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2014-03-30 19:27李晓筝
关键词:京华烟云京华烟云

李晓筝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5)

林语堂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他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己任,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并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华文明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他的作品主要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中国人》、《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红牡丹》、《女子与知识》等。在众多的作品中,《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小说作品中的翘楚。在《京华烟云》中,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林语堂凭借着对女性的敬爱和尊重,把女性人物推到人生的前台,表现其鲜活的生命,张扬其独特的个性,将女主角塑造得纯净而真实。虽然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性格不同,接受的文化和教育也不同,但无疑均是“美”的化身。她们自然脱俗,聪慧灵巧,坚韧细腻,忠贞柔顺,具有奉献精神。这些女性身上散发出理想化的光芒,体现出林语堂对女性由衷的喜爱、赞叹和崇拜。

一、林语堂的完美女性观

(一)林语堂的女性审美观

林语堂说,一个女子应该温良恭俭让,深谙礼仪,举手投足轻柔贤淑,对夫君从而不愚、顺而不谄。夫君若是文人墨客,便与之同游山水,尽享自然之乐;夫君若是普通男子,便与他勤俭持家、相夫教子。这样的女子恬淡隽永,如芝兰香草,如蓝田暖玉。《京华烟云》中的木兰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女子。林语堂曾经说过: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在《京华烟云》中,他形容木兰“美如满月”,“除去她眼睛的迷人及低沉的音乐美,她的身段儿窈窕,令人目迷心荡”,“喜爱身材高一点儿的,觉得她够高;喜爱身材矮一点儿的,觉得她够矮;喜爱体态丰满的,觉得她够丰满;喜爱削瘦一点儿的,觉得她够苗条”[1](P337)。无疑,木兰的外在形象符合所有男性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期待。其实,一个女性真正的美不仅体现在她的外表,更重要的还在于她的行为举止和精神气质所折射出来的内涵美。所以,林语堂对木兰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很全面的书写。他作品中的木兰知书达理,尊重长辈,礼待下人,生活富裕却从不嚣张,饱读诗书却从不炫耀。由于她是在充满智慧和知识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具备传统文化所要求的诸如勤劳、知礼、谦卑、克制等美德;由于受父亲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影响,从而得以自由健康地生活与成长:长一双天足而不裹脚;会吹口哨、会唱戏;懂得收集古董,会鉴赏“甲骨文”;由于接受了一些先进文化和现代教育,所以自然脱俗、坦荡洒脱,相信男人和女人应该是平等的;婚后,更是以与人打交道的豁达、真诚、热情,成为府里上上下下都佩服的当家女主人。总之,由于自然的热情,渴望和追求美的事物,木兰的性格非常健康、完美,拥有与曼娘纯真、温暖的女性友谊,拥有与孔立夫真诚、美好的异性情谊,拥有与父亲、母亲、姐姐、妹妹以及和他们的孩子们的深厚亲情,拥有幸福的婚姻,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没有留下太多的遗憾。纵观木兰的一生,她是充满天赋的、心胸宽广的、无限热情的、勇敢的、洒脱的。林语堂在打造木兰形象的时候,载之旧的和新的文化,使之成为一个集传统和现代精神于一身的女性形象:既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又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林语堂的女性理想职业

林语堂在《婚嫁与女子职业》中写道:女性“最好的职业是婚嫁”,“在中国,女诗人李清照也是嫁了丈夫,解决饭碗问题,才能做出好词来”[2](P18)。可见,婚姻对于女子来说至关重要。林语堂认为,女性应该集温顺乖巧的女儿、忠贞柔顺的妻子、坚强无私的母亲于一身,否则便是失职。对于女性来说,最好的归宿是结婚并生儿育女。如果丈夫善解人意、懂得体贴呵护,那么女性就算得到了幸福的婚姻。如果丈夫不爱自己,女性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慧灵巧、贤良坚强争取到丈夫的爱,这样的女性也是幸福的。在林语堂心目中,男性在女性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是女性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女性的独立则是相对的,因此,对木兰形象的塑造,虽然强调了她出色的天赋和人际沟通能力,但这些也只是为了维护婚姻和家庭的需要。所以,虽然木兰和立夫在一起时,感到全身心的快乐和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但是她仍然明智地放弃这份感情,以道家乐天达观思想为指导,努力经营和维护与荪亚没有爱情的婚姻,最终以自己的宽容、善良、聪明、智慧,赢得了丈夫的支持与信任,获得了婚姻的和谐。在林语堂看来,对于女性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爱情,而是可以使女性感到幸福美满的婚姻。婚姻中的女性应该温顺、谦卑、忠实,具备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是传统的重男轻女的价值观的期望,林语堂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抒写了女性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林语堂认为,一个聪明的女人不仅能够使自己婚姻幸福,而且还能够恰当处理好自己和异性朋友的关系。木兰与孔立夫相知相爱却阴差阳错、失之交臂,但他们不仅各自婚后生活美满,而且两人婚后仍然相知相助,保持了一生情谊。总之,木兰思维自由、聪慧勇敢,有眼光、有能力。虽然儒家学说使她精通实务、享受生活,但道家思想却使她超越世俗、懂得聆听内心的想法。而回到家庭和婚姻中的木兰却依旧只会做妻子、母亲和女儿,用真诚的爱、包容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对待生活。

