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伟
(河南理工大学 , 河南 焦作 454000)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研究
——以延安整风时期为例
程 伟
(河南理工大学 , 河南 焦作 454000)
开展适当的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延安整风坚持和运用了诸多科学而新颖的教育方法,收到了显著而深远的效果。新时期,认真总结和归纳这些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全党理论武装的新实践中,必将能极大地提升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基本方法
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内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它之所以能够谱写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设史上的壮丽篇章,关键就在于这次教育活动坚持运用了多种灵活而科学的教育方法。尽管时光逝去久远,但从党内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一角度重新解读延安整风,对于当前我们大力弘扬整风精神、着力提升全党思想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战斗生涯中,他们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1]669。根据这一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在开展理论教育和理论武装时就应重点研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的紧密结合。
以研究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战斗历程中形成的一个深刻认识,也是毛泽东毕其一生所倡导的主要思想。1930年,毛泽东就曾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2]115延安整风学习开始后,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来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主要表现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3]797。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虽然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但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对具体情况做周密的调查研究,其发挥的作用也只相当于鹦鹉学舌。这种党内存在的极坏典型,不可等闲视之,要切实改正,使全党都能“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3]802。
在毛泽东要求改造学习风气的号召下,全党理论学习的重点转向了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党内逐渐兴起了轰轰烈烈的调查研究之风。1941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明确规定,我们党必须力戒空疏,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作风,采取具体办法,注重对于历史、环境以及国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同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当时延安干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缺点“主要表现在使学生学习一大堆马列主义的抽象原则,而不注意或几乎不注意领会其实质及如何应用于具体的中国环境”[4]257。为了纠正这些缺点,必须强调在全党范围内使调查研究工作成为学习的基本方面,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和活跃思想,努力使他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与方法去研究中国历史和当前的具体问题、去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以便在学习结束之后能更好地分析问题、指导实践。1942年3月,毛泽东又重申了干部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他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了解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统一的过程这一重要思想。他指出:“认识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克思、恩格斯努力终生,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才完成了科学的共产主义。列宁、斯大林也同样做了许多调查。中国革命也需要做调查研究工作,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是个什么东西(中国的过去、现在及将来)。”[5]378
在这一思想要求的指导下,经过整风学习,党日益深化了对中国社会内在实情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依据中国的特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取得这一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全党在学习、研究、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有了一个关键的方针和方法——坚持以研究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为中心,严格贯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终是要把它应用到中国的具体实践中,而应用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在纵向上要熟知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横向上要通晓外国与中国的联系和差异。“言必称希腊”是教条主义者的通病。他们之所以遭到历史的唾弃,一个深层的原因就在于对中国的问题不能做出全局性的认识,只知道希腊,不懂得中国,缺乏对现状和历史的研究。
那么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应是什么呢?毛泽东认为,这种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3]801。后来,他又把其简要地概括为“古今中外法”,并做了具体解释。他说,以“古今中外”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5]400。熟知“古今”便于总结经验,深化认识;通晓“中外”便于分析比较,借鉴利用。两者的结合便能克服教条主义的根本缺陷,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在研究“古今”方面,毛泽东一贯主张“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6]139。他首先对党内一些人进行了批评,这些人对于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毛泽东批评这些人没有认真动手去研究近百年来的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和文化史。继而他又强调了加强对党自身历史研究的重要性,认为从根本上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彻底搞清楚,是澄清全党思想认识、明辨问题是非、科学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当今路线政策、有效推进党内教育等各方面工作的必要措施。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道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5]399在研究党的历史的时候,要把党的整个发展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客观地进行研究,不是要把历史上的每一件事都搞清楚,而是要研究历史发展规律;不是研究个别的细节问题,而是主要研究路线和政策。
