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句的篇章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

2014-04-01 03:03:57刘欣朋
关键词:复句连词省略

刘欣朋

(华北电力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2206)

一、“别说”句概念

(一)研究范围

现代汉语中的“别说”从分布和功能上来看,有三个:

1.“别说1”是由“否定副词+说”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它可以单独充当句子的谓语,表示“不要说、不用说”的意思,如:

“算了,算了,你别说了,我不看了,明天我去拉蜂窝煤不就行了!”(刘震云《一地鸡毛》)

2.“别说2”在句中连接两个分句,起到连词的作用。如:

马老爷说,“打什么地方都还能喘口气,打在脑袋和心窝上,别说是喘气了,眨眼都来不及。”(余华《一个地主的死》)

3.“别说3”不能换成“不要说、不用说”,只能用于言谈中,去掉它也不影响句子意义的表达,是一个话语标记,前面可以跟上第二人称代词“你”或者“您”,也可以不跟。如:

您还别说,这条外国好汉还真有点能耐,竟招来好几只中国母猫天天在窗外争风吃醋……(冯苓植《猫腻》)

本文要研究的是具有连词功能的“别说2”。《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规范词用法词典》等词典都明确了“别说”的连词地位。这些词典都认为,“别说”具有连词性,可以用来引导句子。

(二)前人研究

关于“别说”复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别说”引导让步复句,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认为连词“别说”用于表示让步复句,先把某人或某物往低处说,借以突出另外的人或事物。用在前一小句,后一小句常用“即使/就是……也……”或者“(就)连……也……”。另一种观点认为“别说”引导递进复句。邢福义先生《词类辨难》中认为,“别说”用于递进关系的复句,表示浅一层的情况不算什么,还有深一层的情况,有时出现在前一分句,大体相当于“不仅”,有时出现在后一分句,大体相当于“何况”,并在《汉语复句研究》中对带“别说”的递进复句进行了分析。丁力先生的研究更进一步,他认为“别说”句属于反逼递进句,还考察了“别说”句的两种变体及其结构上的特点,认为反逼关系是“别说”句式的基本语义关系。

综观前人研究,不管是本体研究还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重点都放在了孤立研究“别说”复句本身,即“别说”复句中分句的语义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样的语义关系才能进入“别说”复句。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没有文章或教材是从篇章的角度来研究“别说”句的,尹海良(2009)提到了篇章,但没有真正从篇章的角度来研究“别说”句的特征。

(三)本文研究的研究内容及语料选择

本文意从篇章的衔接与连贯角度研究“别说”句的特征,主要针对“别说”句后面成分的指称关系、词汇衔接、省略和替代等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为理解含有“别说”的篇章的连贯性提供一定依据。并对部分留学生语料进行分析,针对其偏误,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本文的的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在CCL语料库中,我们通过检索“小说”中的“别说”,共收集到262条语料,除去表示实在意义的“别说1”和话语标记“别说3”,得到“别说2”语料共78条。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含“别说”的语料共37条,与本文有关的语料共32条。

二、“别说”句的篇章功能

(一)“别说”后接成分的指称关系

指称关系(reference)指的是篇章内部通过代词与它指代对象间前后呼应关系体现的语义上的联系。具有衔接作用的指称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1.根据指称词语的性质

(1)人称指称关系:由人称代词充当指称词语构成的指称关系。如:

1)爱社看爹这副害怕的样子就笑了,说,不是的。五爷不信,是眼里不信。爱社看见了,爱社又说,真不是我。别说不是咱,就是咱也不犯法,还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哩。(乔典运《香与香》)

2)有人说这是高松年开的玩笑,存心拆开他们俩。高松年自己说,这是他的秉公办理,决不为未婚夫而使未婚妻牵累--“别说他们还没有结婚,就是结了婚生了小孩子,丈夫的思想有问题,也不能‘罪及妻孥’,在二十世纪中华民国办高等教育,这一点民主作风应该具备。”(钱钟书《围城》)

例1)中的“咱”指称前面的“爱社”,例2)的“他们”指称“方鸿渐和孙柔嘉”。

(2)指示指称关系:由指示代词充当指称词语构成的指称关系。指示代词包括:这(个/里/些/么/时)、那(个/里/些/么/时)等。如:

