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4-04-01 01:57黄毅群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社团体育大学生

黄毅群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福州大学城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分析

黄毅群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大学生;社团;调查报告

随着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正朝着快乐、终身与多元化体育的方向发展。当前国家体育教育不只局限于体育课教学上,而是更重视课内外相结合。大学生体育社团是课外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1-4]。在一些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积极参与下,各种大学生体育社团应运而生。

本文将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定义为:高校学生自发组成以体育运动(或活动)和满足其成员多元体育需求为目的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经所属学校批准与监督的非营利性组织。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有7所设立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全日制本科高校,分别为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江夏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学院,共73个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以“大学生(高校)体育社团”“体育社团”“大学生社团”“社团”等为关键词,查阅了1998~2009年的各种核心中文体育期刊引索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到本学院资料室和图书馆翻阅了相关资料[5-12]。

1.2.2 问卷调查法:向(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江夏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学院7所高的73个体育社团)发放调查问卷,每个高校发放50份问卷,共350份,回收调查问卷343份,有效问卷336份,有效回收率达96%。

1.2.3 访谈法:走访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江夏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学院7所高校,对分管体育社团的负责人及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部)主席(部长)进行访谈了解。

1.2.4 统计学处理品:运用SPSSl.0与EXCEL应用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分析

2.1.1 项目的分布与规模 1)体育社团的活动项目分布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项目分布主要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网球、台球、跆拳道、武术、太极拳、散打、自行车、棋牌、健美、健美操、瑜伽、游泳、野外生存、登山、以及轮滑等项目;在以上20个项目中球类占了7项,球类运动在大部分大学生心目中占主体地位,也是体育社团的主导项目,跆拳道、武术、自行车、溜冰、登山项目的同样也是大学生参与的热门项目。总体上看,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活动项目的分布可以满足在校大学生的需求。2)体育社团的规模:大学生体育社团在学校社团中所占比例情况调查:福建师范大学社团数目62个、体育社团数目18个、体育社团所占社团比例29%;福州大学社团数目75个、体育社团数目15个、体育社团所占社团比例20%;福建工程学院社团数目57个、体育社团数目14个、体育社团所占社团比例24.6%;闽江学院社团数目46个、体育社团数目7个、体育社团所占社团比例15.2%;福建医科大学社团数目8个、体育社团数目1个、体育社团所占社团比例12.5%;福建中医学院社团数目,27个、体育社团数目7个、体育社团所占社团比例25.9%;江夏学院社团数目35个、体育社团数目8个、体育社团所占社团比例22.9%。

体育社团发展状况336份调查问卷中,选择非常好24份,占7.1%,好79份,占23.5%,一般157份,占46.7%,比较差62份,占18.5%,差14份,占4.2%。

2.1.2 体育社团成员的概况: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336份调查问卷中,男189(56.3%)人,女147(43.7%)人;大一学生168(50.1%)人,大二学生110(32.6%)人,大三学生45(13.5%)人,大四学生13(32.6%)人;团员286(85.1%)人,党员38(11.2%)人,群众12(3.7%)人;理科228(68%)人,文科108(32%)人;农村45(32.6%)人乡镇110(32.6%)人,城市81(24.1%)。

2.1.3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筹集:大学生体育社团336份问卷中经费筹集情况调查:由学校拨款41份,占12.4%,由商家赞助64份,占19.1%,由社团成员交纳会费204份,占60.6%,由个人出资17份,占5.2%,由社会捐助9份,占2.7%。

2.1.4 体育社团的活动场地与器材:大学生体育社团336份问卷调查中活动场地解决情况:选择公共体育场地88(26.1%)份,免费指定体育场地194(57.6%)份,经营性体育场地35(10.4%)份,无固定体育场地23(6.9%)份。

体育社团的活动器材解决情况336份调查中,学校提供33(9.8%)份,社团购置提供155(46.2%)份,企业赞助28(8.3%)份,社团成员自备98(29.3%)份,没有22(6.4%)份。

2.1.5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章程、制度和职责分工情况336问卷调查中章程、制度健全,职责分工明确52(15.1%)份,有章程、有制度,职责分工较明确95(28.3%)份,无章程、无制度,职责分工不明确189(56.6%)份。

2.1.6 体育社团干部的选聘标准:体育社团干部的选聘标准336份调查中由主管部门任命或派遣98(29.2%)份,由社团上届负责人提名并经主管部门批准111(33.1%)份,根据协会章程通过民主选举产生55(16.4%)份,由上届社团负责人提名并经全体成员讨论通过72(21.3%)份。

2.1.7 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有无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大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有无专业老师进行指导:336份调查中,始终有16(5.0%)份,经常有87(25.8%)份,偶尔有119(35.3%)份,没有114(33.9%)份。

