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缺失及对策

2014-03-31 12:06杨克毅赵莹莹熊千翔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队伍思政理论

张 晔,钱 刚,杨克毅,赵莹莹,熊千翔

(1.湖北科技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2.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00;3.韩瑞大学,韩国 瑞山 356706)

一、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缺失

(一)从培养方式看

1.培养方式滞后时代节拍。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党建工作远不能满足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宣传培养方式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习惯,虽然一定程度上利用到了网络平台,但大多停留在资料下载和文字图片报道的层次,对于网络特点的理解不深刻,没有网络营销和包装理念,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在网络面前显得保守和不灵活,不敢创造性地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融入网络流行语、表达方式和经典段子等,很难引起大学生网民的兴趣和关注,导致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长期处于网络边缘地位,很难在网上论坛、百度贴吧、QQ空间一类的舆论阵地和交流平台上发挥引导作用。而现实学习中,偶尔用到网络,也不过是把内容摘下来读一遍,让人觉得索然无味,难以达到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进而有着深入探究的兴趣。

2.学习内容形式空洞乏味。当前高校思政理论学习贪求“口号新、花样多、活动多”,但“一张报纸、一个黑板、一张嘴,围在一起听报告”仍是当前大学生课外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形式,学习则以听和读为主,内容也大多是纯理论的[1]。对学生真正关注的就业问题、环保问题、情感问题、流行文化和一些社会热点,则往往避而不谈或言之无物。这种活动在组织者的硬性要求下,往往座无虚席,人人奋力做笔记,看似认真,实则“课停人走,笔记一放,万事大吉”,严重忽视学习质量和成效,抑制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3.理念存在一定偏差。很多高校更多关注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专业技能,比如理工应用类和经济类专业,忽视文史哲专业的培养,不重视对大学生生活目的和意义的关注和引导,导致大学生党建工作难以达到效果;高校对党建队伍的考核评价主要体现在日常事务性上,对其思政理论教育的实效考察缺乏可操作的检验手段和标准,导致很多党建队伍的教师认识不到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理论教育是务虚,在这种认识下,导致使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从教育队伍看

1.力量不足。专职从事学生思政的工作者力量不足。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高校思政工作量大幅增加,专职思政队伍人数却没有相应增长,而思政队伍的日常事务也在日益增多,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质量下滑。

2.水平不高。专职思政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年轻,有的是刚毕业不久的新老师,普遍缺乏足够的党务和政治工作知识,管理服务水平和业务水平不高,工作热情有余,但能力上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高校普遍重视专业教师,轻视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其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不良倾向,使这支队伍不能安心于工作,专心提高自己的服务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进而影响学生党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从培养对象看

1.少数大学生政治心理不健康。尽管当代大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由于经验和思想的有限性,大学生对很多政治问题没有能力进行合理鉴别,更难以内化为政治信念,且对政治概念和形势存在某些偏见和误解,培养工作在这些问题面前缺乏有力解决的手段。

2.大学生普遍存在思想困惑。对于思政教育中的“为什么学,为谁而学”一类的问题,当今很多大学生不能给出清晰答案。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注重自我个性选择,有着怀疑和批判的勇气,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强大的根基,具有不稳定性,缺乏实在的行动,自立自强的精神,成为培养工作的难点问题。

二、大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对策

(一)重视理论学习

新形势下,高校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和要求,采取课堂教学、党校培训、组织活动等方式给大学生系统灌输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政治规范等理论知识。教育内容要具有真理性、针对性和说服力,让政治理论教育入脑入心。

1.建立规章制度。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教育效果。在制度中对政治学习时间、要求、考勤等方面作明确规定。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建立抽查学习记录、学习内容,对学习结果进行问卷测试等,督促制度的执行。从奖惩角度配套建立相关辅助机制,将大学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情况及检查结果与评优评先活动、奖学金分配挂钩,增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刚性”。

