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拓展课电影视听说的实践与探索

2014-03-31 03:19艳,王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交际学习者语言

徐 艳,王 劼

(苏州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一 引言

中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外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大学英语作为我国本科教育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始终被放到国家战略地位的高度来重视;为适应国家对高等人才的培养需求,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此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文件,并于2007年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1]全国高校全面展开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从大纲的修改到教学模式的探讨等教改活动。而开设后续拓展课程成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能力,提高综合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也就是说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摆脱原先的精读课模式,以“多模态”为课堂教学理念,加强听说能力训练的比例,因此电影视听说课程的开设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二 扩展课程《英语电影视听说》的教学特点和优势

电影是人类伟大的影音综合艺术。《英语电影视听说》以应用语言学“情景式教学法”为理论支撑,以“多模态”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技术支持,以经典的英语原声影像资料为教学内容,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仿真的语言交际环境。与传统的听说课程相比,教学优势明显。

首先,原声电影中语言是生活的提炼和再加工,具有真实性、生动性、简洁性的特点,有助于为学习者创造逼真生动的交际环境,提供鲜活的语言素材,在会话模仿中提高学习者的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影片中活生生的语言素材和交际场景,能够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目标语及其语用功能的体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学习方式。经典电影综合了表演者的面部表情、体态和语态,调动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从而实现“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之间的融会贯通与相辅相成,帮助学习者提高对语言的表层语义和语用内涵之间关系的体会,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此外,电影作为综合艺术,不仅塑造多种艺术形象,还反映各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体现独具特色的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电影为学习者提供的包罗万象的文化大餐,是英美国家文化最丰富、最直观的综合再现,可以帮助学习者更为直观深刻地了解英语民族。既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异国文化、风俗,又能让学习者不用走出国门就能开阔眼界,体验世界的多元,具有更高的国际视野。学习者亦可以从各种类型的电影中汲取养分,学习到诸如乐观,坚毅,诚实,善良,坚忍等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的人所需要的品质。

可以说,《英语电影视听说》是一门综合了语言学习、语用知识学习和跨文化交际技能训练多种知识、技能的课程。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越来越为盛行,建立在其理论基础上的多媒体英语教学备受教育界人士的关注。由此,各大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扩展课程都开设了该课程,且开设以来受到师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三 《英语电影视听说》课程难点探索

尽管《英语电影视听说》课程与大学英语传统的听说课程相比,具有众多优势,因其独特的娱乐性、多变性、直观性等优势,深受学生喜爱,每次开课选课人数均在其他课程之上,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众多教师反映,上好这门课程并非易事,学生也有反映,一学期课程结束,除了断断续续看完课本安排的影片,从课程中的收获并不如想象那么多。“重语言,轻能力;重引入,轻实践”,以及教材编写的一些原因,导致该课程在实际教授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课过程虽有了表面的轻松愉悦,却忽略了将学习者真正带入语言本身。有了感官的刺激,却少了对内容的深刻感受。此外,虽然电影中的语言是真正原汁原味的英语,但是里面不时出现的习语、俚语、方言和对所处的文化背景缺乏更深刻的了解都会造成学习者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避免将一个活生生的综合语言文化课程沦为课外活动般的电影放映室。

情景教学是现代化多模态教学模式下崭新的教学尝试,有积极明显的优势,如教学形式生动多样,同时也有课程本身不可回避的一些缺陷,对于教学组织者和执行者而言,充满着挑战,需要从课前影片选择及课堂活动设计、课后作业的安排上入手,尽量减少或者消除它的消极影响。

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多数经典英文影片,都有复杂的情节,学习者要听懂对白并且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对话的含义,有一定的难度,更不要说能够迅速掌握真实语境中出现的专业词汇、生僻词汇、俚语、俗语、习语等具有文化特色的表达法。此外,在观影过程中,要迅速深刻地了解影片中的社会、文化及历史背景知识,对教师和学习者而言同样充满挑战。因此,如果只是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电影从头到尾播放一遍,提出若干关于影片情节的问题,实际的教学效果往往是学习者观片时热情高昂,观片后却因为并未吃透所有内容,看得似懂非懂而打击进一步深入讨论的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为语言上的障碍,学习者词汇量的局限性、听力水平有限,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理解能力低下。此外,如果分课时播放影片,或者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剩余影片的观看,将打断电影的自然节奏,破坏影片的整体性,同时容易使学生失去耐心和赏片热情,感觉支离破碎,无法前后连贯,影响理解。教学实践方法建议如下:

