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2014-03-31 11:30李志平杨江帆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李志平,杨江帆

(1.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 福州 3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高校肩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然高素质人才首先一定要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信息化时代以来,新媒体层出不穷,给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何抓住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和应对挑战,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探求的重大问题。

一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功能

顾名思义,新媒体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媒体也就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指向。当前,新媒体是指借助于数字技术、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实现跨时空、海量、即时、互动交流信息的新兴传播载体,比如博客、微博、手机、虚拟社区、PDA、MP4、IPTV、3G网络。以往传统媒体采用一点对多点的传播,而如今新媒体具有快捷性、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就大大地改变和改进了当前社会的传播模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媒体迎合了大学生的需要,深受大学生的青睐,正日益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深入挖掘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做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载体。

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引领整个社会的进步,为各行各业提供技术支持,新媒体也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兴媒体形态。青年大学生热衷于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作为新事物的新媒体利用先进的数字传播技术,推进传播方式的多样化,逐步形成了互联网、手机网络、电视网络的联动与交融,带动信息传播不仅快捷,而且还呈现出跨文化、全球性的开放共享的新特征。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利用好各种新兴媒体,比如,建设校园新闻网和各种主题网站,创建校园手机报、微博、博客、校园论坛等校园网络平台,同时,把握新媒体的新特点,提高师生媒介素养,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如此,架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互动,把静态和动态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

新媒体集视听功能于一体,呈现出互动性、共享性、形象化、趣味化等特点,较容易集中受众群体,同时,彼此交流也相当便捷,可以广泛调动广大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主体和客体双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新媒体恰好为促进双方互相交流、沟通和理解提供便利,真正实现多向互动和实时反馈,带动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高校应当利用好新媒体的这些优势,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强大功能,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比如利用新媒体的虚拟化和无阻碍性,一方面学生敢于发出内心深处的声音和宣泄自身的情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采取匿名的形式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其克服消极思想,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培养健康的心态,另一方面设计虚拟化的情景,再现两难问题,让大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以此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得到拓宽。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新媒体凭借着先进的数字处理技术,实现跨越时空传播信息,促进媒体联动和资源共享,使教育内容在电脑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各类阅读器之间转换,形成“流媒体”现象,而青年大学生又是接受和使用新媒体频率较高和时间较长的群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和辐射力就在无形中大幅度提高,几乎实现全员覆盖、全程融入、全面渗透。[2]当前3G网络的广泛使用,手机的功能愈发强大,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各类新媒体都能够做到第一时间报道时政要闻,使大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热点,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利于大学生贯彻和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中国梦主题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高校可开设中国梦主题教育网站,利用校园手机报宣传中国梦,在校园微博上探讨中国梦,帮助大学生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和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青春力量。如此一来,新媒体的实效性和便捷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可信度明显提升,既赢得了受众群体,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二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挑战

新媒体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带来诸多便利,但由于其虚拟化、隐蔽性、容量大、开放性等特性,又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新的挑战。

1.对立意识形态同台竞技,挑战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

传统媒体时代,整个社会相对封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考虑和处理的关系相对简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以更好地向青年大学生进行灌输,确保培养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一传统局面被迅速打破了,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凭借着新媒体这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平台,获得了同台竞争的机会,特别是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革命”,通过各种各样的渗透手法传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严重威胁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不断变革,社会矛盾不断涌现,也给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与渗透提供了契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清醒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和斗争是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挑战。

2.高尚与媚俗的信息并存,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受到严重的冲击,出现了道德失范和道德滑坡的现象,混淆是非,造成价值评判的困惑,而新媒体又具有共享、开放、自由等特性,大量高尚和媚俗的信息凭借着新媒体这个新兴的传播载体,均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且在互动中形成巨大的影响和舆论压力,特别是一些低俗、媚俗的视频、信息、图片在毫无过滤机制的情况下,直接传达到大学生,而此时的大学生集群程度高,精力旺盛,好奇心又很强,很快就会在大学生群体中流传。如果大学生接受过多的负面信息,就增加了我们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直接抵消思想政治教育者正面引导的实效,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成效。