2.2 数据分析 从近几年看,大学生体育社团的规模发展相对比较快,社团参与人数也不断在壮大,根据访谈统计,体育社团有占一定的规模。但是从大学城的大学生总人数上看,目前体育社团的规模还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业余体育文化生活的需要,也间接影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稳定的经费来源,必需的物质装备是体育社团赖以生存和有效开展活动的必要条件[3],体育社团活动支出主要涉及场地、宣传、聘请教练、参观学习、器材物品购置等方面。目前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主要通过学校资金、校外商家、社团成员交纳等渠道,但基本不能满足社团日常开展活动的需要。体育社团的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社团活动质量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活动场地是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物质前提。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场地解决情况的调查表明大学城高校供给体育社团使用的活动场地不能满足体育社团的活动要求,租用的学校场地是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主要手段。

章程制度健全、职责分工明确、活动开展规范合理的体育社团所占的比例并不高,更多的是不规范的社团。认真分析其内部管理混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体育社团外部管理模式的部分缺失,是造成社团内部机构松散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今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如要尽快走上良性的轨道登上更高的台阶,需要大学城高校最高管理机构的足够重视。

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干部的选聘标准有所了解,有利于促进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与体育社团的长远发展,可以更好更广泛地满足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需求。显然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民主化程度不高,体育社团干部的产生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主管部门任命或派遣与由社团上届负责人提名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通过了解,大部分高校团委明文规定学生社团必须配备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学生社团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就是要具备至少一名专业指导教师,但调查结果恰恰相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大学城有些高校体育教师平时授课任务繁重,业余时间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进行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指导。其次,近短期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从而也导致了专业指导老师的不足,加上体育老师大部分居住地与大学城相隔很远,造成老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指导教师的激励制度不完善,在经济、荣誉上欠缺对指导老师的鼓励机制,这些客观不利因素的存在显然制约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

2.3 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现状分析

2.2.1 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动因: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动因336份问卷调查中为丰富生活170(50.5%)份,缓解压110(32.8%)份,兴趣爱好228(68.0%)份,人际交往187(55.8%)份,强身健体173(51.5%)份,体验乐趣66(19.5%)份,寻求竞技刺激31(9.3%)份,提高运动能力57(16.9%)份,陶冶情操15(4.6%)份,展示自我89(26.5%)份。

2.2.2 大学生对自己参与的体育社团活动的态度:大学生对体育社团活动的态度336份问卷调查中选择非常喜欢45(13.2%)份,喜欢119(35.5%)份,一般92(27.3%)份,不太喜51(15.3%)份,非常不喜欢29(8.7%)份。

2.2.3 大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社团项目的选择:大学生对体育社团项目的选择前十位排序情况:336份问卷调查中整体大学生选择项目为:篮球221(65.8%)份,自行车197(58.6%)份,乒乓球174(58.6%)份,轮滑162(58.6%)份,羽毛球157(58.6%)份,登山155(58.6%)份,跆拳道149(58.6%)份,足球 147(58.6%)份,网球 141(58.6%)份,街舞 129(58.6%)份。男大学生选择项目篮球181(53.9%)份,足球139(41.1%)份,自行车114(33.9%)份,棋类101(30.1%)份,网球99(29.5%)份,登山94(28.0%)份,轮滑88(26.2%)份,乒乓球85(25.3%)份,健美操71(21.1%)份,台球53(15.8%)份。女大学生选择项目羽毛球141(42.0%)份,跆拳道137(40.8%)份,街舞95(28.3%)份,健美操91(27.1%)份,乒乓球89(26.5%)份,自行车83(24.7%)份,瑜伽75(22.3%)份,轮滑74(22.0%)份,登山61(18.2%)份,游泳56(16.7%)份。

2.2.4 大学生对自己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情况:大学生对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情况336份问卷调查中:对活动内容非常满意31(9.3%)份,满意74(22.1%)份,一般123(36.5%)份,不满意94(27.9%)份,非常不满意14(4.2%)份。对活动时间非常满意34(10.1%)份,满意109(32.5%)份,一般141(41.7%)份,不满意44(13.2%)份,非常不满8(2.5%)份。对活动频率非常满意26(7.8%)份,满意92(27.3%)份,一般90(26.9%)份,不满意112(33.4%)份,非常不满意16(4.6%)份。活动效果非常满意24(7.2%)份,满意94(28%)份, 一 般121(36.1%)份,不满意67(19.8%)份,非常不满意30(8.9%)份。

2.4 结果分析 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动因呈现多样性,主要有生理性动因、交往性动机和成就性动机。学生参加社团主要是因为参加大学生体育社团能够扩大自身的社交范围,同时提高社交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达到体验乐趣和增进健康的目的。学生还希望自己能够从体育社团及所参加体育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中,通过自我展示促进自我发展和完善,还有少部分大学生出于提高运动能力、寻求竞技刺激、陶冶情操和在活动中缓解压力从而放松身心等[13-15]。