1.挑选恰当的教学素材。

课堂教学所播放的影片,应时间适中,难度适度,情节相对简单、生动有趣,同时能够反映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理念,体现良好的趣味性、思想性及艺术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影片应该发音清晰并且语速适中,这样才能确保学习者容易切入和理解。另外,影片中的人物角色应该个性突出,语言鲜活有特点,人物间的对话要能充分体现交际语境中人物的语言特色,这也为教师安排后续的课堂活动提供更大空间。最后,影片要尽量涵盖多种题材,比如社会问题、传记、友谊、爱情、历史等,既可以使学习者接触到各种场合的交际用语,又能向学习者展示百态人生。

笔者所在高校开设大学英语后续拓展课程时,选用教程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写并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扩展系列教程语言文化类教程《英语电影视听说》。[2]教程共分家庭生活、跨文化视角、社会问题、历史等八个主题,选择的个别影片如《喜福会》和《特洛伊》等存在片长问题,无法在两课时内集中一次性观赏完毕。好在该教程在每单元另有同类主题影片推荐,授课教师可以从中挑选片长更为合适的影片在课堂放映,自行设计相关的课堂练习,以电影语言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为设计理念,帮助学习者在观片前后对影片中运用的语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人文理念进行更为深刻的学习。另外可以在课程开始之际,以小组活动形式,要求各组在课本设定主题之下,做同类主题影片的推荐演讲,并完成相关课堂练习的设计。

2.课堂活动的设计。

具体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运用建构主义与情景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更为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活动,因为影视教学具有视频、音频、互动、实时等多种感知优势,教师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学习环境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指导英语影视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习积极性,使已有的认知获得发展和再建。[3]“语言必须在情景中呈现和练习”是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Harold Palmer)和霍恩比(A.S.Hornby)提出的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的主要特征,强调学习英语必须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意即使用语言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情景。[4]同传统教学法相比,情景教学法除了强调教学生掌握语言结构外,更加注重能力的掌握和在情景中习得语言。心理学相关研究亦证明,学习者如果使用听觉和视觉两种手段,获得的能够记忆的知识将从单种手段的15%和25%上升到65%。[5]英语电影视听说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工作富有挑战性,因为该课程在原先形式单调的听说教学模式基础上,扩展了教学空间,为学习者营造仿真语言交际环境、增加了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使得语言能力较强的学习者得到了全方位充分的实践练习机会。

因此,进行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首先将学习者分组,布置任务,要求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承担自己的工作,通过与组员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堂观影前后,教师不妨为学习者设计一些活动,如经典片段赏析、重要情节探讨、背诵经典对白、写观后感和影评等,从而为学习者在语言、文化和影片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使他们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

授课教师在放映影片之前应该对影片背景进行介绍,尤其是和学习者生活环境、宗教文化距离较远的影片,一些带有时代印记的背景知识介绍显得尤为必要,这样的导入活动,既能够帮助学习者迅速理解影片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故事简介和拍摄花絮,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灌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对于过长的影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在不影响对影片主题理解的前提下,将影片拆解成几个重点片段。教学活动以课时为单位,每课时观看重点片段后,进行一次课堂活动,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电影中的语言信息,如高频词汇、常见表达法、习语、俚语的使用等。目的在于结合观影,帮助学习者掌握这些鲜活的语言素材。该活动可以以学习者独自完成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还可以只提供影像画面,关闭音频输出,并遮挡对白字幕,由学习者根据影片情节的发展,推测角色说话的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达到训练口语能力的目的。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旨在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同时锻炼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对于影片中习惯用语的总结和讲解,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美国语言学家克莱森(Krashen) 指出:语言习得者应该被输入可理解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习得语言, 而理解信息是语言习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6]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观影后,教师把影片中有特色的表达法进行整理,尤其是词汇字面意义与汉语差别明显的用法挑出来给学习者重点讲解,而这些表达法都是学习者平时想不到的地道的英语表达。也可以由学习者在观影过程中自觉做笔记,将这些习语进行整理,便于课后复习及会话练习。通过这样的词汇实践,学习者反映通过这样的环节看电影学习,能够让他们学到地道的表达法,而不仅仅是影片的情节。

