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以及应对策略

2014-03-31 10:36:52涂文婷
关键词:译员汉英口译

涂文婷

(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 引言

经济全球化使得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使用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社会生活习惯的人们要进行方便而快捷的沟通和交流就离不开口译。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将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常常导致交际双方交流障碍和沟通失败。因此,有必要归纳总结口译中常见的语用失误,分析其原因,并找出应对策略,从而保证口译的质量,成功实现交际双方的沟通目的。

二 语用失误的定义及其类型

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是英国学者托马斯(Jenny Thomas)提出的。她于1983年发表的文章“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定义:“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在我国,何自然教授等从1984年开始结合Thomas的观点对英汉语用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语用失误的概念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 但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 表达不合习惯等时, 具体说来, 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 或者不合时间和空间, 不看对象, 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 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 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 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 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 这种性质的失误就叫语用失误。口译是跨文化交往的一种基本沟通方式,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旦出现在口译当中,就会极大地影响口译服务的质量、译员的职业声誉以及交际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何自然,1997)。

Thomas(1983)将跨文化语用失误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语用语言失误系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的是因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以及认知经验不同导致社交准则和认知水平差异所引起的语用失误(张巨文,2000)。由此可见,口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指的是译员使用的目的语表达方式不符合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或将母语的语义和结构套入目的语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它与语言本身有关;口译中的社交语用失误指的是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而导致目的语语言形式选择上的语用失误。一般来说,跨文化交际口译中,译员如果出现语用语言失误通常被认为是语言水平不高,语言能力有欠缺,虽然能够得到交际双方的理解和原谅,但是会极大地影响到译员的职业声誉和职业发展。如果发生社交语用失误,则会触及交际双方的宗教信仰、文化禁忌和个人隐私,不能被对方所接受,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很难消除,甚至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所以,必须重视口译中的语用失误。

三 口译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通过一些具体的口译实例来总结口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现象。

1.口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

汉语中的“当然”可以表示说话人同意对方的观点,或对对方的提问给予肯定的答复。但是,在汉英口译时,如果直接将“当然”译成“of course”则会引起英语听众的不满。因为,英语中的“of course”含有“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吗?”或“这个问题太愚蠢了!”的潜台词。这样将汉语表达直接译成英语的做法会让外方觉得中方态度傲慢,出言不逊,很可能会导致会谈不欢而散。

汉语中喜欢用“应当”和“最好”表示说话人善意的提醒和完成某项任务的决心。但是,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中的“should”和“had better”,会让英语听众觉得中方是在发号施令,不尊重他们。因为,“should”和“had better”在英语中含有命令的意思,语气生硬。而英美人士宣扬个性化和个人自由,很少对他人使用这两个词。

汉语中经常使用修饰语,合乎汉语习惯,使用自然。但是,英文中修饰词过多会显得装腔作势,原来想强调的反而削弱了(汪滔,2002)。如中国人爱说,“请提出宝贵意见”。如果这句话直接按字面翻译为“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opinions”,在英美人士听来会感觉,一定要是宝贵的意见才提出来,不宝贵就不要提了。他们会想,我怎么知道自己的意见是否宝贵,如果提意见的话就显得太自大,自认为自己的意见很宝贵。结果,他们反而不好提出什么意见了。

2.口译中的社交语用失误。

例1:中方:您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忙碌的工作,您吃得消吗?

译员: You still keep a busy schedule in such old age. Can you manage it?

这里译员因为忽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而犯了典型的交际语用失误。中方的这句客套话原意是表达对外方代表的关心,同时赞叹对方的老当益壮。而译员的翻译会让外方代表觉得中方是认为自己看上去很老,已经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而且还有年龄歧视的意味。因为,英美人士特别介意别人说自己老,忌讳说“old”这个词。而且,英美国家没有强制退休的政策,即使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只要自己愿意,仍然可以继续工作,如果因为年龄大就不让对方工作,是一种年龄歧视,也是违法的。所以,这句话可以转译为:You look energetic with such a busy schedule. 这样就能比较好的传递中方的善意友好的原意。

例2:中方:坐了这么长时间的飞机,您一定很累了吧?赶紧休息一下吧!

译员: You must be very tired after such a long flight. Take a rest!

这里译员也是忽视了中西方的社交礼仪差异,直接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来翻译,从而造成交际语用失误。中方代表说的是典型的中式客套话,经常用来表达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关心和问候。但是,西方传统文化认为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外表出席社交场合是基本的社交礼节。译员的翻译会让外方代表认为中方代表觉得自己看上去很憔悴,外方代表会因为没能以良好的形象出现在中方代表面前而感到尴尬和自责。所以,译员应该考虑到西方的社交传统,将这句传统的中式客套话转译为:Did you have a good flight? Hope you a happy stay here!

例3:外方: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

中方: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译员:It’s our duty to do so.

