广开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服务。

[1]吴予敏.传播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DENIS MCQUAIL.受众分析[M].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出版界理性大众
上汽大众ID.3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一汽-大众ID.6CROZZ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国际畅销书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的出版及传播分析
出版界与图书馆界阅读推广合作研究
传媒论坛(2020年7期)2020-09-02 09:10:23
上汽大众
大众ID.4
出版家、理想主义及其他——读《邵洵美:出版界的堂吉诃德》随感
看榜
出版广角(2015年3期)2015-07-06 06:43:54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汽车科技(2014年6期)2014-03-11 17: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