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修辞的理论探讨

2014-03-31 03:19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同义变异语境

程 珏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

“所谓修辞学,就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的科学。”①修辞,简单地说是指有目的地对语言进行加工润色,以增强言辞或文句表达效果的艺术手法,以及在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而变异修辞在修辞学上占有重要位置。“变异”是与“规范”相对而言的。语言一方面是循规蹈矩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有一定的共性,受到种种标准的制约。这些标准可以使人们顺利流畅地进行语言交际活动,避免歧义和误解。另一方面,语言又是灵活多变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可以代表不同的意思,意义不同的词有时在同一个语境可以代表相近的意思。有时候为了达到更生动的交际功能,创造更美好的美学感受,会使用变异修辞,使言语艺术更具创造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变异修辞,“是有意偏离语言某方面的规范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的修辞活动。”②语言变异就是语言使用者为达到一定的交际功能和美学功能试图突破语言常规所产生的语言现象。英国评论家、语言学家雷蒙德·查普曼说:“变异不一定就是不合语法或者违背任何规则。变异可以仅是语法允许的可能范围内,比正常语言使用更进一步的结果。”③变异修辞可以很好地将许多无法用常规修辞方式来解释的反常表达出来。

然而从根本上说增强效果是针对表达同一意义的不同语言形式而言的,增强效果的手段即追求同义而不同形的各种手段。80年代初,林兴仁,王希杰就提出了同义手段的分析范式,王希杰先生对同义手段的评价非常高,他评价说道:“同义手段说的出现是80年代中国修辞学的重大成就之一,也是,80年代中国修辞学走向发展和大繁荣的重要原因或推动力之一。”④具体操作步骤是:话语有没有特别的地方,这个地方与什么构成同义结构,在这一组同义结构中为什么如此选择。下面我将利用这一分析范式,对变异修辞理论进行系统的探讨。

一 变异修辞如何变异的问题

看下面的例子:

①领“鲜”一步( 黄河冰箱广告)

②无“胃”不治的关怀 (胃乐胶囊广告词)

③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啊!秋天到了。(《秋天到了》)

④浑水可以摸鱼,浑水也不容易摸鱼(网络用语)

⑤你太有才了,真是大同中德小异(网络用语)

⑥白骨精:白领身份+公司骨干+社会精英

⑦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

⑧咱们明天见, bye-bye

⑨好宝贝的

⑩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屈原》)

以上几个句子,如果从修辞格的角度,有的可以指出采用了什么修辞格,而有的从常规修辞的角度则无法分析,如果利用同义手段从变异修辞的角度就比较容易分析了。下面我们就从语音、字形、词语、语法四个方面做一下简单分析。

1.字音变异。

如①中的“鲜”与领先一步中的“先”谐音,这里就使用了谐音双关、词语双解。既可以使我们想到黄河冰箱的保鲜效力大,又能让我们自然联想到该企业领先一步的企业精神。字音变异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字形变异。

利用汉字表意特点,由字形直接构成修辞,如③中将大雁南飞的队形说成是“人”字和“一”字的字形,属于字形变异,形象生动,引发读者联想。见运用字形的变异修辞可以使我们对所要描绘的事物有更形象的理解。

3.词语的变异。

(1)词形变异。

词形变异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在该词原有固定用法的基础上,为了特殊的需要临时扩展运用。这种扩展完全漠视词汇的构成规则,通过在固定词语、成语词语中插入某些成分,以求制造一种或幽默或讽刺的表达效果。例如上述中的④在“浑水”和“摸鱼”中加入别的成分,将成语拆开,⑤将“大同小异”变成“大同中德小异”,该词已经缺失了成语的本意,这样运用可以感觉到一丝玩笑的意味。词形变异地恰当运用,可以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同时可以让人新鲜精辟,赋予意味深远的效果。

(2)词义曲解(包括色彩变异)。

词的意义相对比较固定,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其能指与所指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它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及色彩意义己经比较单纯、固定,为光大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但是有时网络流行语会故意将词语的词义曲解,用独立的语素所包含的意思去解释原有词语,有时还会在语素中插入和加上一些其他成分,使之成为新的语素义的简单相加,以此赋予新的所指,利用新旧所指的强烈反差产生幽默或讽刺效果,通过此方法来深化语意。这类变异修辞与常规修辞中的讽刺、反语有点相似。例如上述中的⑥将白骨精一词拆分开来表达白领身份、公司骨干、社会精英,简练,新颖,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3)语域变异。

这种变异,有很多种,古语用于今语,方言用于普通话,外语词于用汉语,适用于甲事物的用于乙事物,语域发生变化,可以收到特殊的效果。如上述⑧中“咱们明天见, bye-bye”,就属于中西合璧的变异修辞,中英文都是表示再见的意思,但是两种语言的重叠使用,更显亲切,拉近说话者之间的距离。

