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楠楠
(山东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土家族民间舞蹈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多姿多彩,其种类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花鼓子、耍耍等。这些舞蹈展现了土家族人千年来的生活方式、人文风俗、宗教思想等,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中的瑰宝。土家族原生舞蹈姿态优美,音律明快,受到很多人们的青睐。土家族人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们古朴的服饰、粗犷豪放的嗓音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为我们展现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人文情怀与民俗风尚。
土家族的舞蹈文化在历史上特别鲜明独特,趣味盎然。由于土家族舞蹈主要反映的是土家族的原始生活形态、历史发展、军事战争、农耕文明、人口变迁等繁衍发展的历史文明状态。舞蹈形成初期作为人们情感宣泄的艺术表现载体,土家族人将本族艺术文化用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早期土家族人结合自身生活的地域环境进行人格化的幻想,将信仰提升至精神境界,因此舞蹈是以土家族千百年来生活的地域环境为艺术源泉,而创造出得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土家族舞蹈是随着人类的演进、历史的变迁,结合本民族的生产方式、劳作习惯、社会生活形态及一系列的人文思想和宗教活动而进行加工、创造的独具民族风格特色的民间原生态舞蹈。土家族舞蹈是我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它的文化背景,其内涵深厚,具有很大的文化研究价值。尤其是关于土家族舞蹈图腾的古老文化、宗教信仰等,对人类文明及我国民族文化研究起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作用。
关于土家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确切的文字记载,舞蹈是早于语言及文字的最早诞生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以人的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类的思想观念,具有文化交流的作用,同时也是人类之间情感交流的载体,土家族舞蹈文化促进了土家族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据土家族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舞蹈的起源主要与以下内容有关。
据史料记载,土家族舞蹈的起源与古老战争有关,其中摆手舞最有代表性。古代巴人每逢重大的军事战争活动时,都必定会用歌舞来助阵,据说这样能够振奋人心,迷惑敌人,起到鼓舞士兵信心和勇气的作用。在楚汉争霸时期,其中摆手舞就曾在汉高祖刘邦灭秦的战役中起到过重大作用。
土家族舞蹈的起源与古代祭祀活动有很大的关联。其中摆手舞、跳丧舞和八宝铜铃舞里面对古老的祭祀活动就阐述得生动鲜活,还原并记述着历史文化。据保存的清代大王庙残碑的记述,摆手舞在信仰活动中作为祭祀舞蹈,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祭祀活动有多种涵义,有的是为了祭奠祖先,表达崇奉与尊敬之意;有的是为了供奉神灵;一般是怀念亲人或者悼念已故之人。这种宗教祭祀起源说的土家族舞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观念与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家族舞蹈起源与娱乐和喜庆活动也有着密切关系。除了与古代军事战争和祭祀方面相关之外,在本族的艺术文化活动中,土家族人在舞蹈中加入了很多娱乐和欢庆的元素,再加上本载歌载舞的民族特性,为庆祝节日而创造了喜庆舞。其中,花鼓子舞蹈就很有代表性。在花鼓子舞蹈中,土家族人有很多惟妙惟肖的动作非常诙谐生动,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乡土文化气息。
艺术的劳动起源说最为常见。在原始社会生活存在着男耕女织、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的农耕文明活动,土家族人有着勤劳勇敢、善良质朴的民族本质。在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纺织劳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古老民族的舞蹈文化,将当时的生产劳作元素通过舞蹈表现形式得以艺术的展现,体现着土家族人的审美,同时也感慨这个民族的智慧。一方面是为了劳作的自我调节,起到自娱自乐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譬如,“种包谷”、“狩猎”、“结棉花”等均展现出了土家族人民劳作的现实背景,这些生活习惯,劳动方式都为土家族人带来了大量的舞蹈艺术素材,十分生动形象,具有重要的人文研究价值。
土家族舞蹈以一种鲜活的表演方式,折射出该民族历史的农业文明、民族风俗、传统文化。土家族有着闻名的农业、手工艺,土家族人经过长期的物质生产创造、宗教祭祀活动,不断地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加以创造,这不仅丰富了土家族人民的农闲文化生活,也满足着他们的民族信仰、精神寄托。以下就是土家族舞蹈长时期繁衍的思想与精神崇拜。
万物有灵的思想实质上是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所衍生出来的一种蒙昧思想。由于土家族长期生活在武陵山区,地理位置相对封闭,思想也比较保守,土家族人无法对抗大自然的“神力”,便将生活寄托于“神灵”。相信神灵主要是一种精神慰藉,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不要给种族人们带来任何灾害,因此“万物有灵”的思想便具有了普遍性,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神灵的佑护。
