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摘 要:山西煤炭开采中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的大量堆积,既占用土地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煤炭开采造成的采空区地表塌陷成为困扰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难题之一。因此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西煤炭行业 循环经济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55-04
一、引言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煤炭随着开采设备、技术及相关政策的完善产量急剧下降。而以开采煤炭而兴起的煤矿企业及矿区,也会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从兴起到鼎盛,再到衰落。因此,实现煤炭矿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是构建新型的煤炭矿区经济结构与模式的重要手段,是煤炭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
山西省是煤炭蕴藏资源大省和煤炭资源开发大省,煤炭工业是山西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山西煤炭工业在全国煤炭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煤炭资源多年来的无序开采积累了大量的问题,集中概括起来主要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两个方面。煤炭开采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洗煤水、矿井水、矸石溶淋水等,大量的未经处理的矿井水和洗煤水直接排放对山西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也是对缺水大省山西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山西煤炭开采中的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的大量堆积,既占用土地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煤炭开采造成的采空区地表塌陷成为困扰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难题之一。因此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山西煤炭行业
(一)传统煤炭行业特征
传统的煤矿在生产上是以煤炭资源的开采和洗选粗加工为主,生产经济的增长是按照“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模式来实现。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煤炭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方面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煤泥、煤矸石、开采引起的土地资源破坏、井下排水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大量开采废物作为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长期以来也未能系统有效地加以利用。
(二)传统煤炭行业的开采特征
1.煤炭工业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面水位下降。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矿井水大量外排,因此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水位下跌。给居民饮用水和农作物生长带来困难,同时,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含水层的含水量也会减少,使植被生长受到影响。
地表下沉与地层错动。由于在矿井下作业会使水大量外抽,导致矿井上的底承载能力下降,同时大部分小窑煤井在开采过程中,忽略了预留煤柱等预防措施,甚至有些小窑煤井对国有煤矿预留煤柱肆意采挖、破坏,导致了地层错动,地表下沉,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严重的道路塌陷、地面建筑物墙体开裂等现象。
煤矸石占地及风化污染问题。由煤矿排出的煤矸石一般都会选择就近堆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开采成本。但随着堆存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堆场的占地面积也逐年扩大。煤矸石经风化、雨蚀、自燃后,表面的风化层物质会在风力作用下进入大气,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又会携带其表层的小颗粒物质流入附近河道,还会将煤矸石伴生的硫铁矿中的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等浸取出来,污染水体环境。
地面水质受到污染。矿井废水中悬浮物、有害化学物质等污染物浓度较高,尤其是流经含硫铁矿煤层的矿井水,酸性很大。此类矿井废水如不经处理就外排,将严重污染地面水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结,对农作物的破坏很大。
二次扬尘污染问题。煤炭靠汽车运输的比例很大,绝大多数运煤车辆路经城镇的主要街道,加对上路面破损、车辆超载又不密封等原因,导致路面抛洒、撒漏现象非常严重,大量煤炭流失,同时使街道煤尘飞扬,大气环境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
2.共伴生矿利用率低,煤炭回采率低。由于我国采煤方法落后,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非常低下,目前中国煤矿的平均资源回收率为45%,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
与煤共伴生的固体和液体矿物质大多属于可利用资源,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却被大量地作为废弃物直接排放。传统的煤炭开采忽视了与其共生、伴生矿物的开采、加工、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另外固体废物的随意存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3.产业技术进步缓慢。我国目前煤炭产业技术进步的缓慢严重滞后了煤炭产业的发展速度,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理论和科研上的支持。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没有达到很高层次,不利于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
(三)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模式下,山西煤炭工业发展以粗放型经营作为模式,其特征是高开采、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和高污染,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煤炭资源日益减少可采年限日益缩短。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开采强度日益加强,导致煤炭资源可采储量锐减,可采年限迅速缩短,按2000年生产能力估算,山西省一些主要产煤地区的煤炭储量只能开采30多年,“吃资源饭”的日子面临着严重危机。
2.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长期以来,山西煤炭总体资源回收率偏低,资源损耗严重。2010年山西省煤炭总产量7.4亿吨,平均资源回收率仅40%,与煤炭共生的多种伴生矿大部分没有能够得到综合利用。
3.煤炭开采利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传统的工业化是以机械化和自动化为主要模式的。可以这样说,目前山西省的煤炭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落后,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醇基液体燃料产品基本上停留在初级阶段。型煤、洗煤等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绝大多数没有达到经济规模,规模小、档次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据研究表明,山西省中煤利用率不到40%,矸石利用率不足20%,粉煤灰利用率为54%。与煤伴生的焦化工业煤焦油、粗苯等化工产品回收率低,每年排空焦炉煤气80余亿立方米,煤焦油100万吨,其它化工原料50万吨。山西省焦化工业每年浪费优质焦煤和焦炉煤气、煤焦油等其它化工原料,据专家测算,直接经济损失达29亿元。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山西煤炭行业的必由之路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从单纯的科技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从根本上缓解日益尖锐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突出的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
(二)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1.我国有限的煤炭资源要求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因此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长期以来难以改变。有关专家分析,煤炭供需缺口到2014年是2.5亿吨,到2020年将是5.9亿吨。煤炭在需求与生产的增长上形成巨大反差,我国煤炭的有效供给严重与实际需求脱节,支撑超常发展更是无法实现,所以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事在必行。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让“抛弃煤炭谈能源”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但当节能减排日益成为共识,煤炭污染重的弊病让山西经济发展陷入两难。