4.利用语法因素变异。

(1)词性变异。

如上述⑩中“宝贝”一词的词性发生变化,由名词用作形容词,说明所指事物像宝贝一破常规词性范畴,任意活用的现象在现实生活语言中有很多,又如“你电话给我吧”等。

(2)词语搭配变异。

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有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除了在句法结构上要符合组合原则外,还要受到词义内容的限制,即指称范围要满足于搭配的环境,在语义上共有某种一致关系,还要遵从约定俗成的某种习惯,这类似于常规修辞中的通感。

如:寺院

金黄色的钟声

将夕阳击落

野草丛中(王润华《春》)

“金黄色”和“钟声”本不相涉,但从感觉上讲是有联系的。诗人把黄昏中视觉形象的夕阳和听觉形象的钟声联系在一起,把黄昏给人的一瞬间感觉立体化、流动化,凝练含蓄,新颖别致。

(3)语序变异。

改变词语在句中的常规排列顺序,或者说事改变句子成分在句中的常规位置,会产生两种修辞效果,一方面强调前移的部分,如上述⑩中将“鼓动”“咆哮”“闪耀”这三个谓语分别置于主语“风”“雷”“电”之前,借以抒发屈原满腔的怒火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另一方面,强调后移的部分,如上述中将状语“从心里、从灵魂深处”放到了中心语“喜欢”的后面,充分表的了喜欢的程度。

二 变异修辞的环境制约

1.原则性。

变异修辞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必须遵循修辞手段的基本原则:辩证原则,得体原则,功能原则。

2.环境适应性。

“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离开了语境,就谈不上同义手段的选择,更谈不到修辞问题。在修辞活动中,不管是对同义词语、同义句式、同义语篇的选择,还是对语体、风格的选择等,都是以语境为参考框架的,语境制约着同义手段的选择方式。”⑤第一,话言材料本身大多数是多义的,需要语言环境来加以区分和定位。第二,语言环境要求特定的语言材料同它相配合。

语境有语言内语境和语言外语境。

其中,语言内语境由上下文和语体、风格构成,同义词语、同义句子等的选择在语音、语义和结构三个方面都要接受这些因素的制约。变异修辞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有两种语言符号之间最重要的功能:一种是相连功能,一种是相离功能。具有相连功能的语言单位可以组合而成为一个新的更大的单位。例如:“人”和 “爱”可以组合而成为新的更大的单位:“爱人”和“人爱”和“人爱人”。具有相离功能的单位不能构成一个新的更大的单位。例如在名词“人”和副词“很” 就不能说:“人很”或者“很人”非语言语境包括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

语言外语境包括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相同的物理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必然会采取完全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对同义手段作出完全不同的选择,这样也就必然意味着会对同样的话语有不同的反应和评价。所以,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交际时候的文化氛围、民族文化的传统,都可以叫做交际的文化环境。 比如:不同文化中“爱人”称谓的不同含义。

三 变异修辞的功能

语言的表达功能都是通过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的。变异修辞的功能就是语言美的语用价值在语言运用中的认知映射。我这里将其分交表达功能、声韵功能和美学功能。

1.表达功能。

变异修辞作为一种修辞,是满足表达需要而产生的。张炼强在《修辞理据探索》中指出,“修辞理据无外乎逻辑理据和非逻辑理据。”⑥他认为变异修辞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本身的缺憾造成的表达上的不足需要有这种特定的手段去补救,而事实证明,这又是行之有效的。变异修辞是语言与思维的矛盾所促成的,可谓穷则变,变则通。这就是他所说的“无理而妙”。

2.声韵功能和美学功能。

在变异修辞中"人们常常追求语言的交际功能与美学价值的结合,即语言内在的音乐性,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以加强语言的感染。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轻松舒适的生活氛围成为众望所归。变异修辞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增加受众对修辞的注意力,从而对语言表达触发出一个愉快的,容易记忆的联想。变异修辞能达到让语言变得更为生动、便捷、直观的表达效果。总之,大量变异修辞的使用会让人类的话语交际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注释

①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6.

② 郑远汉.艺术语言词典[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③ 查普曼.语言学与文学[M].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8.

④ 王希杰. 修辞学新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317.

⑤ 聂焱. [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⑥ 张炼强. 修辞理据探索[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冯广艺. 变异修辞学[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2]王希杰. 修辞学新论[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317.

[3]张炼强. 修辞理据探索[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聂焱. [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5]杨彬. 网络会话的变异修辞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9.

猜你喜欢
同义变异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变异危机
变异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变异的蚊子
跟踪导练(三)2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