这里译员陷入了汉语的交际习惯。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生性谦虚慎言,倾向含蓄内蕴,藏而不露,常用委婉语表达,强调客气(张博,2009)。对于外方做出的感谢,中方代表的回答完全符合汉语的社交礼仪,表达出中国人的谦逊、客气、不居功自傲。而在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方代表听来,这句话的含义是“这么做只是我的职责所在,实际上我是不想这么做的”。如此不考虑文化接受度的翻译,只会造成中外双方的误解。因此,译员应当尊重目的语听众的社交习惯,按照英语的应答习惯翻译成“It’s my pleasure”,就不会存在理解误差,跨文化交际也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四 口译中语用失误的原因

根据常见的口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现象总结出以下语用失误的原因:

1.语言水平有限,无视语言差异。

口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往往是因为译员语言水平有限,没有意识到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一一对应、逐字逐句进行翻译造成的。这里说的语言水平是指汉英双语水平。和国外的译员不同,我国绝大多数母语是汉语的译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汉英英汉双向口译,这就要求译员不但需要有很高的英语水平,汉语的造诣也要很高,才能应对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近年来,因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密切,市场上对译员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译员纷纷进入市场,造成口译市场中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服务质量有好有坏。有些未经过专业训练的非语言专业的译员,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本专业知识,但是因为英语水平有限,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听到什么就翻译什么,以为只要把汉语一一对应翻译成英语即可,结果出现大量中式英语,英语单词按照中文表达习惯组词成句,结果失误频出,贻笑大方。也有一些语言专业毕业并接受过一定训练的译员,认为口译只要单纯外语水平高就可以了,疏忽对母语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英译汉时,虽然能够了解并传递原语的意思,但是汉语表达洋腔洋调,晦涩难懂。更为常见的原因在于,很多译员不重视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只看到语言表层的语法含义的相同,没有注意挖掘深层次语用意义的差别,结果,看似翻译得一一对应,实际差之千里。

2.忽视文化差异,套用原语表达。

口译中的交际语用失误,往往是因为译员忽视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没有考虑到目的语听众的接受程度,直接将富含文化背景信息的原语按字面意思翻译成目的语,造成文化误译,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长期以来语言教学和翻译教学都重词汇积累、语法知识,轻文化传统、社交礼仪。很多口译培训机构和课程只是单纯强调常用词汇句型的记忆背诵,各种话题的演练和口译技巧的训练。单纯强调语言训练的结果是译员虽然能够很好地进行语言层面的传译,但是一旦交际中出现文化历史背景或社会交际礼仪时,就会不加分析,不由自主地套用原语的表达结构直接翻译成目的语,而没有任何原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目的语听众自然会无法理解,甚至会造成误解,进而导致交际不畅或失败。

五 应对策略

分析了口译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之后,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就可以趋利避害,提高口译的质量,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1.加强汉英对比,提高语言表达。

要避免口译中出现语用语言失误,首先要提高译员汉英双语的语言水平。改变传统教学上重外语轻母语的观念,不仅重视外语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母语的修养。外语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阅读、收听、收看英语原版的报纸、书刊、广播、电影、电视节目;母语水平的提高很难一蹴而就,要通过潜移默化逐渐培养。不仅是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主流媒体的报刊广播,而且唐诗宋词,经典古文都是提高母语水平的材料。其次要注意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意识地进行对比分析,尤其注意搜集和积累汉英语言中形似意别的语言表达,注意区分它们的异同,避免出现传译失误。再次要注意积累常用语在汉英双语中的地道表达。因为口译瞬时性的特点,译员在传译时几乎没有时间仔细思考,所以必须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常用语的对应表达,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可以做到不假思索,信手拈来,还可以提高口译时语言表达的速度和流畅程度。

2.了解文化差异,尊重社会习惯。

要避免口译中出现交际语用失误,首先要培养译员的跨文化意识。传统的口译观认为译员是“舌人(mouthpiece)”“传声筒(microphone)”,只要具备高超的语言能力和口译技巧,被动地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就可以了。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活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语言能力和技巧不再是衡量口译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不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不能有效地传递不同语言中的文化信息,即使语言翻译得再好,口译也不能算得上是完全成功。因此,要培养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了解和学习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并将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掌握各自文化中的禁忌和喜好,力求在口译中既能保证传译出原语的原汁原味,又能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忌讳和尴尬,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其次是要培养译员的社交礼仪,尤其是商务礼仪规范。绝大多数的口译都是为商务会议、旅游、接待和洽谈服务的,译员也是参与商务活动的一员,必须了解和遵循商务社交活动的礼仪规范,尊重宾主双方的社会习惯。否则,即使言语翻译上没问题,也会因为不懂对方的社交习惯,而贻笑大方或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与麻烦。

六 结语

跨文化语用失误是影响口译质量,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常见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译员缺乏双语意识,无视文化差异造成的。提高译员的双语水平,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遵循交际双方的社会习惯,就能有效规避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失误,提高口译质量,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1]Thomas Jenny.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2):91-112.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汪滔.论口译的跨文化语用失误[J].中国科技翻译, 2002(1).

[4]张博.文化差异在口译语用失误中的体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5).

[5]张巨文.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 郑州大学学报,2000(7).

猜你喜欢
译员汉英口译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英语学习(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天中学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语言与翻译(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