可一千万又怎么样呢?或者,会感到根本不够,因为别说买一座城堡一架私人飞机建造一处私人跑道和停机坪这点钱不大够,就是买上几幅梵高的画,恐怕也还得再借钱。(刘心武《吉日》)

上例中“这点钱”指称“一千万”。

(3)零式指称:篇章中本该出现的指称词语缺省的现象。如:

“我累了,”任北海简慢地说,“干了一天‘四化’,累了。别说躺着,就是竖晴蜓谁管得着?我是自己家里。”(王朔《枉然不供》)

上例中“别说”后面缺少了“我”,用来指称“任北海”。

2.根据指称词语和指称对象的位置关系

(1)内指(endophora):关系指称词语的所指对象在篇章之内。又可以分为前指和后指。如:

平时成绩好一向得5分的同学这时大惊失色地发现自己再努力也只能得4分甚至3分,因为没人能像打字机一笔写对所有中国字,更别说像它那么工整了。(王朔《看上去很美》)

上例中“它”用来指称前文中的“用打印机写出的中国字”。

(2)外指(exphora):指示词的所指对象在篇章之外。包括情景指称和观念指称。如:

1)等叶民主到鹤立山时,别说八点,连九点都早过了。周围已零零星星亮起了灯。这一带仍属郊区,荒凉冷寂之意在夜里特别突出。(方方《埋伏》)

2)静慧,这种名字和这种女人都不是大陆所出产的。接触的人多了,他几乎凭嗅觉就能分辨出同是中国人的不同产地。她还不能说是漂亮,但从草坪到客厅的步态,就可以看出她从来没有在游行队伍里走过哪怕一步路,更别说上山下乡插队拉练等等了。(张贤亮《绿化树》)

上例1)中的“八点”是指叶民主八点要去见科长,属于情景指称。例2)中的“上山下乡插队拉练等等”指的是和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一些体力活,属于观念指称。

(二)“别说”后接成分的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的是在篇章内部,有一些在语义上具有密切联系的词语,它们在篇章的上下文中相继出现,并且使得篇章中的各部分在意义上具有密切联系。汉语篇章中常见词汇衔接方式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同一词语的重复;同义、近义词语的同现;反义词语的同现;上、下义词语的同现;整体、局部关系词语的同现;集合关系词语同现;因果关系词语的同现;专指、泛指词语的同现;“联想关系”词语的同现。(郑贵友,2002)从我们在CCL收集的语料来看,“别说”句用到的词汇衔接方式主要有同义词语的重复,如下例1;同义、近义词语的同现,如下例2;上、下义词语的同现,如下例3;整体、局部关系词语的同现,如下例4;集合关系词语同现,如下例5;专指、泛指词语同现,如下例6;“联想关系”词语同现,如下例7。我们没有发现“别说”句用反义词语的同现以及因果关系词语的同现这两种词汇衔接手段。

1.这你也知道,咱队上的木匠、泥水匠、皮匠、铁匠都收回来了,两挂大车白白停在那儿。一边叫搞机械化,一边又不给钱,还不让人挣钱,机器又不白给,机械化咋化呢?今年,我看,别说机械化,就是工分算下来也没往年多了。(张贤亮《刑老汉和狗的故事》)

2.东方未明,辛楣也醒,咂嘴舐舌道:“气死我了,梦里都没有东西吃,别说桓的时候了。”(钱钟书《围城》)

3.人们没见过它有成套的器皿,也没见过半尺以上的大物件。别说成套的餐具,就连佛前五供、瓶炉三事也没有。(邓友梅《烟壶》)

4.周姑娘扭扭捏捏地走出来,一脸微笑掩饰不住内心的空虚。知道的明白她转一圈就能回去,不知道的会以为她是要去喂鲨鱼。其实她没什么好怕的,别说身上还有块遮羞布,就是一丝不挂再眼尖的观众也看不着什么。(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5.某某家的姑娘被土匪糟踏了……弄得人心惶惶,大姑娘小媳妇更不敢出门。因此,八舅他们村,别说富户有枪,就是穷家小舍也有个单打什么的……常常是土匪闹腾得凶了,村里的头面人物一呼,全村老少齐应。(张胜利《八舅》)

6.她对我说话很随便,态度很亲热,一见我就和我开玩笑,说我长得很乖像个女孩儿。这使我又喜欢又窘,一向伶牙俐齿当时却喃喃地不知说什么好,脸也一定红了。除了哥们儿,从来还没一个人这么亲昵地对待我,更别说是个姑娘了,她那种满不在乎、随随便便的态度一下就把我迷住了。(王朔《动物凶猛》)

