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焦作现象”时期焦作旅游发展研究

2014-03-30 18:46
关键词:云台山焦作太极拳

毕 剑

(河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后“焦作现象”时期焦作旅游发展研究

毕 剑

(河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焦作1999年创造性地提出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城市战略目标转型,由于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在旅游发展上取得骄人业绩,被旅游界誉为“焦作现象”。在后“焦作现象”时期,焦作过分依赖云台山发展旅游的不利因素逐渐显现。后“焦作现象”时期,在继续大力推进云台山旅游发展的同时,可借助云台山积累的人气,充分依托焦作太极拳文化、“南水北调”水资源和城市旅游资源,全面提升太极拳文化旅游的内涵、档次和水平,充分体现太极拳文化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度挖掘怀药文化和瓷文化,推动焦作旅游全面可持续发展。

后“焦作现象”;云台山;太极拳文化;旅游发展

焦作作为一座曾经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城市,在面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时,于1999年创造性地提出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城市战略转型目标,经过政府及民众的不懈努力,闯出了一条具有焦作特色的经济转型之路[1],焦作旅游获得了超常规发展速度,焦作也从“黑色煤城”迅速成长为绿色旅游城市[2]。“焦作现象”作为我国旅游发展中口碑式传播的独特模式,得益于焦作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以政府主导、创意营销为重要策略,成功打造了云台山这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景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焦作旅游在全国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游客接待量也在持续上升。不过随着各地旅游业“井喷式”迅猛发展以及我国旅游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尽管焦作旅游依然持续推进,但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其旅游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也逐渐显现,“焦作现象”时期创造的较高影响力正逐渐被“留坝模式”、“张家界模式”等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所遮蔽,因此焦作旅游业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后“焦作现象”时期。

目前对于“焦作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焦作现象”本质解读[3-4]、对“焦作现象”的反思[5-8],以及从“焦作现象”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1-2,9-13]等方面,针对后“焦作现象”时期焦作旅游发展的探讨则较少见到。

一、后“焦作现象”时期焦作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云台山一“山”独大不利于焦作旅游全面发展

焦作从一座煤城转变为绿色旅游城市,与焦作优美的自然山水关系密切,也正是基于云台山壮丽的山水景观和焦作的优质旅游服务,“焦作山水”和“云台山”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不可否认,从“焦作现象”被大家认可以来,云台山对焦作旅游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峡谷奇观,河南云台山”旅游主题口号、“云台山号”北京至焦作定期旅游专列以及201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8届的“焦作山水旅游节”正式更名为“云台山国际旅游节”,都深刻反映出焦作市委市政府对云台山所寄予的厚望。事实上,云台山作为太行山脉的山水景观,不具有唯一性,其周边的八里沟、秋沟、万仙山、太行峡谷等景区的山水景观并不逊色,并且发展势头强劲。

另外,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由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峰林峡等五大景区共同组成,由于焦作市对云台山过度支持及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以“云台山”命名,致使云台山景区一“山”独大,更多游客只认识“云台山”,其他景区都处于云台山的旅游发展阴影之下,其知名度偏低,旅游发展相对迟缓,旅游效益不甚明显。

“焦作现象”尽管是中国旅游业界一个成功营销的范例,但也必须看到焦作过于钟情云台山并不利于其旅游全面发展,甚至会阻滞其他景区及其他旅游资源对焦作旅游发展的贡献作用。

(二)太极拳文化旅游发展不够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强身健体的独特作用,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目前在全世界练习太极拳者大概有1.5亿人[14]。焦作温县陈家沟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不仅温县和陈家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太极拳文化旅游,焦作市同样应该利用其地级市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来推动太极拳文化旅游的发展。

从1992年起,温县先后举办了5届国际太极拳年会,2000年起改在焦作市举行,并更名为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每两年一届;2005年又更名为由中国武术协会、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举办的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但多次与焦作山水旅游节合并举行,严重影响了其知名度和认可度。

长期以来,由于过于专注于对云台山的旅游发展,焦作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太极拳文化的开发,太极拳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尚未在旅游产品中得到充分体现[15]。尽管在2008年焦作市政府意识到太极拳文化旅游开发对温县乃至焦作旅游发展的重要价值,但毕竟云台山占据了太多的注意力,致使太极拳文化旅游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温县陈家沟作为太极拳文化的发源地和重要的场景再现地,事实上并没有太多可供凭借的旅游资源,更没有美感可言,与同是河南的少林文化重要凭借地少林景区具有较大差距。近些年湖北武当山、河北邯郸广府对于太极拳文化的开发已远远超过焦作。

