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2014-03-31 12:23孙汉巨陈晓燕
关键词:产学研导师研究生

雷 红, 孙汉巨, 陈晓燕, 韩 卓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确立了“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影响到未来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21世纪以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使学科间的边界被突破,人才培养从单一专业化教育走向新的综合。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能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使创造性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又可从社会需求中获得进一步创新的灵感,从而使人才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1]。

一、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改革重要途径之一。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体现在:

1.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高办学实力、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2],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能有力地促进专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实践性教育环节建设以及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才难以仅在学校狭窄的范围内培养出来,必须开拓新的培养模式。因此,除了进一步改革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及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改革管理模式外,还应开阔眼界,瞄准专业发展前沿,抓住科技进步的关键,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使产学研密切结合,实现教学、科研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3]。

3.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有力保障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措施的实施,可以改进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教师通过参加科研和现场实践,不仅使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实际应用和开发能力。教师把参加科研活动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接触的高新技术带到教学中去,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研究生的知识面。

4.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研究生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发展

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研究生深入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去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和许多有价值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验证和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思路,从而拓展了他们的知识和视野,也提高了他们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现实社会的能力[4]。

5.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产学研合作教育改变了过去的教育模式,使研究生在学校期间,就有机会和时间进入实践领域,通过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途径,承担和参加一定的科研、工程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进行实践学习,增长了知识,培养了才干,锻炼了实践能力,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6.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工作毅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生通过实际工作接触社会,学习与人打交道,学会了做人、做事,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研究生的培养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高校)与合作单位(企业、科研单位等)共同建设,形成一种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实现高校、企业、社会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既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加强、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又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5]。

我国重视高校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一方面,企业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研究生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及人力支持;另一方面,研究生参与企业合作项目,不仅在科研能力上得到锻炼,而且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6]。

以发达国家为例,美国对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宝贵经验是通过严格的科学研究来培养人才。美国通过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来培养研究生的做法是使美国科技领先、高级人才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美国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是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在科研过程中互相交流、讨论学术思想,培养丰富的想像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目前,我国已有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高层次性、专业性、研究性三个特征。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研究生人才培养从以往单一的知识创新,扩展到技术创新、开发应用、知识转化等领域,因而培养目标除上述能力外还应具有针对企业实际、注重研发、面向应用的创新能力[7]。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研究生主要面对的是理论学习,而这些理论与社会实践有较大的距离,结果导致动手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时,科研能力也薄弱,主要体现在:兴趣动力欠持久;缺乏合作精神;知识结构欠合理;忽视实践环节且易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8]。

我们调研分析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研究生培养的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要求研究生参与导师的应用型科研课题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发挥产学研合作各方优势培养研究生,提升研究生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探索出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以高校和校内导师为主体,以企业和企业兼职导师(第二导师)为辅助,对研究生进行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出即掌握科研理论知识、又具有科研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三、科技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全面培养

在科技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进行全面培养。研究生所要培养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与科研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价值观、意志力,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自我更新能力,以及具有将多种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本文利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以下几个环节中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培养对策。

1.提高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其表面,缺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欠缺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缺乏对科研活动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各学科发展前沿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和对科研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能力。实践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思维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创造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得到进一步加强。知识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最终都将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研究生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最终服务于社会,就必须走出校园,以实践为基础,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不断积累新知识,逐步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随着与企业科技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工作的展开,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企业科研人员严谨务实作风的感染下,科研实践和实验的挫折,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和耐心,能进一步端正科研态度,提高科研认识。科研合作项目结束后,了解研究生对科研的认识,并进行分析,则有利于在产学研合作工程中不断改进研究生培养措施。

2.指导研究生了解科研动态

校内导师向研究生介绍当今本研究领域的科研动态,是重点从理论方面进行介绍的。企业导师为研究生作相关产业领域的报告,则重点从实践方面介绍。这样可以使研究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同时尽快地熟悉本学科领域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因而能紧密结合企业科技需求,以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主攻方向。调研表明,根据研究生对科研动态的掌握情况和每位研究生不同的学术背景以及研究特点等,导师可提出更适合该生发展的培养对策。

3.指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熟悉科研流程

在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导师以企业的科研项目或技术创新为支撑,分析科研过程中各环节的影响因素,调研研究生对科研流程的熟悉情况,制订相应的培养对策。导师通过分析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的多方面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培养对策,以培养适应社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结合研究方向及毕业论文的要求,研究生承担相应研究任务。企业部分有经验的开发人员参与指导工作,双方充分合作,实现人力资源和设备的共享。研究生按要求每月必须向校内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汇报科研进展,将本月研究内容及遇到的科研难题向导师请教,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导师则需要调研培养方案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加强研究生科研培训,开展知识讲座

利用企业组织的学术活动为研究生提供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机会。组织研究生参加企业举办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研究生不但可以接触到本专业最前沿的技术,而且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开阔思路,实际技术能力也可有很大提高。这一培养环节可称之为调研研究生参与科研培训和讲座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

5.提高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合作能力逐渐体现出其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巨大潜力。具有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没有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不能较好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使有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产品也不容易产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其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其对所研究领域的兴趣,引导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将其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合作精神方面的教育,日本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在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导师应鼓励并带领研究生走出校门,到企业去参与科研和生产。学会与企业人员交流和合作,结合研究生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鼓励研究生与相关企业人员多交流,在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因此,在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导师应主动、积极调研研究生理解相关科研动态、科研流程、科研选题、科研实践、科研认识、科研培训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不断修正研究生的培养对策,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仅如此,还应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组织管理能力、试验操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整体的分析研究,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1] 莫建文,林基明,张顺岚,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工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0,(34):54-55.

[2] 杨铁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典型模式及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12):55-56.

[3] 黄 斌.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周云飞.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94-95.

[5] 谢婷婷,朱 健,张成锋.“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实践与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133-136.

[6] 徐宏武.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培养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 袁占良,雷伟伟.研究生培养中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10-111.

[8] 朱夏瑾.以科研带动研究生培养的研究[J].科技博览,2009,(1):134-135.

猜你喜欢
产学研导师研究生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导师榜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