二、林语堂女性崇拜探源

林语堂崇拜女性,在作品中塑造完美的女性形象有源可查。从出生到逝世,林语堂受到了好几个女人的深刻影响。首先是母亲杨顺命。林语堂曾这样叙说母亲:“我有一个温柔谦让天下无双的母亲,她给我的是无限无量恒河沙数的母爱”,“这源泉滚滚昼夜不息的爱,无影无踪,而包罗万有。说她影响我什么,指不出来,说她没影响我,又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我长成,我成人,她衰老,她见背,留下我在世。说没有什么,是没有什么,但是我之所以为我,是她培养出来的。……这无限量的爱,一人只有一个,怎么能够遗忘?”[3](P26-27)所以,母亲是林语堂女性崇拜的起点。其次,他生命中另一个重要女性是他的二姐。二姐在出嫁那天,给了林语堂仅有的四毛钱,并教育他要好好用功读书,这一教诲成为林语堂一生不断追求上进的动力。二姐拥有乐观的性格、出众的外貌,但不幸出嫁不到一年就因病早逝,去世时尚有7个月的身孕。直到晚年,林语堂仍对这位早逝的二姐念念不忘,可以说,这是林语堂不断关注女性的初始动机。陈锦端,是林语堂一生钟爱的女人,她有天赋和美感,充满灵性,由于门第差异,他们两人没能结婚,但直到80岁,林语堂仍然对她痴迷。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是他关注女性、探究爱情与婚姻关系的又一契机。再有就是他的妻子和三个可爱、天真的女儿,她们给了林语堂无限欢乐和温暖,成为林语堂关注女性的又一源泉。总之,林语堂生命中的这些女人有着不同的美德,这些美德又以不同的方式渗入到他的灵魂,因此,林语堂对女性有一种天生的崇敬之情。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如老庄哲学中的“母性崇拜”和《红楼梦》也对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影响比较大。此外,林语堂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妇女解放运动”,又在女权主义运动盛行的美国居住过数十年,翻译过《女人的知识》、《易卜生评传》和《茶花女》等提倡妇女解放的作品,对女性解放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作品中,林语堂能够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关心女性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三、林语堂女性观的局限

(一)林语堂的男权意识

在中国传统社会,男人一直活跃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并执掌着所有的权力,要求妇女“未嫁从父,嫁后从夫,夫死从子”。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林语堂对此难免会受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虽然男性处在相对边缘化的位置,但男人的权力和威严其实并没有减弱,他们仍然是家庭的核心和象征。《京华烟云》中木兰的父亲姚思安是一个道家哲学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并经常使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顺从天命”的观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正是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具有隐忍、牺牲精神和报恩思想的木兰没有进行任何斗争就轻易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人,牺牲掉自己的爱情,服从了父母为她安排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所以,即使姚思安把当家的权力交给妻子,其实他作为一家之主的影响力仍然巨大。同时,在中国的家庭,即使女性在家庭事务上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她实际上仍然是在行使“丈夫的权力”,扮演的也是男主人的角色,她们处理所有的问题,也都是以维护家庭秩序为最终目标。在《京华烟云》中,姚太太对家庭的管理就是这样,她盲目地为“夫权”服务,却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已化身成为夫权制的奴隶。纵然是林语堂心目中的完美女性木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行使的也是家族所授予她的“夫权”,只不过她的管理更加民主化、更加人性化,从而更得人心罢了。所以,不管是让男性自己出面来操纵女性、影响女性,还是用其代言人来行使统治的权力,林语堂其实都没有能够摆脱意识深处对男性立场的维护。

(二)中西文化冲撞下反封建的不彻底

林语堂是一个有着中西文化背景的作家,中西文化的冲撞在《京华烟云》中的曼娘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曼娘,一个浑身散发着东方传统文化美德的女性,在作品中却是一个让人极度惋惜的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的人生也彰显了封建伦理思想的顽固与可怕。在曾家老祖母的安排下,曼娘从小许配给他的长孙曾平亚。在情窦初开的日子里,她与平亚遵守礼仪,谦虚自重。当平亚病危时,她“冲喜”嫁入曾府,想要挽救平亚的生命。但结婚没几天,平亚去世,一个年轻并且美丽的女孩从此开始了处女寡妇的生活,并且坚持着为死去的丈夫守身如玉、终身不嫁。曼娘虽然生活在封建家庭,但并不喜欢迂腐刻板,所以是一个很矛盾的人。这种矛盾其实也是作者林语堂自己的思想矛盾。在意识形态上,曼娘顺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为了迎合社会规范,她拼命压抑自己的愿望;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她会有与社会相冲突的做法。对既是弟媳、也是好姐妹的木兰的潇洒,她虽然有时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没有表现出异议,有时也很欣赏,甚至有时也有参与其中的喜悦。所以,曼娘的形象其实体现出作者女性观的矛盾性:一方面,受西方文化独立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他同情曼娘的不幸遭遇,以此反映他对封建传统旧道德的痛恨;另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又极力讴歌曼娘顺从的美德,对她的善良温顺、美丽坚贞津津乐道。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林语堂始终跳不出男人立场这道门槛。

四、结语

通过《京华烟云》可以看出,林语堂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多姿多彩、引人入胜。不过,林语堂在作品中用他的审美理想塑造的女性形象显得过于理想化、过于完美,契合了男性潜意识深处对于女性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期待,不经意间留下了男权中心文化的痕迹。而林语堂认为“女子最理想的职业是婚嫁”的思想又折射出男性潜意识深处的男性霸权意识。可见,林语堂虽然相当程度上超越了男权主义的制约,但仍不能跳出男性立场的局限性,不能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男权社会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林语堂对女性的尊重和崇拜势必会促进人们对整个女性群体的关注,从而促进“男女平等”的女性观的发展进步,最终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1]林语堂.京华烟云(上卷)[M].张振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

[2]林语堂.轻风茗月品女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辉.林语堂自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京华烟云京华烟云
山西药茶香飘京华
红色京华
烟云几许著苍山
从文化缺省补偿角度看《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的复译
探究林语堂作品落后女性观的原因
论《京华烟云》人物的命名方式
京华清明记忆
物质文化在《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
茶山烟云
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