二、后“焦作现象”时期焦作旅游发展路径

(一)以云台山为龙头,持续提升“焦作山水”的影响力

“焦作现象”时期云台山取得了不俗业绩,其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在旅游业界和学界都具有较高的影响,目前云台山在旅游者心目中依然是重要的选择。经过十多年的旅游发展,云台山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等方面都走在同行业前列,因此必须继续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龙头和吸引力,推动“焦作山水”旅游的全面发展。

尽管云台山因兼具北方山水和丹霞景观取胜,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其他四个景区也各有特色,其中青天河以“水”取胜,神农山以“神农文化”、“白鹤松”见长,并且目前青天河、神农山与云台山一样同为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和5A级景区是游客旅游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可充分利用世界地质公园与5A级景区的广泛影响力和关注度,借助云台山的客源人气,适当倾斜旅游发展政策,以旅游套票、双向营销、互动营销等形式推动其他四个景区的市场美誉度和认可度。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五大景区的共同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云台山景区旺季的旅游压力,同时也能以“组团”模式全面提升“焦作山水”旅游影响力。

(二)以太极拳文化为依托,全面提升太极拳文化旅游品牌

1.积极发展太极拳文化旅游

在焦作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焦作山水”对于提升焦作旅游品牌形象和推动焦作旅游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完成了焦作推动旅游业起步发展的历史使命,当定位于叫响全国、享誉全球的视角,高知名度的太极拳文化给焦作旅游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依靠[6]。目前,文化旅游正成为全世界重要的旅游发展方向,焦作旅游发展需要突破原有仅依靠云台山的单一思维,在温县陈家沟恢复太极拳文化场景,利用电影《太极Ⅰ》、《太极Ⅱ》的影响力,积极推动太极拳文化的创意营销,全面提升太极拳文化旅游的内涵、档次和水平,充分体现太极拳文化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

“焦作现象”时期焦作旅游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单一依靠自然旅游资源并不能使焦作的旅游影响力得到充分展现。焦作拥有云台山及太极拳两项具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这两项旅游资源就像是蝴蝶的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同时舞动才能使蝴蝶翩翩飞翔,“焦作现象”时期仅仅依靠云台山的资源优势可以使焦作旅游业在短时期内快速发展,但这一“单舞模型”并不能保证焦作旅游的长远和整体发展,必须借助太极拳文化这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两只翅膀同时舞动的“舞蝶模型”。

2.“南水北调”与太极拳文化完美结合

焦作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唯一一个穿城而过的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作为地方政府需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目标来进行规划“南水北调”焦作市区标段的旅游功能。

焦作是一个地表水严重缺乏的依山城市,市区没有一条常流型河流,城市景观相对单调;“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变焦作城市文化意象,突显水的流动美感。城市文化意象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指的是一座城市在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集合了地域特点、人文风俗、历史传统、当今风貌等多种特征之后的一种具体物质形态,在这种物质形态之上寄寓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当今文明,这种文化意象对于城市未来走向具有开放性的发展想象能指意义[17]。

“南水北调”水之柔和太极拳文化之柔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焦作市未来的“城市河流”,完全可以把它建成既具有城市美感又能融合城市文化的一条“文化河流”。太极拳文化尽管起源于焦作温县陈家沟,但事实上更多的人还是愿意把焦作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焦作也因此获得了“太极圣地”美誉。

“南水北调”与太极拳文化的完美结合,需要突破焦作原有的城市文化意象,在保证“南水北调”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借水入城”,使“南水北调”真正融入焦作城市文化,使焦作从缺水城市转变为“滨水城市”。太极拳以柔见长,而“南水北调”之水同样渗透着柔美之感,可以在“南水北调”工程附近合适地点高规格建设焦作太极拳文化广场及太极文化院,以剧场及实景演出形式上演《梦幻太极》①打造《梦幻太极》旅游演艺,可以从剧场和实景演出两个方面考虑,焦作作为一个北方城市,实景演出在冬季具有难度。。

