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转型期中“中国精神”的弘扬

2014-03-30 19:56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转型期弘扬

魏 婷

(1.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2.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0 引言

转型,是指事物从一种运动型式向另一种运动型式转变的过渡过程。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转变的过渡过程。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期,其中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一是结构转化,即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等都在发生转化;二是机制转换,即当前中国社会的利益分配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沟通机制、社会流动机制及社会保障机制等也都在发生转换;三是观念转变,即随着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化和机制的转换,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转变。那么,在价值观念发生急剧变化的转型期中,中国民众迫切地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来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本清源,中国精神的弘扬问题再度摆在研究者面前。

1 社会转型期中,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困惑

2011年8月8日,凤凰卫视节目《媒体大摄汇》播出“中国人的五大特色揭示中国社会病态”,其中总结了五大病态:第一,不愿意为朋友的成功鼓掌,却愿意为陌生人的悲惨来捐助;第二,不愿意为强者援手,即使这个人做的目的是对的,目标是对的,但是也不搭把手,却愿意为弱者的妥协流泪;第三,不愿意为规则的执行所累,却愿意为潜规则的适应受罪;第四,不愿意为共同的利益奋斗,却愿意为社会的不幸怒骂;第五,不愿意为长远的发展谋幸福,却愿意为眼前的小利冒险。

有学者写了一篇文章直指中国进入“仇恨式”社会,“我们仇官、仇富、仇不公”,“自焚、愤怒、爆炸、报复,这些事件频繁发生,恰恰是‘仇恨式’社会形成的最外在体现。”的确,翻开报纸不难发现如下新闻,比如2010年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2013年山西省委爆炸案、2013年首都机场爆炸案等等,这些报复社会的行为与整个社会转型带来的急剧变化有密切关系。当然这只是一些极端个案,不能在审视过程中以偏概全。归根结底,当代中国人陷入精神迷失困惑的主要原因是崇高信仰失落、信仰标准紊乱化、道德滑坡、意义丧失。

庆幸的是,我党高层对目前的社会精神困惑早已警醒,并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中国梦在全国形成舆论热潮,重振中国精神成为唤醒民众的契机和强大动力。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其中,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而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无疑,中国精神在中国梦的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2 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①韩玉凤,张国林.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职业,2010,3:1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求生存、图发展、谋振兴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民族品格、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情怀的总和,是绵延数千年并沉淀于中国人民血液之中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支撑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不朽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②鲍振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国精神.文化月刊,2010,9(5):9.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新华网.2013-3-17.在上下5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这些传统包括:1、聚合。中华民族拥有比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更强的凝聚力。2、厚德。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是中华民族的最大特点。3、包容。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改造。4、勤俭。古人所推崇的节俭,不仅是指贫穷境况里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的要求和选择,更是指小康乃至比较富裕条件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5、克己。它是儒家文化里调和群性与个性的方法论,也是儒家反对权力集中或专政权力的一种立场。6、坚韧。这种文化的韧性保证中华民族历千年而不敝。

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谐统一的有机体。2014年3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在政协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行为准则,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周文彰谈到,摆在面前的共同任务,就是要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治理中,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转化为社会核心价值文明风尚。①肖春阳、李慧.周文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 2014qglianghui/2014-03/10/content_17336698.htm

3 中国精神在社会转型期中的与时俱进

3.1 中国精神具有反思、自省的特质

自省思想是中国儒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修养方法,它要求人们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辨察、修正其中的丑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儒家认为,自省的目的在于塑造理想的人格。自省不仅是对人的发展十分重要,对精神发展来说更为重要。随着社会转型期的来临,各种矛盾日益凸显,作为一股强大意志的中国精神,也在不断反思及自省。

在转型期内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精神滑坡、见利忘义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历史责任。精神自省是一种精神的反思能力和科学态度。中国精神几千年来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因为中国精神内含一种不断反思和自省的能力。只有保持自省的态度,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同世界各民族和文化的对话交流之中,吸取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和优秀精神财富,才能使中国精神保持与时俱进、继续发展的创造活力。

3.2 中国精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中国精神不是一种狭隘封闭的精神,而是开放创新的历史性精神。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必然会遇到此前未曾料到的新问题,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武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人必须要学会适应变化,“变”又意味着“吐故纳新”。幸好,中国精神是兼收并蓄的,是建立在中国人开放性的思维、广纳博采的态度、放眼四方的广阔视野与博大胸怀以及以我为主的基础之上的。

比如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是它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它的核心。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一种青春的赞歌。比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精神,它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比如改革精神,它指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勇气。改革精神,吸引和鼓舞了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和开拓者,是民族精神最闪亮的部分。

4 如何在社会转型期中弘扬中国精神?