体育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的总体态度还是比较积极主动,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社团成员参与社团活动的态度比较消极,这可能跟交流群体特征、自身运动素质、活动的新颖和创新等有关。通过了解,大多数体育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的要求较高,社团活动内容富有新意、娱乐性休闲性较强的才能够吸引成员。这也从侧面要求社团负责人及干部要集思广益、多与社团成员交流、多动脑和多创新,在保证社团活动的数量与质量的同时,改变体育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无所谓、随波逐流的态度,从而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

男生选择的体育项目排在前列的篮球、足球均是对抗激烈、技术要求高、运动量大的球类项目,而且这些体育项目还具有能让参与者能够充分展示运动才能与想象力的特点。相对男生来说,女生选择的项目排在靠前的则更多地体现出休闲娱乐、时尚、健身的特点。例如羽毛球、健美操、街舞及跆拳道。

从社团活动内容看,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大多为竞赛形式开展活动,这只能满足很少部分成员的需求,忽略了大部分成员的愿望需求。从活动效果看,未能满足很大一部分社团成员的需求[16],应当多与社团成员沟通,站在社团的大高度对其进行改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状况一般,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但运动项目设置较齐全。

3.1.2 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男生多于女生,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社团成员人数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3.1.3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社团活动质量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1.4 大学生体育社团使用的活动场地不能满足体育社团活动要求,场地安排问题需解决,器材等多属于社团自购或者社团成员自备。

3.1.5 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外部管理模式:一是学生会设立社团部,由学生会副主席分管,这种形式适合规模不大的社团;二是设立与学生会平行的机构—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简称“社联”,这在社团管理模式中占绝大多数。内部管理较为混乱,活动开展趋于随意性。

3.1.6 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民主化程度显得不高,体育社团干部的产生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主管部门任命或派遣与由社团上届负责人提名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3.1.7 大多数体育社团的活动没有专业老师经常进行指导,体育社团严重缺乏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3.1.8 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最主要动因是出自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育社团成员总体的态度比较积极主动。

3.1.9 大学生多数选择有广泛大众基础、活动较普及的体育活动项目,新兴的体育活动项目也得到大学生的青睐,体育社团成员对社团活动开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效果评价较满意,对活动效果的相对较低。

3.2 建议

3.2.1 积极拓宽体育社团组织形式,树立生正确的体育参与意识。 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要求,在校园中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提高高校领导、广大师生对体育的认识,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作用,使体育社团与校园体育文化紧密结合;同时加强体育社团的管理,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文化功能,推动其健康发展[17-18]。

3.2.2 加强对高校体育社团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保障。活动经费的缺乏依旧成为制约目前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团委应加强对体育类社团的经费投入,在总体经费比较有限的条件下,可考虑“优先发展、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即给予群众基础好、社团活动影响力大的体育社团比较充分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大型的社团活动所需要的额外经费需求;重点扶持即给予社团活动严重受到经费影响、完全依靠会员会费勉强维持的社团有力扶持,避免其“自生自灭”[19-20]。高校体育部为社团活动提供场地器材保证,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科学管理。加强体育社团指导力量,社团管理部门为社团配备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落实定期指导制度。

[1]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马新东.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功能的调查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27-228.

[4]林波.福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震对策研究[D].神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5]赵斌,程莹.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500-501.

[6]刘微波,钱宏颖,郑磊磊,等.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16-318.

[7]张中江,陈善平,潘秀刚.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50-52.

[8]马新东,高前进,周越,等.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社团功能的调查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27-228,233.

[9]黄亚玲.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55-157.

[10]陈善平,李树茁,闫振龙.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大学生锻炼坚持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12):48-55.

[11]陈善平,李树茁.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机制——理论探、测量工具和实证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13-114.

[12]王成,孙蔚,陈善平,等.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3782-1379.

[13]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43-57.

[14]韩冬,尹青山.第七界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会堂,北京,2004,10:239.

[15]姜晓珍,白文飞,徐玲.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外在因素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4,33(3):342-344.

[16]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39-41.

[17]毛振明.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研讨会的讲话[Z].2006.

[18]杨宝忠.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理性思考[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19]林波,徐鑫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特征与功能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24-126.

[20]潘秀刚,陈善平,张中江,等.体育社团大学生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3):375-378.

G 812.7

A

1008-4118(2014)02-0085-04

10.3969/j.issn.1008-4118.2014.02.35

2014-03-28

猜你喜欢
社团体育大学生
缤纷社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K-BOT拼插社团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