3.大力发展焦作城市旅游

尽管焦作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焦作城市旅游却发展缓慢。城市旅游是一个城市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趋势。宁波的海商文化以及杭州、成都的休闲文化等都是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城市文化,市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浸染了这些文化因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长期以来焦作城市形象模糊,城市形象特色不明显,城市缺乏魅力。尽管有专家提出焦作的覃怀文化和山阳文化等文化内涵[18],但覃怀文化和山阳文化知名度偏低,文化价值含量不高,与旅游的结合也明显不足。温县作为焦作市辖县及太极拳发源地,完全可以“借县入城”,改县为区。在可以预见的“省管县”模式下,既可以提前扩大焦作城市的城区范围,同时也可以提升焦作城市文化内涵,明确焦作城市文化定位。在积极提高市民素质和服务意识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融入太极拳文化因子,以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为平台,整合焦作城市特殊发展历程,逐渐形成“太极圣地”、“太极故里”、“太极名城”等概念联想和形象感知。

一座城市就是一种文化,城市旅游其实就是城市文化旅游。焦作在重点培育城市文化的同时,需要对城市文化进行概念化和景观化。城市文化既是市民能亲近并参与的文化,也是旅游者能感知的独特文化。大力发展焦作城市旅游既可以使焦作从游客“过境城市”转变为真正旅游城市,也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形象、明确城市定位、突出城市精神。

4.深度创意怀药文化、瓷文化旅游商品

焦作古代属怀庆府,明清时“四大怀药”[19]即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开始流行,由于“四大怀药”的独特药理价值、保健作用、养生功能,成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基于怀药的特殊作用,清朝时期还形成了主营怀药的怀庆商帮,怀商的经营区域扩展则进一步扩大了怀药的影响力。目前,怀药已成为焦作民众馈赠亲友必备礼品。绞胎瓷是焦作瓷文化的主要代表,位于焦作市郊的当阳峪村是绞胎瓷的重要产地。绞胎瓷工艺复杂、制作精美,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焦作独有的特色瓷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焦作瓷文化形成于宋金元时期,历经千年逐渐成为焦作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

由于焦作在城市转型过程中过于专注云台山,对独特的怀药文化和瓷文化挖掘不够,产业化发展不足,特别是怀药文化的创新发展表现迟缓[20-21]。目前我国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表现雷同、缺乏创意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商品是指结合地方文化特色,通过创造性的思维,以创意性、文化性、便携性为主要诉求的新型旅游商品。焦作怀药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强调以“四大怀药”为原料,结合旅游者需求而推出的集药用、养生、保健于一体的系列怀药土特产品,要求功效适当、包装精美、设计优良。另外,可复原明清时著名的怀商老字号如“杜盛兴”、“协盛全”等,复建怀庆会馆、恢复传统的怀药文化庙会,打造“怀药文化一条街”[5],为怀药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文化氛围。

瓷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强调以当阳峪绞胎瓷为基础,运用创意手段,结合原有瓷制技术、地域文化和不同地域旅游者需求而进行创意设计。对于瓷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同样需要整合现有瓷窑和瓷制艺人,进行瓷文化的拯救、保护、传承、研究、开发[5],修复瓷文化历史街区,打造“绞胎瓷创意基地”,为焦作瓷文化提供浓郁的文化背景,并可借助绞胎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特殊影响力,逐步形成“焦瓷”的地域联想和市场感召。

5.倾力打造云台山—焦作市区—陈家沟的特色旅游线路

焦作旅游经过早期的快速发展之后,必须突破原有单一发展模式,吸引游客从“云台山一日游”向焦作“多日游”、“深度游”转变;依托云台山带来的人气和影响力,把太极拳文化旅游、城市旅游、瓷文化旅游等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此需要倾力打造云台山—焦作市区—陈家沟的特色旅游线路,其中焦作市以缝山针公园、焦作影视城、太极文化院、《梦幻太极》演出、“怀药文化一条街”、“绞胎瓷创意基地”等为吸引点,在为旅游者充分的太极拳文化预热后,再到温县陈家沟真正领略太极拳文化魅力。