当室内环境湿度低于设定湿度时,开启电极式加湿器加湿;当室内环境湿度达到设定湿度时,电极式加湿器关闭。加湿器采用启停控制,湿度控制参数采用相对湿度控制。

3.虚拟与现实的混杂交错,影响大学生人格和认知的健康发展。

新媒体具有较强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为大学生提供了虚拟的生存空间,大学生的自由得到释放,但由于大学生尚未真正成熟,这样的虚拟环境冲击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一方面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特别是面对现实的困惑和困境时就愈发明显,一味逃避现实的烦恼,长期以往,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问题越来越大,导致再也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困难,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损害,严重者成为整天躲在网络上的“瘾君子”而荒废学业;另一方面错把网络信息当成现实,被网络信息鼓动和误导,极容易出现非理想的行为。[3]这两方面的影响交织出现,容易诱发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逐渐疏远,缺乏担当和责任感,心理状态不正常,认知经常发生偏差,导致道德失范,甚者违法乱纪,比如故意制造病毒攻击网络系统,利用网络诈骗和传播低俗信息、图片和视频,发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甚者引起社会恐慌。

三 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选择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关键在于能否提出和是否采取强有力的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牢牢主导媒体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4]因此,高校理应加强正面宣传,牢牢主导媒体舆论,大力弘扬主旋律,让社会主流声音占据新媒体,这既是遵循总书记的指示,更是做好新媒体背景下舆论的引领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高校的校园新闻网在定位准确的基础上,采取师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报道,并且能够以小见大,使得报道的主题得到升华,成为师生经常关注的校园门户网站,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使主流文化熏陶每一位师生。[5]加强校园网络论坛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网络建设,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建立学工系统博客和微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性认识,引领大学生增强政治敏锐感和鉴别力。

2.加大有害信息防控,努力净化媒体环境。

由于新媒体有着开放、共享、自由的特性,大量不良信息均可一一呈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6]面对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信息潮流,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任其泛滥,而应该通过科技、法制等手段加大对有害信息的防控。[7]强化网络信息审查和监控制度,特别是境外信息入境的审查和监控一定要严格、规范,屏蔽错误、反动、虚假信息,一旦发现有害信息,立即清除,如果造成较大影响,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制定使用网络的规章制度。一旦发现不良苗头,立即警告和制止,对于网络犯罪的行为,坚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培养大学生文明健康上网。学校首先建设好校园网络,同时引导大学生文明使用网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时刻做到慎独,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思想上抵制不良信息,行动上不抛垃圾、不搞侵权、不触黄毒、不做黑客,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和安全。[5]

3.加强新媒体舆情分析,及时掌控新媒体的实时动态。

新媒体时代,信息迅速传播,形成泛滥之势。针对如此情形,加强疏导就显得极其重要。然而加强疏导必须建立在掌控舆情的动态基础上,否则,就可能南辕北辙、徒劳无功,甚至产生新的问题。因此,加强舆情分析,及时准确掌控信息的动态就成为引导舆论的关键。一是培育敏锐的舆情收集分析意识,能够从大局出发,迅速发现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扑捉苗头性信息,及时回应大学生。[8]二是具备高超分析舆情的能力,多渠道收集分散在新媒体上的信息,并科学规范地进行分析和提炼,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深层信息。三是高校成立学生舆情收集与反馈机制,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做到及时沟通与反馈,力争在问题的苗头上得以解决。

4.把握新媒体传播特性,提高引领新媒体的艺术。

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提高引领新媒体的艺术。一是找准重点问题、重点网站、重点群体开展工作。针对重点问题,撰写有影响力、说服力的文章及时回应和疏导;关注有影响的网站,注意近期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网络论坛一般会产生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物,做好这些人的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二是正确处理先发与后发、正面与负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把握好处理负面信息的时机和尺度,出现负面信息,及时让正面信息跟进,让负面信息无可乘之机;整体存在的大问题要认真分析问题,把握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处理问题,局部存在的小问题不可掉以轻心,及时干预和疏导,防范问题扩大化,以免思想政治工作陷入被动。[9]

5.构筑教育资源新平台,创新教育大学生的途径。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性和功能,努力打造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服务学生的新媒体平台。一是建设主题网站。按照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主体网站建设,从学生需求实际出发打造学生喜爱的具有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网站,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10]二是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交流沟通、互动反馈工作。学生需要教师给予关注和鼓励,教师应当满足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渴望得到认可和关注的心态,拉近师生双方的距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J].前线,2013(9):4-5.

[2]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07-109.

[3]王巧,李秀梅.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J].青少年研究,2003(2):34-35

[5]杨维东.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13-04-16(7).

[5]冯刚.关于做好高校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5):64-67.

[6]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21(1).

[7]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78-80.

[8]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3-198.

[9]寇嘉,传播学视野下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10]屈艳红,贾德芳.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5):23-26.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