4.1 从精神层面来说,应该遏制中国文化断层的态势

文化断层是指期望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与现实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中国精神的弘扬,离不开中国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和基础。转型期以来,我们国人的思想受到外来思想很大的的影响,尤其是年轻的一代过于盲目,甚至于把中华民族自己的优良文化传统都给淡忘了,不少年轻人还有浅薄无知的哈韩哈日思想,照此下去,何谈在国际社会中弘扬中国精神?当前,对于中国精神的诉求带来了国学热的现象。对此,应该客观看待,人们既要学习民族的历史、道德传统和文化,但也不能搞复古主义,回到过去也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

4.2 从制度上着手,保障中国精神的弘扬

制度就是规程,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践行中国精神要持久深入的弘扬就必须用制度作保证,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和健全完备的监督保障机制。

首先,在各省一级层面上,要制定和建立“践行中国精神促进制度”;各市单位应当制定和建立相应的实施制度和办法,从而确保“践行中国精神促进制度”等的贯彻落实;其二是建立“践行中国精神”活动监督机制,从而确保“践行中国精神”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其三是建立“践行中国精神”活动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这项活动向前推进。

实行年度评选表彰制,在全国广泛开展评选活动,将评选结果在媒体上公示和宣传。这样,一方面,是让公众对典型公信度的认可,另一方面,是让公众了解每年度评出典型的事迹情况,更重要的是引导公众向典型学习,为进一步开展“践行中国精神”起到推动作用。

还要建立健全“践行中国精神”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确保“践行中国精神”活动持续、有效地向前推进,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4.3 落实到行为层面,应该着重做到以下三点:

4.3.1 加大媒体弘扬中国精神的力度

在社会转型期中,处于传媒包围下的社区、社群,在相当程度上,其精神品位、价值诉求,取决于或部分取决于媒体的价值取向。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的前进和进步中,人们诱惑很多,如何引导公众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成为媒体的一种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些道德模范正是承载了中国精神的坚强脊梁。一段时期以来,“最美事迹”在各类媒体上频繁涌现,“最美”在媒体的宣传下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媒体宣传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热烈互动,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主动传播和弘扬正面的信息;政府和社会自主自为地对“最美人物”进行表彰和奖励,强化了“最美”效应,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共鸣。媒体是沟通国家意志与社会意志的桥梁,媒体的引导能够为中国精神的弘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3.2 加强针对青少年的相关教育

儿童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全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素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深刻理解和把握公民道德建设鲜明的指导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方针原则,抓住儿童和青少年这一重点人群,从小给他们灌输中国精神的精髓,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落实到细节,就需要抓好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当代中国精神塑造的主渠道。

4.3.2 重视在国际社会中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一个国家只有坚持践行自己的国家精神,才能在全球化时代真正强大起来。在国际竞争中,我们要以中国精神作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精神力量和发展标志。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中国故事来弘扬中国精神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但是,在转型期中中国社会难免会出现很多弊端,这对于本来就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西方主要媒体掌握着国际舆论的主导话语权,他们会“习惯性”地给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设置巨大障碍,大幅抵消我们发出中国声音的力度、广度和效度。所以,在国际社会中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真实是最有效、最能打动国际受众的利器,也有利于消除误解、促成平等交流。其次,真实的中国故事还应该是全面客观的,它既包括美好的前景,也包括自身的难题;不仅讲大人物的故事,也要展示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不仅描绘出中国的发展成就,也折射出发展带来的挑战。这样,中国精神在国际社会中的弘扬才会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1] 何显明.论当代中国精神形象的塑造[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12(3):70.

[2] 陈卫强.“最美现象”就是中国精神[J].杭州,2013,12(7):32.

[3] 李明泉,向荣,肖云.中国精神:历史内涵与主体性建构[J].中华文化论坛,2012,12(3):14.

[4] 李永奎.构筑中国精神[J].决策与信息,2003,12(7):15.

[5] 张汝金.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正能量[J].理论学理,2013,12(5):20.

[6] 鲍振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国精神[J].文化学刊,2010,12(5):9.

[7] 李辽宁.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4):31.

[8] 邹诗鹏.中国精神的历史生成及其时代呈现[EB/OL].http://www.sxdaily.com.cn/n/2012/1120/c66-5016766.html,2012-11-20.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转型期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