2.矿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要求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煤炭产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年收到煤炭开采的严重破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由单纯的科技管理转向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煤炭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状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发挥煤炭企业的“废物资源”优势,可将煤炭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煤炭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山西煤炭产业现状要求加快循环经济建设。当前世界上的先进产煤政府,普遍通过对大公司、大集团发展的扶持,形成相对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从而大幅提高煤矿安全保障水平。我国煤炭企业相对小而分散的发展格局,既不利于形成以煤炭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也不利于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的最少化,把过去需要花钱处理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废弃物转化为可以创造效益的资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提高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潜力分析
1.煤炭清洁开采是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煤炭清洁开采指在生产高质量煤炭的同时,做到对生态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煤炭清洁开采技术是一种事前防止污染的专门技术,可以从源头上减轻和阻止污染产生,同时又达到减轻污染后的治理难度及工程量。煤炭清洁开采是围绕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而进行的。
2.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是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要保障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必须实行循环经济,严格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改变传统煤炭行业“两高一低“的线性经济模式,综合利用资源,做到废物最少化、无害化、资源化。
根据循环经济理论,煤炭开采与原煤洗选加工只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品链的起点,而作为煤炭生产加工过程中排放的煤泥、煤矸石、开采破坏的土地以及矿井废水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存在着潜在的经济价值。
3.延长煤炭企业生产链是煤炭行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方向。建立合理、科学的产业链是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产品结构,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也引导煤炭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煤炭作为初级产品,无法构成完整的工业生态循环,因此传统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煤炭行业在实施循环经济送我过程中,要想获得更大的收益,必须要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延伸产业链,就是向煤炭的下游产品深入,,由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提升煤产品的附加值。拓宽产业面,就是要以煤炭为原料,发展煤的衍生产品,主要是煤焦、煤电、煤化工等产品。
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
(一)政策原因
从整体来讲,过去我们一直在对待经济发展问题上,存在指导思想的偏差,只是片面强调地方利益和经济指标的增长,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从而形成了煤炭工业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此以来,煤炭工业形成了“有水快流”的政策,对煤炭开发采取了“大、中、小型煤矿并举,政府、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导致乡、镇、个体煤矿迅猛发展甚至失控,导致大量资源贝占用。这些小煤矿大多布局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陈旧,环保措施不到位,其回采率仅10%,远低于政府规定的标准,这种“掠夺式”的乱采、滥挖使国家宝贵的煤炭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并且造成了当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二)观念原因
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使人们对煤炭资源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觉。以及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将一次能源的煤炭与二次能源的电力相比,其价格相差巨大。因此,人们认为煤炭资源是无偿或廉价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对煤炭资源的私挖乱采、过度开发和浪费。
(三)技术原因
煤炭资源的调查规划和勘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煤矿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低,采煤方法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煤炭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低,洁净煤技术推广范围小,这都严重影响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法律原因
法律手段是煤炭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最有力也最权威的管理手段。近些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节约能源法》,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这些法律法规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依据,但是相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法律保障体系而言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我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煤炭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制宣传不足,执法力度不强。
(五)缺乏煤矿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鼓励和支持性政策
循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煤炭行业建立循环可持续型产业,需要有废物回收、利用、处置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予以支持。对此,单纯依靠煤炭行业自身难以推动。此外,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工作还未能与现有的、执行较好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融为一体。例如,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念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结合,环保基金对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项目优先支持等。
煤炭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水平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的能源安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政府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在政策上还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先扶持。
(六)缺乏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规范和指标
当前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国全面推进的一个主要障碍是,缺乏系统和规范的管理办法、规范技术性指南。各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过程中因缺乏明确的努力方向和管理依据、企业缺乏技术依据和指南,均在摸索中前进。由于发展循环经济所包涵的内容和实施的范围更为广泛,与生态工业建设相比,有关的制度、规范和指标更为缺乏,而要将循环经济落到实处,制度、规范、指标、技术指南尤其重要。另外,由于施行试点的时间较短,范围不足,短时难以总结出完善的指标、规范、技术指南等。
五、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实先导
山西煤炭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彻底改变片面地追求GDP增长而忽视人文、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山西煤炭行业循环经济要贯穿于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全过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新闻媒体宣传的循环经济、集约生产优势。要使广大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充分认识到,只有走一条集约、内含、绿色、综合、高效、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才能把山西从煤炭资源大省和生产大省转变为煤炭经济强省。否则,就会出现“煤竭而衰”,社会经济发展就有可能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可怕后果。
(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完善煤炭行业政策和法规体系,积极实施大基地、大集团战略。应当积极地促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尽快培育出年产规模1亿吨左右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实现煤炭资源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高效安全开采。延伸产业链,形成以煤为主,煤炭、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等多元化发展格局,进而形成以煤炭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优化资源勘探和开发布局,规范资源市场和矿业权管理。制定和实施小煤矿联合改造规划,切实加强小煤矿治理,全面提升小煤矿整体素质、大力整顿煤炭开采秩序。搞好小煤矿的联合重组工作,提升单井规模,集中煤矿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小煤矿数量。