在土家族舞蹈表演中,有很多动植物都被人格化于舞蹈中,动作出神入化、意蕴深远。崇奉龙就模仿龙的矫健身姿,崇奉虎就将虎威发出来,还有狮毛犬的模仿也是相信有“犬”这一神灵的存在,这都源于民间的神话故事。
图腾是一种神秘古老的奇特文化,几千年来都受到人们的尊崇,图腾的形成于原始母系氏族时期,随着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形成。祖先崇奉也是基于自然崇奉和图腾崇奉而来的。
土家族的摆手舞中,开场舞就有祭祖的内容,由此可见,土家族人对祖先的崇敬是放在首位的。土家族人往往通过祭祖的形式来重新回顾他们的过往光辉历史,对故人或者是曾有功绩的人进行缅怀,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土家族舞蹈的祭祀内容渗透着浓厚的亲情观念,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宗族的凝聚力,也让族人的血缘关系得到升华。
跳丧舞的含义,一方面是对已故亲人进行的祭奠仪式,这也是以一种传统礼仪;另一方面,有对祖先的崇奉之意,希望得到祖先的保佑,希望祖祖辈辈平平安安。民间舞蹈的生成和发展涉及土家族先民各个层面,包括日常生产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土家族人对祖先有着顶礼膜拜崇敬,因此为了表现这种崇奉思想,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出来,希望祖先有灵,造福后代。
在八宝铜铃舞中,八宝代表土家族祖先,共八个部落首领。土家族人会用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念咒、歌舞”,土家族人用很多主题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来表现对幸福的向往。
土家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封闭落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但是,土家族人凭借这样的地理特色,巧妙地处理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自然观。例如,摆手舞中的植物造人论,土家族人认为有些植物和人体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竹子像人体的骨架,即他们认为人体的骨架乃竹子所变,葫芦和脑袋又有点类似,他们又唱着脑袋是葫芦变成的,还有荷叶变肝肺,稀泥变成肌肤、茅草变汗毛,豇豆变肠子,在魂灵观中,土家族人即认为魂灵是永生不灭的。这种原始的宗教观念体现了土家族人关于生命起源的原始哲学观点。
土家族人的感恩尽孝思想非常浓厚,父母过世,要办理隆重的丧事,这样传统的尽孝思想增强了家族乃至民族的凝聚力。不仅如此,任何一个土家族人家里有丧事,周围的族人、乡亲朋友们都会参加,共同哀悼缅怀,以表示对死者的尊敬,体现着团结互助、睦邻友好的土家族人的优良文化传统。在原始时代,战争时期跳丧舞可以进一步增强种族的合作互助意识。
随着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生活的渗透,很多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慢慢变得迷糊起来,很多民族民俗文化都在逐渐丢失。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湘西土家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封闭,自然生态保护完好,因此这里的文化生态相对完整,这对于研究土家族的文化是很有益处的。但是盲目地保护土家族原生态的文化,过度开发,势必无法很好的继承和传播土家族的传统文化,终将导致土家族民俗与文化的脱节。为了在保护土家族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个民族的艺术、文化,首先要将这种舞蹈文化保留在原地域,然后适当地开发土家族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因此,对于土家族原生自然、文化生态的保护同样重要,只有这样土家族舞蹈文化才能在当地很好的传承下去。
由于土家族生活地域相对落后,我们在保护其文化生态的同时,必须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发挥民族资源优势,在保持土家族的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展现本民族民俗风情的舞蹈。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传统与现代、限制与开放的平衡,让土家族的村寨成为更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生态家园。
结语
土家族舞蹈文化不仅具有地域特征,同时带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土家族的舞蹈形式多样,其舞蹈拥有了一种最原始的艺术生命力,让人动容。经过千年来的传承和积累,包含着土家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历史的光辉都得以展现。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平衡,让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得到永久的流传。
参考文献:
[1]熊晓辉.土家族民问舞蹈形象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冉孟刚.贵州土家族民间舞蹈"傩舞"体育文化价值的分析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
[3]郭紫燕.湖南土家族舞蹈传承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4.
[4]熊晓辉.土家族跳丧舞的表现形式与文化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
[5]陈亚芳.土家族摆手舞的原生形态及其在现代的生存方式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