2.创新学习内容。大学生政治理沦学习内容要结合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紧紧联系国际形势广泛深刻的变化,增加国家意识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用有说服力的新内容回答大学生思想上的种种困惑;学习内容要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际。针对当前现实,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下岗待业、上学缴费、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等问题。引导其自觉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生活方式的侵蚀;学习要创造性的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增添生态文明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高校还可根据各院系、部处的情况制定有创意的学习课题,提升自身素质。

3.丰富学习形式。政治思想教育要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变化,适应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用新方法新途径开展工作。利用现代网络,建立大学生政治学习网站或策划网络思政活动,强化营销意识和包装意识,从网站设计到内容推广交流,都真正融入网络表现方式和元素,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让真实感人的先进人物报告,重大的社会政治话题,优秀的教育影视片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保证传播率和转载率。还可以通过开设思政微信、微博等形式,使学习更富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在线下开展各种大学生读书会、理论研究会,使理论学习变成交流思想的兴趣活动。

(二)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党建工作队伍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力量。“高校党建工作者只有注重自身政治素养的提升,才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帮助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高校党建与学生政治素养提升的相互促进关系”[2]。

1.增强政治理论学习。党建队伍要竖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把握主流思想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使自己始终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党建工作者内部的民主评议、批评及自我批评等形式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建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及自律意识;通过开设党建工作业务培训班、定期开设党课、举办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党建队伍的理论素养。

2.提升业务能力。选送优秀党建工作者进修和培训等形式,提高党建工作者的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打造学习型党建队伍;鼓励党建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通过科研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及业务水平;与时俱进,鼓励党建队伍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党建队伍的管理技能,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跟上时代发展;规范工作路径,明确职责范围,促进服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大学生保持密切接触和交流,充分了解大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三)营造良好氛围

1.重视需求,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借思政理论课探讨和解决大学生遇到的社会政治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形式,训练大学生的政治思维,培育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坚定政治理想信念。

2.加强管理,强调政治社团的突出作用。高校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生活中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广泛群众基础。政治类社团为大学生思政活动提供了独特的场所,它的自主性和广泛参与性,有利于大学生体验社会政治角色,树立正确政治观点。“要遵循社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的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顺势而为,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人具体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4]。

3.注重引导,培养政治文化的强劲力量。目前,大学生的参政意识较浓,但相关表达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还需社会和学校进一步努力,规范完善大学生政治活动的组织管理,积极拓宽政治参与渠道,通过各种形式推进大学生合法有序地参政。

4.深入宣传,抓好政治舆论阵地建设。通过广播、电视、校报和网络等校内媒介,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主流价值观念,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接受习惯,增强主流政治价值观念的感染力。

5.广泛带动,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面对当前社会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冲击,要注重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感染身边的大学生个体,提高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素养。

(四)开展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各高校应组织好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和了解国情, 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政治素养。

1.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阅历。当代大学生知行脱节,实践能力严重不足。高校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入基层,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了解中国社会,增长见识阅历,提升政治素养,获得全面发展。

2.在社会工作中培养责任意识。通过让大学生承担社会事务来培养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各高校要想办法扩充和创新大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实践方式,为其提供广泛途径和各类角色体验。比如尝试着在大学生中实行“义务服务制”,规定在校大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义工服务,或者公开竞聘居委会主任助理一类的职务,在任职期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等。

3.在组织和社团中提升管理水平。

高校内有着各类组织和社团,有着丰富的政治参与活动,诸如人大代表、党代会党代表、学代会代表的选举,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等事务活动等。这类活动对大学生的管理、思考和辨析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要鼓励大学生参与这类活动,提升管理水平和政治素质。

4.在课外活动中丰富政治知识学习。高校结合课堂内外,深入大学生的课外时间段,使其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知识。通过开展学习国家新政策的知识竞赛、党史演讲比赛等活动,或充分利用建党节、国庆节等一些重大纪念日举办相关活动,让大学生在参加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这些知识,无意间提升政治素养,最终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铁坚. 新时期大学生课外政治理论学习的教育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08,(9): 71.

[2]许斯华.试论高校党建与学生政治素养提升的关系[J].华章,2013,(16):119.

[3] 王晶.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9):34.

猜你喜欢
队伍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