7.祖上因军功受封过“骁骑校”。到乌世保这一代,那职叫他伯父门里袭了。他闲散在家,靠祖上留下来的一点地产,几箱珍玩过日子。别说骑马,偶然逛一趟白云观,骑驴时两腿也打哆嗦。(邓友梅《烟壶》)

(三)“别说”后接成分的省略和替代

1.省略

省略,是篇章内部的句子或者小句中的一些基本结构成分缺省,但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的现象。如:

“一样,一样。”马老爷说,“打什么地方都还能喘口气,打在脑袋和心窝上,别说是喘气了,眨眼都来不及。”(余华《一个地主的死》)

上例中省略了 “来不及”。省略成分都能在篇章的上下文中找到。省略除了使前后两个部分联结在一起之外,最为明显的作用就是使语言表述过程经济、简洁。

2.替代

替代指的是在篇章中用某些词语代替上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现象。如:

然后,他关上门,一反常态,跳上两步,抱住了老伴胖乎乎的肩膀。这几十年不曾有过的亲昵之举,比宣布买罗马尼亚家具更令老伴惊悸。她心想∶这人准是出了毛病!这些日子为年龄过线、必须退下来的事,搞得他愁眉苦脸的。别说大白天没有这种表示热乎的举动,就是夜晚在床上也是自顾自唉声叹气,好象身边没这个人似的。(谌容《减去十岁》)

上例中“这种举动”替代前面的“跳上两步,抱住了老伴胖乎乎的肩膀”。替代的运用也是为了使语言简洁,同时也是为了使上下文相互衔接。

(四)小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别说”句通过指称关系、词汇衔接以及省略、替代等衔接手段使篇章连贯。“别说”后面的成分都能在篇章内或篇章外(情景、观念中)找到与其互相呼应的成分。若从这个角度来进行“别说”的对外汉语教学,或许能让学生掌握得更全面。

三、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引言部分提到了“别说”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解释,学生能理解“别说”句,也能仿照例句造出“别说”句,说明这样的解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们认为还不全面,因为孤立地看学生造出的单个复句,可能是正确的,但放在语篇中,就不一定合适了。例如(例句来自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错别字已经改正):

1.首先,现在吸烟者越来越多。别说老人和中年人,连一个中学的学生也吸烟。而且不少就这样,全世界的抽烟者占率越来越高,所以很多人因抽烟而导致死亡。

2.有一次,我为了减肥,饿过三天,饿得快要疯掉了。别说绿色食品了,连草也想吃掉。这时我懂了不挨饿是多么幸福的事!同时也感到了挨饿的人有多么可怜。

上例1中的“老人和中年人”属于观念指称,但我们认为“老人吸烟”并不典型,如果改成“别说成年人了,连中学生也吸烟。”可能会更好。如果单看例2,没有什么错误,“绿色食品”前省略了“想吃”,即“别说想吃绿色食品了,连草也想吃掉。”但学生文章的观点是反对绿色食品,主张不要吃绿色食品,如果把这句话放在整个文章中,就不合适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纯告诉学生“别说”复句的语法意义还不够,还应从篇章角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才是最合适的,避免出现省略不当,呼应不明的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组段训练的重要地位,由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进行有序训练。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篇章衔接和连贯的角度分析了连词“别说”句的篇章特征,从我们收集到的语料来看,“别说”后接成分一定会与篇章内部或外部某些成分相互呼应,所以我们分别分析了“别说”后接成分的指称关系、词汇衔接以及省略和替代等衔接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若只强调“别说”句的语义特征,学生可能还学不会如何正确合适地使用此类句子。所以,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篇章教学。

[1]丁力.反逼“别说”句[J].语言研究,1999(1).

[2]韩蕾.连词“别说”功能探析[A].第二届“现代汉语虚词与对外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

[3]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简丽.“别说”句式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5.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王健.说“别说”[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2).

[7]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邢福义.词类辨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尹海良.现代汉语“别说”的篇章衔接功能及其语法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10]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11]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复句连词省略
你会用连词吗?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东疆学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1:18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西夏学(2016年1期)2016-02-12 02:24:02
中间的省略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3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省略
诗歌月刊(2009年4期)2009-05-22 03: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