在研究“中外”方面,毛泽东强调,谈到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就要讲到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如何侵略中国;讲到中国的无产阶级,就要讲到世界无产阶级;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就要讲到马、恩、列、斯他们怎样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此基础上,他又科学地延伸了“中外法”的内涵。他说:“中国是‘中’,外国是‘外’。借用这个意思,也可以说,辛亥革命是‘中’,清朝政府是‘外’;五四运动是‘中’,段祺瑞、曹汝霖是‘外’;北伐是‘中’,北洋军阀是‘外’;内战时期,共产党是‘中’,国民党是‘外’。如果不把‘外’弄清楚,对于‘中’也就不容易弄清楚。世界上没有这方面,也就没有那方面。所以有一个‘古今’,还有一个‘中外’。”[5]406把“古今”和“中外”对照起来研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的历史的方法。
在以“古今中外”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中,毛泽东特别指出了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教育全党要正确对待。一是研究党的历史,不能把目光只聚焦在犯过错误的少数几个人身上,而要根据事实去探究历史事件的实质与客观原因。如果过分关注几个人的错误,就会把历史看成是少数人创造的,就会误读历史唯物主义,走上主观主义的道路。二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在研究历史时也应该注意历史上有没有这些东西,把这一问题搞清楚,才能更好地研究党在各个时期的策略路线。三是要“坚持以中国为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来研究世界的东西,切忌以外国为中心,不研究中国的特点,就机械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
历史与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极大提升。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只要全面、科学地研究“古今中外”,进行了在学习问题上的改造,全党的理论学习活动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各项事业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毛泽东在整风学习中谈到理论学习的必要性时明确指出,人人都应该通古今,尤其是共产党员更要如此。学习是通古今的最佳途径,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意义。当时,根据地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境况,作战和生产以及其他繁琐的各项工作占据了每位党员大多数的时间,而对学习时间的支配却受到了制约。党内许多人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在内,都以时间少、水平低为借口逃避学习,这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和思考。他告诉全党,身为共产党员就要学习理论,共产党员的真精神就是能够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已有的问题,而不是回避和躲懒。为此,他在全党提出了著名的“挤”、“钻”和“学到底”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要求全党在学习实践中严格贯彻和灵活运用。
首先是“挤”,即针对时间少、工作忙的情况,要以“挤”时间的办法来学习理论。毛泽东形象地说道,用“挤”来对付忙,“好比开会的时候,人多得很,就要挤进去,才得有座位。又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就是木匠向木头一‘挤’,木头让了步,才成功的”。虽然是特定时期,每个人工作忙、时间紧,但通过‘挤’,可以为学习争取到不少时间。“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小时来学习,把工作向两方面挤一挤,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一定可以挤出两小时来学习的”[5]180-181。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要求下,党内逐渐形成了一种“挤”时间参加理论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良好气氛,茶前饭后,工作之余,甚至深夜,延安的窑洞前都能够看到人们刻苦学习和热烈讨论的身影。
其次是“钻”,即针对文化水平低,看不懂理论的情况,要以“钻”的办法来进行学习。毛泽东指出:“忙可以‘挤’,这是个办法;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在中国,本来读书就叫攻书,读马克思主义就是攻马克思的道理,你要读通马克思的道理,就非攻不可,读不懂的东西要当仇人一样地攻它。”[5]181只要持之以恒,一定可以把看不懂的东西变成看得懂的。学习好比打仗,如果正面难于进攻,就对它四面包围,旁袭侧击,把它孤立起来,这样就容易攻下。正面的知识一时看不懂,就先从其他的看起,打好基础,然后再一点一滴地学习正面的知识。这既需要积极主动的热情,也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只要长期坚持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能掌握党的所有干部和党员,变成巨大的物质推动力量。总而言之,“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5]182。
此外,为了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还要采取一个“学到底”的办法。早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醒全党,“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7]535。整风学习开始后,他更是把对理论的一知半解、学不到“底”,看成是学习的最大敌人。他多次劝告全党,参加学习应该抱着自觉的热情和坚持不懈的决心,一定要学到底,不但要学懂,更要学精,学会对理论的实际运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挤”、“钻”和“学到底”相结合的方法,稳妥地解决了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中党的理论教育工作与其他实际工作的矛盾,既克服了时间少的困难,又弥补了学不精的毛病,实现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得全党在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党内的矛盾和斗争,从实质上而言,一般只是属于思想上的分歧,不具有对抗的性质。为了正确处理和解决党内思想上的分歧,毛泽东强调,犯错误不是个人的偶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是小资产阶级的急性病,对于犯过思想错误和政治错误的同志,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而是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教育他们,在弄清思想的基础上,使全党共同进步,达到新的团结。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整顿三风的方法”[8]73,就是一种党内教育的方法,就是推动中国共产党前进的不竭动力。
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客观上首先就要具备一种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使人们从中能够打开窗户,广开言路,无所拘束,积极主动地揭发和坦白错误,而这种气氛和环境的营造又有赖于党内民主的充分发扬。毛泽东说过,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如果党内出现了民主生活不足的现象,就会妨碍全党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党的纪律和战斗力就会削弱。为此,“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7]529。只有打开窗户,广开言路,实行高度的民主,才能团结同志,统一意志,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建立高度的集中。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毛泽东力倡整风学习运动,务必要通过坚持发扬党内民主,来营造出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民主氛围。在其中,每位党员都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批评缺点,从关怀爱护和对党负责的角度出发去监督别人、反省自己,进而为全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另一方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确开展还离不开发扬党外民主,即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党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和人民打成一片”。