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福菊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在任何一种语言中,词汇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词汇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所以,在不同时期,词语也会为适应这个时代发生相应的变化。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处于大迈进的时代,新生事物应接不暇,语言就出现了这种“大变革”现象。语言要表现新出现的事物和概念,就需要不断地增加新词或者使原词增加新意。这样,就出现了“新词新语”。这些新词新语同时又完满地诠释了语言具有创造力的特点,其构词方法的偏向也成为某个时期民众心理、民族习惯的特写。
关于新词新语的界定问题,各学者均有不同的看法。从字面意思上解释,便是最新昌盛的新词新语。这些新词新语既有音、义均新的词,又有能代表或包括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新习惯的词和短语。同时一些就此翻新义的词也被称为新词新语。王铁坤在《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中下了这样的定义:“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词或从其他语言、本民族的返回言辞、古语词和行业词中所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新义、新用法的固有词。”田宇贺有这样的观点:“新词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词汇现象。严格说来,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新词语出现,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词语出现的数量和速度有所不同而已。一般所说的当代汉语新词语是指从1978年至今出现的新词语,它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世界进入信息时代的产物。”①朱立迎又提出新的看法:“所谓现代汉语新词语,即‘创新词语’,是指那些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新事物、新现象的一类词语,是一种语言的词汇体系中原来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涌现的新词语,或者根据实际需要临时创新的,用来加强表达效果的‘言语新词’。”②太扎姆认为,新词新语应该是最近几年或几十年内出现的词语,时间太长不宜算作新词新语。③而朱永锴、林伦伦更是给新词新语的时间以明确的规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出现的词语统称为新词语。”④
以上几种看法综合起来,均表示出新词新语界定的时限性、范围及其本质属性。这里比较赞同前两种观点,同时提出自己明确的界定看法。
所谓新词新语,指使用一种语言的主体通过自己创造、约定俗成等一系列方法,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义词、行业词、固有词,以及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或短语,其中也包括新造词和短语。这些词和短语都被赋予了新时期新思想、新概念的泛化指定义。“新时期”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特定不变的,词汇依赖于社会,新词语便相对于某个时期而存在。所以每个时期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新词语。这些新词语表示的新事物、新思想一旦发生变化或消失,它们的突出特点“新”,甚至其本身也随之消失。相反,这些新词语便会成为常用词,即有可能从一般词汇系统进入基本词汇系统。
复合式,顾名思义,就是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词的方法。它是现代汉语中能产性最强、稳定性最高的构词法。现代汉语中伴随社会发展产生的新词语也不例外,以复合法为主要构词法。
(1)偏正式。
偏正型,就是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的构词形式。近10年来产生的新词新语以偏正型结构的居多。这种典型性贯通于新造词、旧词新义、港台方言借词、网络语言借词、地区方言借词中,其中以新造词居多。这种新词新语新颖的表义范畴决定了这类词的一个突出语法特点,即中心语素以名词和动词占大多数。
例如,中心语素以名词性为主的偏正型新词新语有:押金、版主、博客、超女、房奴、枪手、拼盘、剩女、印客、祥云、达人、证奴、白银书、抱抱团、盗版堂、动能车、独二代、海绵路、海啸音、脚环鸡、梨花体、擒人节、求学房、半糖夫妻、博客话剧、成考移民、草根网民、丁宠家庭、返券黄牛、分手代理、复古学堂、感恩红包、公司蛀虫、绿色房产、美丽垃圾、蜜月保姆、明星枪手、墓产经济、卵巢管家、移动商街、痛苦指数、电子环保亭、海社保基金案、等额配比基金、国际高考移民。
在社会发展变化中,这类词正表现了每一时期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显然,这类词特殊的语法特征与其使用主体的思维习惯有关系。它们代表了新的社会事物现象,满足了人们的社会文化语用需求,便理所当然地处于新词新语的上风。这类新词新语以双音节为主,表现出人们在语言使用中从简从易的特点。三音节及多音节也有普遍应用,这样能使表意更明确。
其次,偏正型新词新语也有以动词语素为中心成分的,这类词主要呈现动作描写的形象性、生动性、具体性。
例如:寒促、红楼选秀、穷人跑、医诉、医闹、网恋、游贿、终统、快闪、浪射、量贩、直播、录播、农批、群发、水疗、热卖、血拼、肃毒战。
第三,形容词性语素为中心的偏正型新词新语也代表了语言主体对客体丰富的修饰作用,加重了语用目的。
例如:爆红、飙高、高清、惊爆。
(2)动宾式。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这类词的大量出现除了满足人们的语用目的外,也与其强烈的特指性、针对性有关。其中,大多数词的使用都缩小了其指义范围,词语的反映对象更明确。
例如:倒扁、搞笑、拼卡、炫富、驳发、炒房、冲顶、出台、搭戏、兑诺、发片、反恐、护幼、拍砖、解构、埋单、虐俘、吸脂、走秀、耍大牌、放鸽子、晒衣服。
(3)联合式。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称并列式。在新词新语中,大多都是词根的意义并列,这就加强了词语的互相说明义。
