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舜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内科杂病验案选释(九)
陈大舜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手足心汗证;习惯性便秘;癫疒间
韦某某,女,63岁。2010年11月14日初诊。患者自诉从年青时手足心就容易出汗,约30余年,严重时,手心经常湿漉漉的,袜子必须每天换,有时一天换2次,冬季容易感冒,近一周来,又感冒咳嗽,头痛,咽喉痛,口干,口渴,纳可,尿黄,大便正常,舌苔薄根部淡黄微腻、舌质红,脉沉细。今年上半年体检,发现血脂3项偏高。
辨证:卫表虚弱,风邪外袭,营卫失和。
治法:祛风散邪,固表止汗。
方药: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玉屏风散合方加减。金银花 15 g,连翘 15 g,荆芥 10 g,防风 10 g,黄芪30 g,白术 10 g,柴胡 10 g,黄芩 10 g,法半夏 10 g,陈皮 10 g,桔梗 10 g,款冬花 10 g,百部 10 g,甘草5 g。7剂,每天1剂,煎服2次。
2010年11月21日二诊:服上方后,感冒咳嗽已愈,惟手足心常年汗出不止,小便黄,舌脉同前,仍守原方减少祛风解表药,加用二妙散等清热利湿以及固表止汗药。修改处方如下:金银花15 g,防风15 g,黄芪 30 g,白术 10 g,苍术 10 g,黄柏 15 g,薏苡仁20 g,茯苓 15 g,泽泻 10 g,法半夏 10 g,陈皮 10 g,糯稻根 30 g(超微饮片),麻黄根 10 g,甘草 5 g。7 剂。
2010年11月28日三诊:服上方后,患者述几十年的手足出汗明显好转,仍有少许流鼻涕,小便黄,大便可,舌苔脉象同前,守上方继服14剂。
2010年12月12日四诊:手足心出汗渐愈,因患者本人自行艾灸1月余(具体穴位不详),有时出现流鼻血,有时尿失禁,小便仍黄,大便可,饮食尚可,舌苔薄淡黄、舌质红,脉沉细。改用二妙丸、二至丸、玉屏风散合方加减:制苍术10 g,黄柏15 g,薏苡仁20 g,女贞子 15 g,旱莲草 20 g,仙鹤草 15 g,黄芪 20 g,防风 10 g,白术 10 g,糯稻根 30 g(超微饮片),麻黄根10 g,白果仁10 g。14剂,一方面巩固汗证疗效,另一方面解决病人不当艾灸致阴虚火旺鼻血症状。
释义:本案初诊,患者主诉是想解决几十年来顽固性手足汗证的,但因近一周感冒咳嗽,根据先表后里的原则,先以祛风解表为主,兼顾实卫固表止汗。二诊时,因感冒咳嗽已愈,转而治手足汗证为主,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来看,似偏重于内在有湿热之象,并无明显阴虚表现,故加用二妙散等清利湿热药收到明显效果。三诊时效不更方,又服14剂,得以渐愈。从方测证,仔细斟酌,初诊辨证为卫表虚弱,风邪外袭,是不够全面的,应同时兼有湿热为患才更全面。谁知患者节外生枝,自灸火逆,而致鼻血,故加用二至丸与仙鹤草滋阴降火止血,即时纠偏。
邱某某,男,76岁。2013年11月24日初诊。习惯性便秘40余年,2~7 d解便1次,肛门有时有灼热感,每每借助服泻药或外用开塞露帮助排便,甚感痛苦,饮食尚佳,尿黄,夜尿频多,时有轻度畏冷,舌苔薄微腻,脉象沉弦缓。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20余年,现服中西药4种维持,另有前列腺增生病史5年。
辨证:肾虚肠燥便秘。
治法: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方药:肉苁蓉、锁阳合五仁丸、麻子仁丸化裁。肉苁蓉 20 g,锁阳 15 g,胡麻仁 15 g,杏仁 15 g,郁李仁 15 g,柏子仁 15 g,桃仁 10 g,陈皮 10 g,枳实10 g,厚朴15 g,熟大黄10 g。15剂,每天 1剂,煎服2次。
二诊2013年12月7日:药后病情好转,排便较通畅,且无肛门灼热感,1~3天1次,舌脉同前,仍守原方,适当调整剂量。其中肉苁蓉改为25 g,胡麻仁改为20 g,熟大黄改为15 g,又开15剂。
三诊2013年12月28日:患者满面喜色,精神状态甚佳,大便正常,1~2次/d,成形,遂按前方再开15剂,进一步巩固疗效。今后设法改作成药丸便于较长期服用,以防病情反复。
