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飞,张玲芝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杭州 310053)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1]。人口老龄化,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加,对老年健康管理、长期护理、生活照料、情感慰藉提出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养老护理员是经过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获得国家资质认证,在养老机构中对老年人进行护理的服务人员。如何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尽快扭转养老护理员严重匮乏的局面,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的专业化队伍,愈发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2013年9月至12月,笔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了解浙江省养老护理员工作现状,以期为完善养老护理员人才培养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在浙江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7家养老机构内工作2年以上的护理员,要求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流利,同意参与本研究。样本量以资料重复出现达到饱和为标准[2],最终确定为18名受访者,其中男4人、女14人;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8.94±9.33)岁;工龄3~32年,平均(10.66±6.86)年;文化程度:小学8人,初中4人,高中3人,大学3人;所在养老机构性质:公办公营8人,公办民营2人,公办公助3人,民办民营5人;其中机构护理员管理者5人,持上岗证护理员10人(初级护理员5人、中级护理员3人、高级护理员2人),无证护理员3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3],采用面对面的半结构式个体化深度访谈,访谈时间40~60 min。访谈前告知受访者研究目的和方法,说明访谈内容进行笔录、录音的必要性,承诺隐去姓名,采用编号N1、N2、N3……N17、N18代替姓名,以保护其隐私,与受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者拟定访谈提纲如下:个人基本情况及工作履历,工作压力及心身影响,对收入及待遇的看法,家庭婚恋状况,培训状况,职业风险情况,护患关系情况,职业规划及今后打算,对机构和护理员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访谈地点选各机构安静的会议室;访谈者由两名经过培训的护理系教师完成,一人提问,一人记录,根据访谈提纲提出相应问题,避免因内容遗漏而影响资料收集的完整性,不作意向性引导,受访者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自由陈述。访谈量由访谈内容决定,当访谈信息达到饱和、足够反映护理员工作和职业状况时则不再继续访谈。访谈者将谈话内容录音并笔录相关内容。
1.2.2 资料分析 访谈后将所有对话内容以Giorgi的现象学分析[2]方法进行资料的分析与处理。详细阅读访谈记录,找出与研究问题相关且有意义的陈述,从中找出其隐含的意义;综合相似含义所存在的共同特性,建立个别主题,最后将个别主题整合形成主题。将访谈录音逐字转成文字资料并交访谈对象核实[3]。
按照上述程序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形成工作强度大、护理员数量短缺且年龄偏大、专业素质偏低、培训机会少、职业待遇低、社会功能减弱6个主题。
2.1 主题一:工作强度大 接受访谈的护理员基本都认为,护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繁忙的工作,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导致养老护理员长期超负荷工作。N2说:“1个月上班26 d,只有4 d休息,天天和老人睡同一个房间,工作时间长,超负荷劳动,有时连今天是几月几号都不知道。”N10说:“夜班压力大,我一个人管8位老人,每位老人都有4~5种病。”N1说:“1周4个夜班,平均每天工作12 h,……1周休息1 d,基本都不能回老家和外出。”“我这有1例80岁的痴呆老人要照顾,晚上就根本不用休息了,半夜他1~4点不睡觉,摇床、下床来回走动,真是折腾人啊,我头痛病又发作了。”N17在访谈中提到:“现在的工作量太大,我一个人要服务好几位老人,不少朋友都劝我别做了,工作这么累。” N3说:“老人身上这么多病,我很怕哪天他就在我手上撒手走人了。” N5说:“有些老干部这么固执,不肯床上用便盆,也不肯让我扶他去厕所,已经跌倒过1次了,再跌倒1次,我就不用干了。”N15说到:“护理员压力挺大的,有意外风险的压力,还有中心考核劳动纪律、安全、满意度、投诉、服务态度等压力。”
2.2 主题二:护理员数量短缺且年龄偏大 养老机构被访谈者均表示护理员缺口相当大,但招不进、留不住,原因与社会地位低、收入不高、编制不足、服务对象大多为失智失能老人等因素有关。N7说:“这里基本都是下岗工人,护理员基本都是40~50岁、50~60岁。”N14说:“招不到人,65岁的护理员也只能留着用,明年要让她退休了,其实我也担心她出问题,毕竟年龄太大,体力不支。”N9提到:“这个养老机构已经多年都没能招到1名年纪轻、有文化的员工了,更不用说养老护理员。”N13说:“护理员真心不好招,只能靠老乡介绍老乡,没有更多的途径。”N16在访谈中也提到:“现在的工作量太大,我一个人要伺候好几位老人,不少朋友都劝我去做保姆,待遇高不说,工作还没这么累。”N5说:“这个机构中的护理员一共10人,50多岁有6人、40多岁有4人,都是外地农村户口。”N18提到:“护理员主要来自相对偏远落后的外地农村,和老人沟通交流有障碍,老人更喜欢本地人来照顾。”
