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雅萍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 362000)
1.品种多样性
泉州市的中小企业辐射面广,涉及了包括纺织服装、鞋业、食品业、建材、化工、工艺品等在内的各行各业。相比于大型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虽然生产能力不强,却可满足市场对各个方面的需求,在对外贸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
2.价格上的成本优势
在政策上,泉州政府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支持日益增强,鼓励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上的对外转型,这就使得中小型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拥有大量的补贴。
从车间环境来看,中小型企业采用的大多是较为简单的半手工半自动化生产,这类生产前期投入较少,且生产模式和内容都易于调整和改变,所以在生产初期,比起大企业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模式,中小企业的成本要低很多。
1.信息不灵通
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的独立开展时间比较短,获取的信息量不够,交易往往带着很大的盲目性;再加上实务经验不够,对国际交易中的具体知识和规则运用不灵活,在签订、履行合同时,经常无法用最好的方式和国际惯例接轨,不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和选择合适的解决纠纷的方式,为此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缺乏规模效益和统一管理
泉州中小企业所出口的商品若系属于同一行业,则经常在结构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并且大多属于小批量生产,这就导致了企业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有些企业为了将产品出口出去,甚至会出现倾销现象,因此而引起的反倾销调查,使得泉州的外贸经营条件恶化。
3.价格竞争
政府虽然鼓励泉州对外开放,并强调要让泉州的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可是相关的政策依旧不够完善,保护力度也不够强。一方面,外贸经营主体过多,导致了价格的竞争和贸易条件的恶化:根据产业经济的研究,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里,商品价格的变动容易导致需求量的变动,所以在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庞大的竞争将会大大减少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外部需求放缓、国际原料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等问题,泉州中小企业在商品价格的调整上,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就没有那么多的后退空间。
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有90%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其中,泉州地区的家族管理现象尤为普遍。在这样的管理模式里,企业皆为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的财务及经营决策也由家族成员控制,因此企业收益也由家族内部共享,这就使得管理者产生了狭隘的视野,逐渐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应有的发展速度。
调查显示,大于90%的泉州中小企业出现一个股东或一个家族持股超过25%的现象,这远远超过了美国的民营企业。有资料显示,美国公司最大股东的股票平均数是22.8%,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数为11.3%,第三大股东的持股数为9.5%。相比之下便可见,泉州中小企业的股权集中度是偏高的,这亦影响了一家企业正常、健康地扩大,以及走向国际化[2]。
泉州很多服装企业坚持保守思想“小富即安”,没有正确的品牌意识;也有些人认为,只要做好自己,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良好,就会有良好市场。却不考虑怎么能将自己所想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也不怪消费者将之遗忘,竞争力就更加谈不上了。
从政策环境来看,近几年来政府对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但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仍然属于外贸中的弱势群体,中小企业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政府的政策安排,缺乏干预能力。
从国际环境上来看,由于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外贸受到美国,日本,欧盟等外贸大国的产品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外贸的产品常常被挤占,市场份额小,再者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物美价廉,导致各国政府都对本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实施反倾销政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在外贸中的交易额。
从技术创新环境来看,中小企业缺乏的除了高超的技术外,还有创新性的人才和生产工具,所以相比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创新总是不够迅速,竞争力较低。
从市场环境来看,中国自加入WTO以来,由于中国劳动力丰富,原材料丰富,引来不少外商投资,导致以美国为主的大国都要求人民币升值,这对中小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减少,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收入。
中小企业由于本身的条件限制,很难受到政府、银行和社会上各路人士的融资帮助。到目前为止,泉州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的缺口相对较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银行的长期贷款支持。再加上各个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贷款门槛较高,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连连受阻,极大的损害了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积极性。
我国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数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极高,一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由于规模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也很难给予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融资的服务。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爱拼、敢闯”等闽南文化特点,是对泉州作为改革开放的“民办特区”、“品牌之都”、坐拥3个超千亿产业集群经济城市的提升。但是,城市的知名度除了经济基础,也要有城市的深度和内涵。
这几年来,泉州地区举办了多次以闽南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将富有“爱拼、敢闯”精神的闽南品牌经营人聚集到一起,分享“爱拼敢闯”的经验。在2013年的“闽南文化节”上,利郎集团的代表人就提到了“爱拼敢闯”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九牧王的代表人也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已获成功的大企业领军人物向走在后头的泉州中小型企业传输“爱拼敢闯勇于创新”的精神,建立富有闽南风格的自主品牌。
泉州市常务副市长林伯前则表示,接下来泉州将会从三方面加强品牌打造:首先巩固基础,尽力打造泉州市品牌,全力加大“品牌泉州”的名号,构建企业和城市品牌共赢的局势;然后是未雨绸缪,建立危机预警机制,通过各种措施,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帮助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最后便是在世界范围,民族品牌的发展,争创中国世界名牌,最终做大做强。
泉州的中小企业在国内没有现成的对外营销渠道,所以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渠道。可同时,中小企业也存在着资金、品牌营销人才等方面的劣势,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急需转变产品的经营理念,使公司企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3]。
首先,中小企业在面对互联网带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时,可通过大企业的业务外包等方式,充分利用联盟和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资源,实现专业分工,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获取技术,并利用此机会与大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形成具有战略性和持久性的渠道联盟。
其次,中小外贸企业可以走联合经营的道路,可考虑的方式有参股、股份合作、承包、兼并等。多家中小型企业合并共同发展,比自身在黑暗中探索来得更安全,更有保障。
再者,中小企业还应该积极、合理地利用外部资源,加强科技意识,在企业之间相互传递技术,加快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进程。
目前,泉州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处于转型之际,危于融资之难,为此政府更应该坚持“帮大扶小”的原则,选择有实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给予必要的外贸补贴,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从政策角度上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政府亦应辅助中小外贸企业,积极地引进外资,鼓励外商参与到中小企业的经营中,在扩大泉州企业的规模时,亦进一步推进泉州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人才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制订完善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中国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每年给予社会的人才不计其数,关键是企业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挑到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为此,中小企业应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努力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不仅在专业知识上要满足要求,在行为举止上也应该加以约束,努力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这样才能让企业走的更加长久。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泉州企业应瞄准国际市场和潜在市场,组织学习、研究,努力让新产品和新技术成为全国甚至国际名牌产品,在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积极引入外资、促进统一管理和人才培养,专注于产品研究和技术创新,构建适合泉州中小型企业的营销渠道,健康、稳定地走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洪海玲.泉商的品牌营销之路[J].市场周刊,2012,(5).
[2]甘木林.中小企业如何打破家族化管理模式[J].福建轻纺,2010,(7).
[3]尹元元.渠道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