例如:管护、酷帅、酷炫、摧磨、满圆、靓丽。
复合式构词法所构成的新词新语中,也有大量以相向或反向模拟构造的仿造词。例如:博客——博友,枪手——打手,剩女——剩男,达人——潮人,公交——地铁,独二代——富二代——官二代,海绵音——海豚音——绵羊音,痛苦指数——幸福指数,搞笑——搞怪。
此外,还有少量主谓、连动、补充、兼语式新词新语,因其所占数量较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附加式新词新语,主要特点是加类化词缀。这种加缀式反映了人们的模仿从众心理,⑤同时也表现出人们的求变、求新心理,⑥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类推的方法。例如:
xx族:蚁族、乐活族、卡债族、月光族、吊瓶族、合吃族、飞鱼族、洋漂族、啃椅族、红唇族、啃老族、漫活族、试药族、奔奔族、暴走族、傍老族、本本族、海钓族、银发族、蹭停族、单身族、劈腿族、通勤族、摆钟族。这类新词新语代表特定的人群,表现出某人群共有的突出特点。如:银发族代表老年人群,单身族代表未婚或已离异的成年人群,卡债族未能及时还清信用卡当月银行债务的信用卡持有人群,劈腿族代表感情出轨的人群。
xx链:冷链、产业链、传播链、传承链、传染链、资料链、资金链、增值链、数据链、市场链、价值链。此类新词新语表现出某一形象的一种关系,即连锁关系或链条关系。如传播链表示病菌传播过程的连锁关系,价值链表示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和服务等环节相互关联形成的链状关系。
xx吧:乐吧、酒吧、摇吧、歌吧、哭吧、网吧、话吧、氧吧、舞吧、痛快吧。这类词表示独具某一特征的地方。如:话吧代表为顾客提供长途电话服务的商铺,舞吧代表专门跳舞的娱乐场所。
xx门,此类词与其他类词缀不同,它不具备泛化义,而是特指某一极其突出的事件,一旦这一事件具有极大的震撼力且被多人熟知以后,便称之为“xx门”,它的突出特点便是一词表一意或一事。例如:监控门、电话门、解说门、骷髅门。其中,电话门指以意甲球队尤文图斯为首,意甲球队的控制裁判打假球事件,由于球队的电话被录音成为证据被曝光,被大肆报道,故称之为“电话门事件”。
网xx:这类词都与网络有关系。如:网卡、网协、网交、网恋、网银、网医、网评、网咖、网姐、网速、网剧、网游、网视、网络电话。
x手:替手、打手、枪手、写手。这类词表示熟悉或精通某一技巧的人。
大x:大户、大巴、大奔、大世界、大陆桥、大款、大放血、大派送、大撒把、大特写、大腕、大甩卖、大放送。这类词基本属于偏正型的类加式,表示某一形象、人群和事物“大”的特征。
一x:一本通、一窗式、一点通、一费制、一级棒、一姐、一卡通、一口价、一票式、一日捐、一体式、一元药、一长双责制。
吧x:吧台、吧员、吧女、吧文化、吧托、吧消费。
xx圈:文化圈、传承圈、微笑圈、提速圈、首都圈、经济圈、城市圈。
通过以上举例可以看出,附加式新词新语主要以“类”或“群”为客观表征对象。有反映某人群集体特点的,有表现特定区域性色彩的,有表示串联性循环特征的,有体现指定场所的,有强调动作程度的等等。
例如:COM表示商业机构的国际域名;3D表示三维;3G表示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AV表示视听系统;Band表示乐队;BBS表示互联网电子公告栏系统或电子公告服务;CEO表示首席执行官;DV表示数字影像摄录机;EMBA表示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FANS表示狂热的爱好者;High表示兴奋、情绪的高涨;IP表示互联网网络协议;IQ表示智力商数;KTV表示专营卡拉OK的娱乐场所;LCD表示液晶显示屏;Mp4表示数字播放器;PK表示单挑;Show表示展览会、展示;“9+2”指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5·12特指08年汶川大地震。
此外,还有字母与汉字组合构成的新词新语。例如:AA制、AB角制、ATM机、A货、BB枪、B超机、E路通、G股、IC卡、K歌、SIM卡、T型台、XO酱等等。
通过以上举例可以看出,一些英语词汇进入汉语后,便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从而构成汉语新词新语。同时,英语的渗入,加快了汉语新词新语附加式构词法的发展,壮大了汉语词汇系统,更是为汉语新词新语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也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新词新语变得更简洁明快。
新词新语是一种合理的语言现象,是社会与人类的语言发生共变产生的,它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符合人们创新的思路。对新词新语构词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词义,提高个体语言运用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发展本民族词汇系统,为现代汉语本身的发展壮大臂膀。
注释
①田宇贺:《当代汉语新词新语的构成方式及音节发展趋势》,载《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②朱立迎:《现代汉语新词新语构词法解释》,载《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
③太扎姆:《汉语新词新语及其规范》,载《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
④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载《语言文学应用》1999年第2期。
⑤胡伟:《新词新语的来源、特点及产生原因》,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2卷第1期。
⑥张翠敏:《汉语新词语词缀化趋势特点及心理基础刍议》,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叶蜚声,徐锵通.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斌.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周嘉彦,游汝杰.21世纪华语新词语词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亢世勇,刘海润.新词语10000条[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