三、结 语

经过十几年的旅游业快速发展,焦作终于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完美蝶变,打造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推出了“焦作山水”、“焦作旅游服务”等世界品牌,并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旅游业的“焦作现象”。不过,虽然“焦作现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成为众多景区学习的典范,但随着全国各地对发展旅游业越来越重视,旅游市场中新的旅游产品正日益丰富,焦作旅游业在经历快速发展之后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后“焦作现象”时期。

后“焦作现象”时期需要对“焦作现象”再思考,也需要对焦作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并将焦作旅游的发展模型从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单飞模型”转变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双重发展的“舞蝶模型”。在“舞蝶模型”中,需要继续以云台山为龙头持续提升“焦作山水”影响力,并利用“南水北调”建设契机,全面提升太极拳文化旅游品牌,并大力推动焦作城市旅游发展,深度开发怀药文化和瓷文化旅游商品,打造云台山—焦作市区—陈家沟特色旅游线路,从而推动焦作旅游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 邹小玲.中原经济区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成效及示范效应分析——以焦作市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24-430.

[2] 郭竞营.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综合评价——焦作经济转型评价分析[C]∥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第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暨“4+1”方经济论坛论文集,2010.

[3] 杨家卿.解读“焦作现象”——关于河南省焦作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4(11):32-37.

[4] 许长仁.解读“焦作现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3-5.

[5] 闫海燕.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焦作现象”背后的反思[C]∥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与文化2008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8:295-300.

[6] 张金山.浅析资源型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及营销策略——以焦作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 (9):67-72.

[7] 余兵.“焦作模式”和“栾川模式”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3):60-61.

[8] 范彬彬.基于焦作旅游的区域旅游现象比较分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 (4):46-50.

[9] 范莉莉.“焦作现象”看资源型城市转型[J].现代商业,2008(23):25-28.

[10] 殷实.从“焦作现象”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J].辽宁经济,2009(12):52-55.

[11] 陶伟,邓路平.旅游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基于“焦作现象”的解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4):47-52.

[12] 伍弦,黄远水.城市旅游营销模式探讨——以“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及“宁波经验”为例[J].旅游研究,2009(1):46-47.

[13] 王羽,周永振.从“焦作现象”看赤峰市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120-121.

[14] 李博闻,姚远.第六届太极拳交流大赛在焦作开幕[EB/OL]. [2014-08-03]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1-08/21/c_121889238.htm

[15] 耿莉萍,张文.焦作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87-490.

[16] 虞虎,陆林,朱冬芳.城市旅游到城市群旅游的系统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2(8):1087-1096.

[17] 李徽照,魏群.柳:扬州城市文化意象考释[J].文化艺术研究,2008(3):65-69.

[18] 杨玉东,程峰.“覃怀文化”称谓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兼与谢东方先生商榷[J].焦作工学院学学报,2001(4):29-34.

[19] 庞爱玲.四大怀药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8(4):33-35.

[20] 符德学.焦作市怀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6(1):7-10+2.

[21] 符德学.论怀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焦作大学学报,2007(1):1-3.

[责任编辑 位雪燕]

ResearchofJiaozuoTourismDevelopmentinthePost“JiaozuoPhenomenon”Period

BIJia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The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transition from “Black Impression” to “Green Theme” was creatively put forward by Jiaozuo city in 1999. Because of the convenience of all favorable conditions,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were obtained in tourism development, which was known as “Jiaozuo Phenomenon” in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Post “Jiaozuo Phenomenon” period, the adverse factor shows up gradually that Jiaozuo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een excessively dependent on Yuntai Mountain. While promoting tourism development of Yuntai Mountain vigorously as it used to, Jiaozuo city need fully rely on Tai-chi Chuan culture, water resources of South-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NWDP) and urban tourism resources,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connotation and level of Tai-chi Chuan culture, fully embody tourism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of Tai-chi Chuan culture, exploit Huai-Medicine and porcelain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iaozuo tourism.

Post “Jiaozuo Phenomenon”; Yuntai Mountain; Tai-chi Chuan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2014-06-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ZS062)。

毕剑(1975—),男,河南信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管理、文化旅游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bijian@163.com

F590

:A

:1673-9779(2014)04-0393-05

猜你喜欢
云台山焦作太极拳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登云台山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河南云台山景区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云台山景区公路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及落石运动轨迹研究
临轩听雨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云台山旅游区内乡村聚落演变过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