这是因为在涉及到一些重大的是非问题时,仅仅在党内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不够的,还要把眼光向外拓展,触及群众深处,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教育全党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3]1004至于实践中的具体做法,那就是“从下层总结经验,然后再加以指导,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或者说集中起来,坚持下去”[8]11。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做出了具体规定:凡学习期间,人人有批评的自由和自我批评的义务,要把无私无畏地自我批评看成是纯洁党性的崇高表现,要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改造自己以期适合于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共产党人,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以灵魂与人相见”,不但丝毫无损于自己的形象和地位,相反却能够体现出其勇敢和无畏的革命精神与风格。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要求下,广大党员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极为重视从世界观的高度来剖析自己、认识别人,主动以“脱裤子、割尾巴”的精神来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毛泽东以此告诉全党,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在不停的运动中抵制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人们的思想和工作也需要经常性地洗涤和清扫,需要不断地发展运动。这种经常检讨工作、在检讨工作中推广民主作风、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就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思想和党的肌体的有效方法。
延安整风,史无前例地采取了大规模的集中学习形式,从延安到各个根据地和边区,从高级干部到一般党员都参与到了其中,大家各自情况不同,政治水平、理论水平以及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在集中的学习生活中做到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提高学习教育的实际质量就成了首先需要重视并予以解决的中心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认真分析和了解了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提出要根据各个单位的不同情况和每个人的不同程度来开展学习活动,坚持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做到“有的放矢”,即坚持区别对待,突出重点,进行分类指导。
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主要是指从党员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他们的学习时间、理论水平、知识文化水准的高低来确定教育内容的精深度与侧重点,在不同的阶段和条件下,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步骤、分类别地完成学习进度和任务,既坚持整体性,又注重层次性,最大限度地克服单一性。
整风学习运动中,中央提倡:领导干部要集中学习高深的理论,以便指导革命的运动;一般干部和党员要加紧学习文化,建立学习理论的必要基础;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干部则必须以个人阅读与研究为主要方式,在确保自己学习时间的同时,还应去帮助与自己有直接工作关系的其他文化水平较低的干部学习。毛泽东也指出: “要把干部中的积极分子、平常分子、落后分子分开,对思想有问题的、党性有问题的人要特别加以注意,采取和他们个别谈话的方法。”[5]420这个方法的使用,肯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他提醒全党,一定要把个人活动与组织活动互相配合起来,既要发挥个人的热情,又要发挥组织的指导作用,不抹煞条件和环境的差异,不一味地灌输和讲授理论条文、照本宣科,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认为,在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基础上,学习活动还应该抓住主要矛盾,依据形势和实际需要来突出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方面的重点,分清主次,做好中心工作。1942年2月,中央发出指示:“在目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在职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又应该是第一位的。”[4]347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更为详尽地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教育以对象分,有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等项,目前重点应放在干部教育上;以内容分,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军事教育、文化教育等项,而对于干部,特别就目前时期说来,应着重思想教育,这是建党的基本政策。“整风,主要是整高级干部(犯思想病最顽固的也是这些干部中的人)……其次是中级干部,……再次才是下级干部。”[8]2这就是说,在教育对象上,要突出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这一学习人群的重点,使普通干部和一般党员围绕在他们周围,接受他们的引导,并互相监督;在教育内容上,要把思想教育即改造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为重点来看待。只要把握住了这两个重点,并以此来带动全局,学习活动的成效就能明显地体现出来。
历史和实践证明,理论教育工作的成效直接取决于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他们在教育实践中的合理应用。综上所述的这些基本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党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深刻经验和优良传统,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理论教育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时期开展两条战线斗争的有力武器。虽然时代变迁对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但这些方法,我们仍应珍视,因为他们始终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位雪燕]
StudyonCPC’sBasicMethodsofMarxismIntensiveEducationalActivitiesTaking Yan’an Rectification Campaign as an Example
CHENGWei
(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Carrying out Marxism intensive educational activity is a piece of important experience CPC gained to strengthen its own construction. As a massive educational activity in history, Yan’an Rectification Campaign made a significant and profound effect due to a series of scientific and creative educational methods employed. In the new era,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ideology education, basic methods should be summarized and put into new practices.
Marxism; intensive education; basic methods
2014-10-2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KS015);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14-SZZD-04)。
程伟(1979—),男,河南博爱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E-mail:chengwei@hpu.edu.cn
D264
:A
:1673-9779(2014)04-03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