(三)升级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
为了促进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应实行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煤矿产权管理模式、完善煤矿采矿权管理体系。在国家所有制权权利和利益不变的前提下,煤炭资源采矿权应通过如拍卖、招标,出让和转让采矿权上市竞争等实现有偿使用;地方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实施激励手段,搞好煤炭行业的整合,应加大对国有煤矿的股份制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的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公司。
(四)构建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规范和指标
加强煤炭资源管理的力度。进一步规范和严格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的准入条件。对审查和监督煤炭资源的开采方案进行科学严格的把关。在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标准”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科学、详细的煤炭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具体法律法规明细化,制定保护煤炭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并完善煤炭资源高消耗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节能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再利用产品标识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等。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灵活高效的多元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各个新经营单位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产权结构的一元化变为多元化,模拟法人变为真正法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绿色技术研发体系
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体制创新。我们应当发挥企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从而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持续推动力。
1.建立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建立以煤炭企业集团技术委员会为决策层,以技术研发中心为管理层,以专家委员会为咨询层,以专业技术研究所和校企共建的研究机构为研发层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融科技管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一体,开放式、跨学科、跨地域的技术创新平台,发挥高新技术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作用。
2.完善技术创新研发机制。着力于构建企业化经营的技术创新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投机制。实行研发项目和资金合同管理制、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与煤科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及高等院校联合,共同组建煤炭技术研究中心,实现国内煤炭科技资源的优势联合。
加强技术创新,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生态化,在洁净技术方面重点开展机电一体化的高效选煤关键技术、生态环境的控制、细粒煤高效脱水脱硫降灰技术等技术研究。
3.加强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煤炭企业应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推进继续教育,如分批次使煤炭企业职工组织长期脱产进入重点大学学习,选择专业技术人员到先进的煤炭政府研究等。也依靠新项目,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推广、面向社会广泛吸引高层次人才。包括实施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才,引进煤化工产业专家、电解铝专家合作,为发展煤炭、化工、电铝循环支柱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的人力资源, 建立并协调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开展员工培训项目,尤其是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和完善,为人才的发展,增加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力度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和技术人员的竞争机制,创建学习型企业,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注重产学研奖,定期邀请专家对煤矿企业进行技术指导。
4.积极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行管理一体化,建立管理信息中心,使其成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协调中心、项目中心、金融中心,协调各产业之间的业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建成网络办公系统、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全公司实现网络数据化、会议远程化、安全生产管理程控化。相继开发完成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外部经济信息查询及处理等一批应用软件系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网、矸石热电厂流程控制信息网、洗煤厂集中控制信息网、煤炭销售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努力提高企业综合资源的利用效率
六、结束语 (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57页)
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法制建设,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展望“十二五”,山西要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循环经济的步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对煤炭行业,要以产业循环化为基本途径,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以推进整合升级、兼并重组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多元发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化、发展高端化。
参考文献:
[1] 李慧明.探索循环经济之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抉择”.新华网,2007
[2] 刘学敏.正确理解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中国经济时报,2008
[3] 张录强.循环经济的宏观路径——三循环理论.经济经纬,2005(3)
[4] 康钊.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思考阴.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l0(6)
[5] 林凤廷.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及要件.科技咨询导报,2007
[6] 张素姣.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思路.技术经济,2006
[7] 骆新.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6(3)
[8] 党晋华.采煤生态环境破坏及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
[9] 杜转萍,李永峰,刘元华,陈洁.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策略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07
[10]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课题组.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与对策.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
[11] 吴冲.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分析.广西大学商学院,2007
[12] 钟伦彪,李亨英,杨妮妮.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太原科技大学,2007
[13] Korhonen J.Four ecosystem principles for an industrial ecosystem .Journal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1(9)
[14] 赵明霞,梁嘉骅,仝岩林.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山西发展新型煤炭能源.能源工程,2005
[15] 姜云,吴立新.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矿业,2003(3)
[16] 马晶钰.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循环经济的法律完善田.生产力研究,2009
[17] 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8] 赵国忱,任凤玉.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研究.东北大学,2003
[19] 申仙萍.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和建议.山西焦煤科技,2009
[20]张永刚.煤炭行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潜力分析.洁净煤技术,2006
(作者单位: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2)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