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亮
摘 要:科学课的一般过程分为导入活动、主要活动、交流研讨、补充活动、整理小结五个部分。其中,主要活动与交流研讨是构成课堂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两个主要层面,承担着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任。但学生探究后交流研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研讨;交流
一、学生探究后交流研讨的意义
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一文中,把科学课的一般过程分为导入活动、主要活动、交流研讨、补充活动、整理小结五个部分。其中,主要活动与交流研讨是构成课堂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两个主要层面,承担着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任。学生的认识发展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发展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所以,主要活动和交流研讨是科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及最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部分。
二、学生探究后交流研讨存在的问题
1.探究后交流研讨时间少、直奔主题
目前,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的科学教师对主要活动这一环节都是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的,而对交流和研讨这一环节,往往会忽视,有的几乎不给它以时间和地位。许多科学课中所谓的交流研讨,只要符合老师想法的数据(或者说法、结论)一出来就完事了,以致科学课中先前的观察、实验、测量、考察、调查等活动上升不到科学探究活动的高度,不能获得科学探究活动的效率与效果,这并不是真正的交流研讨。
2.探究后交流研讨指挥失灵、秩序混乱
有的科学教师对交流研讨这一环节思想上是重视的,但难以把握,小学生往往对观察、实验、测量、考察、调查等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到交流研讨阶段,就会陷入混乱的无序状态,教师指挥失灵:有的继续埋头摆弄实验器材不肯放手;有的对同学的意见不屑一顾,不能倾听同学的发言;有的故意挑刺,不尊重他人的意见。
3.探究后交流研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学生探究后的交流研讨最常见的是一问一答模式的师生互动,学生跟着老师的预设走,围绕教师确定好的为得出结论服务的几个问题在发言,很少有那种提问、质疑、辩论式的生生互动,也缺乏学生与媒介间的互动,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使得探究后的交流研讨效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探究后交流研讨的对策
1.明确交流研讨的内容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交流研讨”是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以后的交流与研讨:得出的结论与实验假设相比较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如果要再次实验的话,原先设计的方案要不要进行修改与调整?这样的实验结论需要通过几次的实验才能得出?其他组的同学是怎样设计这个实验的?得出的结论与本组的结论是不是一致?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此外,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还要关注探究中的精彩发现。
2.掌握交流研讨的方法
(1)建立规则,营造宽松、和谐的交流研讨氛围
为了提高交流研讨的效果,必须要建立交流研讨的规则:在交流研讨前要停止观察、实验,整理好器材;要先进行独立思考;在进行交流研讨会时,说的同学要面对听的同学,向着听的同学说,听的同学要朝着说的同学听,要倾听别人发言,汲取他人精华;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正;出现意见分歧时,不能出现“敌对”情绪,使交流研讨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2)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的时间和空间
如前所说,在科学课中,主要活动与交流研讨是构成课堂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主要层面,承担着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任。因此,学生探究后的交流研讨应该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一节40分钟的科学课,应该要有10~15分钟的时间用于交流研讨。
(3)引导学生围绕主线开展交流研讨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趋于表面,深入思考的主动性不够。如果教师任凭学生漫无目的交流,会使互动交流处于肤浅状态,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造成学生揣摩答案,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相反,如果教师能把握学生的特点,围绕互动交流的主线,就会使研讨层层深入,从表面深入到本质。比如,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验得出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为获得结论服务。这里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观察、发现、揭示数据间内在的联系。因此,在交流研讨时,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使之有序;要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得到变化,思考数据变化了没有?如何变化的?要引导比较、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引起变化的原因,从而揭示数据变化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对数据组进行归纳、概括,发现共性,并把共性作为规律进行提炼、总结,形成结论。
(4)运用激励性评价提升学生探究后交流研讨
学生在交流研讨时,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不同意见吗”等问题。教师要积极启发、激励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把自己在实验中、观察中的发现说出来,教师不能代替,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言行是否到位,帮助学生作出调整。评价以激励为主。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一定要特别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后的交流研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参与问题的回答,使学生探究后的交流研讨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章鼎儿,路陪琪,李子平.走向探究的科学课[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