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个角度”视野下的中国梦

2014-03-31 13:3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特色

张 体

(洛阳师范学院 马列理论教研部,河南 洛阳 471022)

2012年11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在随后的多个场合以多种方式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等内容。“中国梦”一词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持续关注和积极实践。据互联网(知网、超星、维普、各大报纸、电视节目等)的查询结果,截止2013年11月1日,国内外学者和新闻媒体记者、评论家,共发表期刊论文135篇,新闻报道、评论共计231篇,出版相关著作《中国梦(修订版)》(刘明福,2012)、《中国梦》(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13)《“中国梦”学习读本》(王英梅等,2013)等共计29部,更有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各界理论工作者分别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对中国梦实现的路径和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但上述成果总体上,注重从各个领域进行深度挖掘,对不同方面和不同领域的相互关系探讨的相对较少,因为中国梦是一个集综合性、系统性、理论性、政治性于一体的整体性概念,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关系把握来论述,以便找到规律,深刻认识中国梦的内涵,真正找到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一 从历史现在未来的“三纵”角度看,继承与创新兼行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突发灵感,而是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长期的实践积累,和可预见的理想目标,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足迹在历史现在未来的总展现。中国梦是百年追寻百年血泪的家国梦。鸦片战争打开国门,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瞬间覆灭,“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代表华夏儿女表达了国破家亡、灭种灭教的现实担忧。康梁立宪梦早夭,逸仙三民梦难成,历史证明,家国梦和共和梦终究不能摆脱阶级之私,排除劳苦大众,少数精英的梦想只能是空中楼阁。然自嘉兴南湖红日升起,遵义会议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开始走上了独立复兴之路。随着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了长期的孕育和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设计的改革开放则使复兴的脚步进一步加快。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从来没有离我们的中国梦如此的接近过”,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引领的新民主主义之路,才能最广泛地团结中国人民推翻一切反动势力,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也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摆脱温饱迈向小康,走向复兴。同时也应看到,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脚下的路并非一番风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之路始终是与各种邪恶势力、自身左的和右的倾向反复作斗争的过程,正是这些教训和失误使得目标更坚定,“自身更硬”,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史为鉴,不仅继承经验和成就,也要注意避免曾经犯过的错误和失误,兼顾眼前和长远,做到批判继承,科学发展。

二 从国家民族个人的“三横”角度看,利益与动力双驱动

国家民族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定内涵,但是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如何处理国家民族个人“三横”之间的关系,却是永恒的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经过5000多年的多民族融合、多体系碰撞的过程中,对国家民族个人三者的相互关系赋予了特定的文化范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反复阐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家经典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开始关注百姓的疾苦,肯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保民、养民作为人君的最大职责。在家天下的前提下,就是国家与个人关系的生动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的文武才,货与帝王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又时时刻刻渗透着一种以国为家、爱国爱民的情怀,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重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既重视各民族及其文化、宗教的分别性、独特性,又重视和合性、统一性,在人与人、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和人民的关系问题上,追求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爱好和平,协调统一。通体体现着中国式的整体把握辩证思维的规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过程中,是否能处理好国家民族个人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国家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导致自身身败名裂,国家长期陷于军阀割据。蒋介石坚持独裁、反对民主,导致国民党的落后与垮台,退居台湾,祖国分裂。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人民的政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建立了人类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长期保持了国家民族个人利益的协调一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共同的目标尽最大的努力去共同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讲话中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讲话也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改革开放35后的今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必然导致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必然使得国家与国家、国家与民族、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需由重新审视,多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多价值体系目标观念的交流碰撞,为个人的民族和国家观念重构提供了多种选择。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借鉴传统文化的爱国和辩证的思维内核,总结近代以来的是非成败经验教训,实现国家民族个人三者的利益平衡,动力的全面激发,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得不思考的原则问题。

三 从道路理论制度的“三自信”角度看,理论与实践互动

道路自信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走什么样的道路,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这条道路是否适合这个国家的国情并解决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必须脚踏实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自信是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一个理论是否科学,必须看其是否符合国情、切合实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产生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国情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并始终坚持从这一判断出发看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高瞻远瞩的来把握。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制度的稳定性与活力性、公平性与效率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为当代中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权利。实现中国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以鸿篇巨制为支撑。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个信心来自于哪里呢,就是来自于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的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底气和信心。但是无论道路、理论还是制度,缺少互动和同步性,都不能支撑我们的信心,完成我们的事业。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内在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密切联系实际,全面把握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把信心化为动力,把梦想变为现实。

四 从“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角度看,点与面双提升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视野,构筑了增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新平台,创造了人类社会向着最高社会理想演进的新范式,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这五大要素,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和整体,既体现了各自领域的特殊要求和特殊规律,又彼此依存,具有内在的互动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经济建设是其他四个要素的基础,并为之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条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制约着其他建设的方向和结构。政治建设是根本,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文化建设是灵魂,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为人类发展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社会建设是枢纽,它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社会环境和条件,具有综合功能和辐射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政治稳定、发展精神文明、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纽带。生态建设是保障,贯穿于其它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为指导,来观察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克服和规避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负面效应,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综合。

五位一体总布局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支柱和框架,各项建设是立足点,整个布局是一个推进面,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点,中国梦的实现速度和可持续性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遵循规律,全面推进,才可以极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群众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保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

[1]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时的讲话[J].思想政治研究,2013,(1).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3]孟东方.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3,(5).

[4]王经西.中国梦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J].理论学习,2013,(5).

[5]温宪元.全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布局[J].松州学刊,2013,(2).

[6]赵小群.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7]李捷.“三个自信”与实现中国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5).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特色
我们的民族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医的特色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