2.3 主题三:专业素质偏低 由于早期进入养老护理行业的护理员多由保姆、下岗工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转化而来,这部分人多数学历低、年龄偏大、流动性高,这些或可成为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难题。民办机构中养老护理员大多是年龄偏大的无业人员,这样的人群对我国养老护理工作发展十分不利。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养老护理员服务项目主要是为老人喂饭、日常梳洗等生活护理,并没有对老人精神上慰藉等服务内容。N6谈到:“失智、失能老人比例大,生活护理重、累、臭、脏,不太愿意来机构做‘服侍人’的工作;不能理解老人的心身需求,和老人沟通不好。”N14指出:“养老护理员年龄偏大,导致很多护理工作没办法更好的开展,比如‘给失能老人翻身’等等。”“年龄偏大的护理员更容易思想固化,缺乏灵活应对能力和学习新事物的激情,年龄偏大意味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有限等,这些势必也会影响到护理质量。”“老人问题这么多,真是很难照料,只是凭经验,有时同事交流一下才知道一二。”N4说到:“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也只是‘暂时没有更好的工作’,有机会我会换的。”“我没有文化,其他工作也找不到,这个机构不用任何证书就可以来工作。”N15说到:“很多民办机构好多护理员都是无证的,文化层次也低,培训效果也不理想。”
2.4 主题四:培训机会少 养老护理员培训内容不够系统,缺乏养老护理及养老护理管理的学历教育,当前只有初级、中级、高级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由于分级管理体系没有建立,养老护理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老年护理康复技师的培训还没有开展。大多护理员是边培训边工作,而且局限于实际操作的学习,理论培训很少。尽管各级人力社保部门近年来开展了护理员培训,但包括家政、婴幼儿、产妇、养老等多项内容,机构养老护理员的专项培训还有所欠缺。N16在访谈中提到:“养老护理员往往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基本上都是边工作边学习,都是老师带徒弟,手把手的教育方式训练的”。N8在访谈中提到:“新的养老护理员上岗后,基本都是我手把手教他们的,如何给老人翻身,如何给老人喂饭,如何帮老人上厕所等等”。N15提到:“养老护理员的定期培训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养老护理员普遍缺乏专业性的教育和培训”。N1、N2、N3、N4、N5、N6、N7、N10、N11、N13都表示比较渴望系统培训,“但机会不是很多,且单位经费不足,只有少数人轮的上”。
2.5 主题五:职业待遇低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机构人员队伍的基石,在照料入住老人的日常生活方面需要有不惧吃苦、不怕受气的精神,但同养老护理员的付出相比,收入待遇明显偏低。N15谈到:“50岁以下的护理员,中心会上交社保、医保、养老金,一过50岁,签订劳务合同,就没有这个福利,只有中心提供的一点保障,退休后没有保障。”N14:“社会上保姆收入高,护理员大概是保姆的1/2~2/3,护理员去做保姆就会觉得轻松多了,才管2位老人。”N4提到:“工作辛苦一点,干得累一点也就算了,关键是待遇太低了,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得到的却这么少,现在物价水平又这么高,真的是太不公平了,干脆给人家带孩子去算了。” N11说:“护理员虽然收入低,在老人家属那里经常受气时也要笑脸相迎,如果企业或护理部特别重视护理员,多个场合表扬、关爱她们,工作环境好,她们就有幸福指数;时间做久了,和老人投入感情,会爱上这份工作。”
2.6 主题六:社会功能减弱 受访者认为,这份工作对家庭婚恋很有影响。经常性的加班、夜班,打乱了生活节奏,无法照顾到自己的家人,更是无法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和年长的父母。N6说:“女儿今年高考了,学习压力大,我却不能在她身边照顾她。” N12说:“护理员找不到对象原因主要是工作时间长,两点一线的生活,与社会脱节,上夜班照顾不到家里。” N13说:“每年回家才一趟,老公在老家工厂里干活,我们一年就聚少离多,为了赚钱补贴家用,否则也不会出来打工。”N9说:“出来打工这么多年,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家里老人身体不好也需要照顾啊。”N11说:“我结婚生子早,儿子去年结婚,今年马上要抱孙子了,到时候我可能要辞职回家带孩子。”N18说:“本地人嫌工作时间长、强度大,钞票少赚一点不要紧,但是要有时间照看家里。”
3.1 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浙江省养老护理员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护理工作强度大、护理员年龄偏大、护理专业素质偏低、专业培训机会少、职业待遇低、社会功能减弱等问题。可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满足不了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也严重影响护理员自身的心身健康,不利于养老护理行业的发展。借鉴胡斌春等[4]当前针对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压力大、分配不合理等主要问题的研究,管理层必须重视解决护理人力资源问题,同时关心其待遇、业务提高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各类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关键是要加强养老护理员的队伍建设。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态度、专业素质、护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入住老人的在院生活质量和养老机构经营绩效。从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人员待遇三方面入手,加强机构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5]的要求,执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具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防止出现“老年人护理老年人”现象,提升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总体素质。