释义: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多为虚秘,或虚中夹实。该患者不但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当属虚秘为主,仅靠服泻药通便肯定不行,必须在补肾虚的基础上,润肠通便。从症状分析,夜尿频多,时有畏冷,脉沉弦缓,偏于肾阳虚弱,但同时又有大便干燥,肛门灼热,尿黄,则属肠燥热结之象,两者必须兼顾。恰恰在补肾助阳的中药里,又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肉苁蓉、锁阳两药,加上五仁丸润肠通便,麻仁丸润下燥结,故收效明显。
辨证:痰火气逆,蒙蔽清窍,引动肝风。
治法:涤痰降火,平肝熄风,开窍止疒间。
方药:礞石滚痰丸合涤痰汤加羚羊角胶囊。礞石15 g,黄芩 15 g,沉香 5 g(后下),生大黄 15 g,胆南星 9 g,石菖蒲 10 g,枳壳 10 g,竹茹 10 g,法半夏10 g,陈皮 10 g,茯苓 10 g,甘草 5 g,7 剂,每天 1剂,煎服2次。另开羚羊角胶囊3盒,0.15 g/粒,4粒/次,3次/d。并嘱患者饮食应清淡有节,忌食辛辣刺激及油腻肥甘之品,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同时消除或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精神负担,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劳作有度。
二诊2012年4月16日:药后大便每天1次,成形,服药期间未发癫疒间,惟感胃脘痞胀,仍守原方适当减量调整。礞石减为10 g,生大黄减为12 g,茯苓改为茯神15 g,又开14剂。
三诊2012年5月13日:病人未至,其妻代诉,服药期间癫疒间未发作,大便每天1~2次,余无不适感。仍守原方治疗。因医院羚羊角胶囊缺货,遂在处方中加入羚羊角超微颗粒6 g,分2次冲服,又开14剂。
四诊2012年6月4日:其妻代诉,10 d前曾小发作1次,但不抽搐,不叫,不吐白沫,仅面色发白,约10 min后恢复常态。处方又开羚羊角胶囊20盒,汤药14剂,继续调治。后患者曾于2012年7月1日及2012年11月4日又来诊过2次,总体状况良好,症情明显缓解,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偶尔发作持续时间减短,症状减轻,遂把礞石改为磁石30 g,另加蝉蜕 10 g,僵蚕 10 g,丹参 15 g,14 剂,隔日 1 剂,羚羊角胶囊照服。
释义:癫疒间,俗称“羊痫风”,中、西医病名基本相同。中医早在《内经》时代就已认识到该病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如《素问·奇病论》云:“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若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这里的“巅疾”不仅是“癫疒间”病名的最早记载,而且明确指出是“胎病”,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可见该病治疗的难度有多大。本案治6次,前后经过半年多的诊治,坚持辨证用药,以《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引王隐君方礞石滚痰丸合《奇效良方》涤痰汤,并加用成药羚羊角胶囊,守方治疗,应该说疗效还是明显的。下一步的打算,应考虑把有效汤药方剂制成丸药,便于患者长期服用,控制复发,达到向愈的目的。
(未完待续)
(本文由唐现莉协助整理)
(本文编辑 李路丹)
Interpretation of selected prove case of internal medical diseases(IX)
CHEN Dashun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palmar and podalic hyperhidrosis;habitual constipation;epilepsy
R249.2
B
10.3969/j.issn.1674-070X.2014.05.008.031.02
2014-03-18
陈大舜,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及中医内科病证结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