3.课后作业的设计布置。

语言的输入、吸收、产出过程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Jeremy Harmer[7]提出了“输入, 练习与输出之间要平衡”的教学主张。他认为首先要让学习者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通过听觉和视觉大量感知语言材料,多看、多听、多读来接触和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形式结构和交际功能;其次,要让学习者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的知识在多种活动中反复操练、消化、加工,使之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内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最后让学习者将贮入的语料和知识重新组织,在新的交际情况下以口头或笔头方式表达出来,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有效地交流信息。输入、吸收、输出这三者密不可分,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英语电影视听说教学实践中,影片中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大量的习语通过电影情节反复对学习者浸润,使得他们逐渐将其吸收并内化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习者有机会将观影过程中接触的大量习语、表达方式等运用到日常交际活动中。

课后作业的设计理念应该以培养学习者发现式、探索式、协作式的学习习惯为指导,对课后任务各环节做出精心设计与安排,充分考虑学习者因素,着力激发学习者的主人翁意识与自主创新潜能,并通过教学任务类型的新颖多样性和语言文字解码的丰富深入性加强学习者的认知投入程度,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能力及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朝着自主化、个性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任务类型应灵活多变,以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降低学习者的心理负担,使学习者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下面以影片《the Devil Wears Prada/时尚女魔头》为例对课后作业设计进行说明,并阐述其教学实现的可操作性。故事女主人公的两次面试正好贯穿影片的开始和结束。因此,如何进行成功的面试可作为课堂讨论的重点。教师在播放相关面试片段前,可以根据影片场景,让学生思考面试中应试者有着怎样的言行举止才能使其获得成功,并模拟interviewer和interviewee需要的英语进行对话,然后要求学生在观看片段时仔细观察和思考,对自己刚才的回答进行完善补充。并且,教师让学生总结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给招聘者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招聘者在招聘过程中注意应试者的哪些特质,如何迅速判断应试者是否适合相关岗位的需求。根据师生总结的要点,由学生当场进行操练,教师可以根据他们语言、举止的表现给出点评。由问题到思考到验证到操练,将学习者真正带入到语言学习的情境中,实现语言和素养的双提高。

此外,课后布置的书面作业形式一样可以灵活多变,可以要求学习者个人以影评的形式发表对整部影片的看法,或对影片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角色或情节做描述和评论,可以要求学习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编剧或者导演的身份为影片写作前传或者后续剧本。可要求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复述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给角色配音或者介绍相同主题系列影片。如对《Troy/特洛伊》这一战争题材的影片观影结束后,小组活动有同学介绍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和经典故事,也有同学做了历史上因女人而引发的战争系列以及女人之间的战争系列等影视作品介绍,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视听说作为大学英语扩展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遵循人脑记忆规律,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等二语习得学习理论,能够为外语教学提供生动而逼真的情景和环境,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操练并掌握在不同语境中准确灵活运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领略中西方文化差异,从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语言素质和综合修养。总体而言,将原声电影引进到大学英语课堂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平台,改变了大学英语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听说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使英语听说教学化难为易,教师应不断探索研究,积极利用它为大学英语扩展课程服务。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徐志英.英语电影视听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1997(3):3-9.

[4]傅琳.大学英语影视教学的实践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2007(6).

[5]Herron C, Hanley J, Cole S. A comparison study of two advance organizers for introducing beginning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4):188-198.

[6]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Lond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188.

[7]Harmer,Jeremy.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83.

猜你喜欢
交际学习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