3.2 健全机构养老服务的激励保障制度 研究显示“工资待遇低”是养老护理员职业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要改变养老护理员待遇偏低、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的现状,切实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待遇水平。中国医疗卫生投入占GDP的比值约为 4.6%,不到WHO最低水平,可见养老服务上投入更是低下,政府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制定养老服务人才薪酬指导和奖励政策,积极改善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对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探索建立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5倍的薪酬制度,其他养老护理员要达到最低工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机构养老护理员,必须严格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要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建议政府适当放宽社保政策,给从事一线的养老护理员提供优惠,允许像失地农民政策,可以一次性补交;在国家出台收养老人失能失智等级划分标准的基础上,按不同等级的规定护养比为养老护理员发放相应额度职业津贴;对在养老护理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且表现优秀者,还可结合所在城市具体情况为其办理落户,这些都将大大增强养老护理岗位的职业吸引力。
3.3 积极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化建设 无论是养老机构的管理者,还是护理员自身,在调研访谈中对重视护理员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打造职业化养老护理员队伍都表达了高度一致的认同,而这也是解决目前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之策。建议:一是对养老护理员职业定义进一步完善清晰,使其与保姆、家政服务员等社会普遍易于混同的职业有明确区分;二是借鉴培养农林专业和师范生做法,依托相关院校开展养老护理国民教育,并在录取分数、学杂费用、奖学金发放、毕业分配、入职奖补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待遇;三是进一步严格落实岗前培训,确保从业者具备基本的老年照护知识与技能,并经考核持证后方能上岗[6];四是建立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制度,定期复训,提高从业者专业培训的积极性,以不断增强其照护老人的综合能力;五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养老护理员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机构,加强对养老护理员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等级评定,进一步细化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要求,从生活照护、医疗护理和心理慰藉等方面设定不同培训与考评标准,并颁发不同资格证书[5];六是提高对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者的专业要求,必须取得生活照护、医疗护理和心理慰藉这三种类型专业技能至少中级以上资格证书;七是严格岗位淘汰,对违反养老行业职业道德与规范的人员实行逐出与禁入制度,以维护本行业的社会信誉和职业声望;八是研究借鉴发达国家老年长期照护专业化建设[7],努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照护服务产业,增强其荣誉感和职业归属意识,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3.4 优化养老护理执业环境 在访谈中养老护理员普遍强调社会尊重感的缺乏使其自身职业认同度和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社会地位低”是被访谈者认为不愿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原因之一。在专业性质上,养老护理员与医疗行业中护理人员比较接近,都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照料与护理;在地位作用上,养老护理员与教师有某种相通之处,后者面对的是“人之初”,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前者面对的是“人之末”,也可以被喻为 “崇高的人类心灵的抚慰师”,正因为他们的存在,使老年人这一群体在面对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的时候,依然能保持生命的尊严。为此,建议政府比照护士和教师队伍,大力倡导和扶持养老护理行业,可借鉴相关鼓励政策,在全国设定专门节日,对优秀养老护理员给予宣扬和表彰;积极推荐一线优秀养老护理员参加“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感动中国人物”“行业能手”“最美养老护理员”等评选活动;同时各类养老机构要高度重视护理员群体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帮助疏导因为工作产生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为养老护理员创设优良的执业环境,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老龄委.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DB/OL].(2012-09-05)http://finance.chinanews.com/jk/2012/09-05/4160829.shtml.
[2] Giorgi A.The theory,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method a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cedure[J].J Phenomenology Psychology,1997,28(2):235-260.
[3] 胡雁.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9):773-775.
[4] 胡斌春,陈爱初,冯志仙,等.浙江省护理人员工作和职业现状调研报告[J].护理与康复,2013,12(8):722-73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EB/OL].(2007-12) http://fss.mca.gov.cn/article/ywbz/200712/20071200005097. shtml.
[6] 吕晋.浙江省机构养老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
[7] 蔡仁美,金钰梅.国内外老年长期护理的发展及现状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7):62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