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荣 李 军
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保健A 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2.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类慢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 者冠状动脉出现粥样化病变,且在严重情况下会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安全造成威胁[1]。本研究主要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98 例采用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治疗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并根据患者护理干预期间的表现情况予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2013 年3 月~2014 年3 月我院诊治的98 例冠心病行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6∶23,年龄40~82 岁,平均(56.7±7.8)岁,病程1~10 年,平均(3.9±1.6)年;研究组男女比例25∶24,年龄43~80 岁,平均(55.8±8.2)岁,病程2~11 年,平均(4.1±1.9)年;病情:62 例单纯性心肌梗死,23 例心肌梗死陈旧期,13 例心绞痛间歇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诊断并符合WHO 制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均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均主动配合治疗方案;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情前提下签署护理方案同意书[2]。
排除标准:躯体功能严重障碍者;精神疾病或神不清患者;心绞痛不稳定者;治疗前出现血栓栓塞;不配合治疗与护理方案者;资料不完全者[3]。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即对患者予以冠心病的常规检查及疾病宣教等,患者治疗期间按照医嘱相关内容予以药物服用指导,嘱咐患者定时来院复诊[4]。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舒适化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 对本组患者发放健康安全宣传手册,并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及药物的使用方法的了解与掌握。②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根据患者的焦虑及不安情绪予以疏导。 ③药物依从:患者治疗期间以药物服用为主,在实际给药过程中可直接向患者灌输药物相关性知识。④生活指导:加强饮食控制,并鼓励患者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指导患者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记录并评估治疗期间的心绞痛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AF)、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稳定状态(AS)及疾病认知(DP);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患者的健康情况予以评价,包括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包括:药物、运动及生活饮食等方面[5-6]。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绞痛情况明显缓解,且护理干预后AF、PL、AS 及DP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情况(分,,n=49)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情况(分,,n=49)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0.05;AF:心绞痛发作;PL:躯体活动受限程度;AS:稳定状态;DP:疾病认知
?
两组患者护理后健康情况均有所好转,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情况(分,,n=49)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情况(分,,n=49)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 <0.05
?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情况(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情况(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
冠心病属于中老年群体多发性疾病,其受社会环境、心理及生活状态等因素影响,临床治疗方案中以药物控制较为多见,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病情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7-9]。本研究中针对患者的基础治疗予以护理干预,并通过两种不同护理方案对治疗效果予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情况明显缓解,此结果与彭丽容等[10]的研究结果相类似。 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在心肌缺氧情况下引发心绞痛,患者在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时, 会出现各种不良事件,研究组护理人员在针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强其健康宣教力度, 患者在了解自身基础病情的情况下,了解及时处理心绞痛等并发症的方法,有效缓解不适感的同时提高有效治疗率。同时患者在经舒适化护理过程中,其心理状态情况有所缓解,即患者的心理压力相对减轻,对治疗措施及效果均有积极的影响[11-13]。同时研究结果中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予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遵医行为可有效改善病情,促进病情缓解的同时对患者的自身健康状况也有影响。研究过程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予以干预,即患者在治疗前会出现各种消极情绪,怀疑或不信任治疗方法及药物作用情况,相关医务人员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可通过成功案例及药效知识的说明等, 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的同时加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配合过程中完成治疗方案并促进治疗效果的改善[14]。
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对病情影响作用较大,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治疗信心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本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的药物服用、运动及生活饮食等方面的依从性情况予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研究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在对其病情状况了解的基础上,告知患者的药物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而且可以加强患者的信任感。 同时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问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在相关护理方案设定中,可以帮助患者制订合理有效的运动方案,且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分析, 即患者的实际体能状况及心理意愿等,尽量合理安排运动项目、运动量及运动时间等,避免运动过量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15]。 本研究因治疗时间等情况限制,未对患者的远期疗效予以分析,即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病情改善情况,需经过临床进一步研究并证实。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应用舒适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影响效果显著, 不仅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健康状况的改善,而且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的作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 温金葵,罗秋平.80 例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14,45(2):83-84.
[2] 蒋一新,何炜.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14-716.
[3] 范玉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预后影响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1):1883-1884.
[4] 程霞.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67-168.
[5] 陈玉珍,黄飞翔.行为转变理论对冠心病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1,42(4):59-61.
[6] 蒋红燕,芮立美,吴丹凤,等.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57-1558.
[7] 王娟.护理干预对矽肺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5):744-745.
[8] 王艾青,付平.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6):104.
[9] 罗小娟.健康教育方式对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及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31):127.
[10] 彭丽容,彭思萍.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26-28.
[11] 陆新芬,严忠慧.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128-131.
[12] 胡红达.综合护理干预对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84-86.
[13] 杨洪芹,袁义秋,杨文东.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728-730.
[14] 赵巍,李海菊.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2(33):6524-6527.
[15] 陈首丽.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