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琳 张英朗 董仰曾 王应飞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郑州 450003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主要发生在浅前房、窄房角、小角膜、眼轴短、睫状环较小或晶状体过大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于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之后。手术后患者前房变浅,眼压升高,存在明确的虹膜根切孔[1],对传统的青光眼药物治疗无效,且疾病呈进行性或破坏性发展。2011 -03—2013 -02,我们共收治16例(17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8例(9 眼)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8例(8 眼)实施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17 眼)患者中,男7例(8 眼),女9例(9例);年龄50~68 岁,平均(52.04 ±3.12)岁。术前药物控制下眼压29.3~57.4 mm Hg,平均眼压(44.3 ±8.4)mm Hg。术前矫正视力光感~0.3,其中<0.1 者12例12 眼,0.1~0.3 者4例5 眼,光定位均正常,浅前房Spaeth 分级:Ⅰ°浅前房9 眼、Ⅱ°浅前房5 眼、Ⅲ°浅前房3 眼。既往在外院手术史: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行小梁切除术后7例。本组患者均符合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诊断依据:前房普遍、进行性变浅甚至消失。虹膜周边切除孔通畅。缩瞳剂治疗无效,前房变浅,导致病情恶化。睫状肌麻痹剂可使眼压下降,前房变深。UBM 检查示后房消失,晶状体-虹膜隔前移,睫状体前旋[2-3]。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例,9 眼)和对照组(8例,8 眼)。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平卧,消毒,铺无菌巾。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麻麻醉后开睑器开睑。10 点钟做3.2 mm 透明角膜切口,2 点钟做0.5 mm 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开前囊膜,水分离及水分层。超声乳化碎核后吸出,抽吸出残存皮质。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调襻至正位。灌注抽吸出粘弹剂,水密闭合切口。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 mg。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纱布覆盖,安返病房。观察组:常规碘伏棉球消毒、铺巾、置开睑器,妥布霉素注射液冲洗结膜囊,于角膜缘后3.5 mm 处8 点位巩膜做灌注切口,10 点位做切割口,切除玻璃体前膜及部分前部玻璃体。做透明角膜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并吸除皮质。注入粘弹剂,玻切头将晶状体后囊膜环形切开,同时切除虹膜根切口处及周围玻璃体,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置换粘弹剂,恢复前房,水密切口,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包扎术眼。
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17 眼视力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平均提高(0.09 ±0.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8 眼术后眼压平均下降(7.93 ±2.29)mm Hg,前节OCT 示中央前房深度加深(0.74 ±0.24)mm,其中1 眼由于眼压及前房控制不佳再次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9 眼术后眼压平均下降(12.57 ±1.36)mm Hg,前节OCT 示中央前房深度加深(1.32 ±0.5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致病原因复杂,多考虑与房水向后逆流,房水积聚和贮留在玻璃体腔内、玻璃体腔后方和玻璃体腔两侧有关。其结果是引起晶状体- 虹膜隔或玻璃体- 虹膜隔前移,房角关闭和眼压升高。故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手术治疗都必须以解除各种阻滞,达到彻底引流异位潴留的房水,重新建立正常的房水循环为目的。既往对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治疗时常用小梁切除术,由于手术切口及滤过泡易出现瘢痕,因此阻塞滤过口,造成手术失败[4]。近年虽然通过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解除晶状体阻滞,但由于玻璃体阻滞及玻璃体前界膜低通透性等因素仍然存在,前房与玻璃体腔无法沟通,房水逆流状态无法得到改善。我们在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基础上加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切除通透性低的玻璃体前界膜及前部玻璃体,玻璃体容积变小从而缓解其对睫状体压力,避免房水逆流,直接建立前房-玻璃体通道,使逆流的房水顺利能够进入前房,遏制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浅前房和高眼压的恶性循环。解除睫状环阻滞,降低眼压及维持前房效果明显,临床疗效肯定。但存在随访时间较短、样本量少,混杂因素剔除不完全、信息偏移等缺陷,今后需增加研究样本和随访时间,改进研究方法,为该术式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更科学证据。
[1]成洪渡,黄丽娜,赖铭荣.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及滤过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19(6):434 -436.
[2]李凤鸣. 中华眼科学[M].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29.
[3]李绍珍. 眼科手术学[M].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38.
[4]卓业鸿. 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探[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2(1):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