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吴 强
(厦门理工学院 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分析篮球进攻战术意识的形成规律,探索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中的可行性。研究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规律,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自主与协作能力;建构主义训练模式有助于篮球进攻意识水平的全面提升;建构主义训练模式比常规训练模式更能加深运动员对篮球进攻战术的理解,更能提高进攻战术意识水平,在跑位意识、传球意识、投篮意识和突破意识四方面尤为明显。建议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篮球进攻战术意识中,注重运动员主体地位,丰富创设学习情境,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空间和机会。
建构主义;篮球;进攻战术意识
所谓“篮球意识”,是指在篮球运动员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技能和能力。篮球进攻战术意识是篮球运动员对对手进行攻击时所表现出来的迅速判断、及时合理运用个人技术和战术的瞬时决策能力。以往的训练手段,能够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很好的掌握进攻战术,但如何在激烈、多变的比赛实践中,快速、准确运用所学应变却是战术意识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和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学习的中心,通过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获得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本文以教学实验的方法探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中的可行性。旨在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提高运动员自主与协作学习的能力,促进运动员对篮球进攻战术的深层理解,为篮球进攻战术意识的培养提供参考。
本文以厦门理工学院男子篮球队为研究对象。选取运动员20名,按照训练年限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人。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教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篮球等著作及教材,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整理近十年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篮球战术意识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研究作理论指导和准备。
2.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向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以确保研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实验法
将实验对象按照训练年限分为两组,每组10人。实验组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教学模式进行进攻战术训练(以下简称“建构训练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进攻战术训练(以下简称“常规训练模式”)。两组战术训练内容和时间相同,实验时间共计16周,每周训练2次,实验过程采用单盲控制。实验评定采用10分钟,全场5对5的比赛形式,参照《篮球战术意识评定方法及评定标准的研究》提出的方法及标准进行。
4.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
5.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观察、判断、思维决策等意识活动内容,只能通过运动员在篮球意识支配下所做出的“应答式”行动来反映。因此,行动的正确与否是篮球意识的评定信息,是评定篮球意识的主要依据。所以,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可以在其意识指导下行动的正确性为原则来评定。通过6位专家对运动员跑位、投篮、突破、传球和篮板球五方面行动的正确性进行评分,“好”得1分、“中”得0.5分、“差”得0分,以总分值率(各项总得分和÷各项出现次数和× 100%)大小以及配合次数和行动效果来评价其各项进攻战术意识水平。
1.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数据比较分析
从实验前两组运动员进攻战术意识各项指标统计来看,两组运动员的进攻战术意识水平一般,且差距并不明显。对照组与实验组各单项指标的差距较小,总得分差距在2分以内,总次数差距在6次以内,总得分率差距更是在0.9%以内,适合进行实验教学。通过比较各项意识指标,还可以看出两组运动员的投篮意识、突破意识和篮板球意识相对较好,但跑位意识和传球意识较弱。说明大部分运动员进攻时积极主动,篮板球拼抢凶狠,并能够选位配合队友争抢;得分欲望强烈,投篮技术运用较为熟练;热衷于单打独斗式的突破,却忽视整体配合;并且不擅于观察场上情况,不能很好的跑位应变,不善于把握传球时机。
2.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数据比较分析
从实验前后对照组数据统计来看,对照组的跑位意识、投篮意识、突破意识、传球意识和篮板球意识五项的总得分率提升幅度分别为:0.3%、0.4%、3.1%、0.6%、0.4%。另外,总得分和总次数的变化不大,分别在3分以内和8次以内。可见,通过常规训练模式进行战术训练后,对照组的进攻战术意识水平提升并不是很明显。从实验前后实验组数据统计来看,实验组的跑位意识、投篮意识、突破意识、传球意识和篮板球意识五项总得分率提升幅度分别达到:1. 5%,2.9%,8.8%,1.1%,1.4%;各项总分值更是有大幅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5分、3.5分、3分、5.5分、3分;总次数波动也较大,跑位意识增加16次、突破意识减少11次、传球意识增加12次。可见,通过建构训练模式进行战术训练后,实验组的进攻战术意识水平有明显的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中的原理是关键。篮球意识的形成有其独自的规律性,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使认识升华。它需要运动员主动在篮球运动实践中自我积累、提炼和加工。因此,篮球进攻战术意识需要以运动员为主体,在训练实践中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运动员是学习进攻战术的主体,在预先设定的比赛情境下,通过与其他运动员的会话、协作来实现对既定进攻战术的意义建构,从而加深对篮球进攻战术的理解,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篮球进攻战术意识的培养规律。
3.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数据比较分析
从总得分率比较来看,实验组跑位意识、投篮意识、突破意识、传球、篮板球意识分别达到:11.6%、55.8%、57. 4%、24.8%、58.5%,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9%、2.3%、4. 8%、0.7%、0.2%。可见,实验组各项进攻战术意识比对照组有全面提升。
从总得分比较来看,实验组各项总得分比对照组都有提高。其中,跑位意识和投篮意识总得分提高最明显,都提高了4.5分。结合行动效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运动员通过建构训练模式的进攻战术训练,运动员能够根据战术配合意图,接应队友进攻,及时掩护、切入;能够更好的选择投篮时机,合理运用各种投篮技术,且稳定性较高。因此,实验组跑位意识和投篮意识较对照组有很明显的提高。从总次数比较来看,实验组跑位意识、投篮意识、传球意识和篮球板意识总次数都比对照组有所增加,其中传球意识总次数增加最多,达到8次。此外,两组运动员突破意识总次数都有减少,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少,只有94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通过建构模式训练的战术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传球意识和突破意识比对照组有所提升。运动员更加能够就场上攻守双方队员的位置变化,运用特殊的运球技术摆脱对手的防守,在突破过程中应变能力加强,能及时投篮或传球;更加能够全面观察场上情况,利用进攻假动作吸引防守,及时准确的将球传到位。
综上所述,结合总分值率、总得分、总次数和行动效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建构训练模式的进攻战术训练后,实验组各项意识指标都比对照组有全面的提升,其中跑位意识、传球意识、投篮意识和突破意识提升尤为明显。运动员能够在不同的创设情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地与队友进行沟通、协作配合,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各种进攻战术的理解。这种深层次的理解即是对进攻战术实践的再认识,是意识的提升。能够支配运动员在激烈、多变的比赛中,快速准确的辨明“情景”,运用所学灵活应变,从而提高进攻时“应答式行动”的正确性,减少失误获得比赛优势。
1.结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规律。
(2)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篮球进攻战术实践中,有助于运动员对战术加深理解,提升进攻战术意识水平。
(3)在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中,建构训练模式比常规模式更能提高各项进攻意识,跑位意识、投篮意识、传球意识、突破意识尤为明显。
2.建议
(1)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时,应该遵循篮球意识形成的规律,充分重视运动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自主学习和协作的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练员应尽可能真实的创设各种攻守情景,模拟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攻守变化,全面的培养提高运动员进攻战术意识。
(3)为了促进运动员创造性思维发展,以及对进攻战术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训练模式中,应提供相互学习的空间和更多交流的机会。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67.
[2]李梅.教育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86.
[3]谭联斌.篮球战术意识评定方法及评定标准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18~20.
[4]谭联斌.篮球运动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37.
G841
A
2095-4654(2014)08-0163-02
2014-04-19
福建省教育厅B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B131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