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松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205)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新兴的一种区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其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博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起初网络语言仅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用的语言形式,久而久之便形成特定的语言了。网络上浮现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网络语言能够受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便可以接受。步入21世纪后,网络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的出现不单给予了人类便利,更是给人类带来一场空前绝后的科技革命,这也促使了网络语言的产生。专家指出,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10年内,互联网将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在进行普通交际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语言“常规”,即大众一致公认的语言交际标准。但在特定场合或语言环境之中,语言使用者可能特意偏离“常规”,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导致语言内部的变化,并给人带来一种突兀感,但却可能是精妙而干练的语义表达,此般偏离语言常规的形式就被称之为“语言变异”。语言形式繁琐的网络词很难拥有高的普及度,能流传开来的网络词需具备了以下三种特质中的至少一种:经济性强;新创性强;诙谐性强[1]。可见,网络语言所受传统语法之“拘束”小,即随意性极强,更容易发生语言层面的“变异”,故本文选择将网络词作为“语言变异”的研究对象。
国内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多局限于对网络语料的收集、归类、以及意义建构等方面[2-4]。对网络语言是如何变异的,涉足的学者并不多,本研究欲在前贤之基础上,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模因视角,从词汇、书写和句式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变异进行研究。
模因论(memetics)是运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语言文化各种规律的一种新理论。于模因论中,最为核心的术语便是“meme”,“meme”一词在国内学界有许多译法,有学者将其翻译为“模因”,有的则将其翻译为“迷米”,但多翻译为“模因”,故本文采用“模因”这一翻译。“模因”在希腊语中的意思为“被模仿的东西”,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及此术语[5]。1970年代出版的这本书,其全球销量已突破100万册,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对人类的认识产生了难以估量且深远的影响,唤起了无数人对于认识自身的渴望。
模因是文化信息的载体,通过复制模仿得到传播。任何一个信息,倘若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便可称之为模因,比如:曲调、观点、服装样式、建筑样式、电脑病毒等[6]。模因论研究的主要派别有:信息观、思想传染观、文化进化观和模因符号观[7]。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或者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模因可以是简单模因或模因复合体。
模因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其记忆;记忆(retention):模因在宿主大脑中停留之时间越长,便越容易传播并影响他人;表达(expression):在交流过程中,模因定会从记忆储存中被释放出来,接着被他人感知;传输(transmition):模因进行传输。以上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模因复制环路。能成功复制的模因必须具备三大特点:复制保真度(copying-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长久性(longevity)[8]。
“语言变异”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凡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应当说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异之中,这可被解释为语言模因在复制、传递的过程中,变异语言被作为模因,且其生命力取决于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否得到认同,从而获得广泛的复制和传播,一般来说,这些都是强势模因。本文将从词汇、书写、句式三个层面对网络语言的变异作出解释。
网络语言变异中,词汇模因的变异表现得最为突出。词汇是语言中最直接的成分,变得最快也最多,从词汇层面观察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能够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变异的网络语言是在普通语言基础之上形成的,但又不同于普遍流传开来的语言。上述词汇形式打破了汉字书面的格局,字母、汉语拼音、数字、符号等组合成了网络词汇。网络语言中,词同词之间的模因感染是最容易也是最直接的。因词汇是发音、词义、词形的结合体,故网络语言在词汇上的变异主要体现在词形、词义层面。网民从经济性和独创性之原则出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交流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词汇表达形式,如下:
1.通过某一谐音模因进行构造的网络词
菌男(俊男)、霉女(美女)、水饺(睡觉)、斑竹/版竹(版主)、幽香(邮箱)、油墨(幽默)、偶稀饭(我喜欢)、886(拜拜了)、687(对不起)、8147(不要生气)、526(我饿了)、438(死三八)、9494(就是就是)、1314(一生一世)、7456(气死我了)等。
2.借用外来语言模因仿造的网络词
哭 ing、痛 ing、打球 ing、读书 ing、失恋 ing、煮饭ing、吃饭ing等。
3.直接使用某一方言模因进行构造的网络词
银(人)、偶(我)虾米(什么)、稀饭(喜欢)、可爱(可怜没人爱)等。
4.通过缩略模因进行构造的网络词
毅丝(前国脚李毅的粉丝)、天使(天上掉下来的一坨屎)、天才(天生蠢才)、贤惠(闲闲的什么也不会)、年楼液(那一年楼主还是液体)、吓尿了(被过度地惊吓导致小便失禁)等。
上述诸词的“变异”皆是借用一个模因,进行相关“遗传信息”的“复制”及“创造”,所“创造”的新词间具有家族相似性,如,886(拜拜了)、687(对不起)、8147(不要生气)、526(我饿了)等。这是语言模因类推的效应,根据构词规律产生新词,即根据谐音进行造词。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为了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便用数字取而代之,简洁且略带谐趣。但这种构词也有缺陷,其在于所造之词的象似性较差,这必然会造成解读者的理解困难或使得表达萌生歧义。
网络交际中,网友对标点符号、大小写字母等的书写往往“不按常规出牌”,体现出了极强的随意性以及生动性,如下:
1.标点符号的“超常”书写。“:- )”表“高兴、开心”;“:- ]”表示“嘲讽”;“:(”表示发愁、悲伤等。
2.忽略大小写规则。网络交际时,为追求时间上的便捷,大小写经常弄错,如“hI!”等 。
在网络的书写上,网民表现出了极大的随意性。他们惯于使用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候,他们则用一些简单的字母组合或汉字英文组合来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此类网络书写方式皆是借用一个书写模因,将此般风格、特色延续于其他网络书写方式之中,且其经济性、象似性、趣味性尚可,不失为一种优良的表达方式,如,“:- )”和“:(”是对人脸五官表情的“刻画”,非常形象,网民一看便知其意义,即该表达式达意性强。但这一变异也有缺陷,其对图形和画面过度依赖。按认知语言学的说法,这种符号的书写方式,实际上是经历了一次转喻思维而获得的,绝非直陈表达,抛开其“寿命”不谈,这种表达不见得每个人都能看懂,对其思维有一定的要求。
语言的模因能在语言各层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句式层面也能进行“复制”及“模仿”,接着进行“传播”。句式模因,即利用同一句型,但表达不同的内容。这样的模因往往是别出心裁、颇具新意的:以一个固定句式去诠释不同的内容。例如,一些经典的影视台词或者是流行歌曲等,保留其句式框架,接着,于其中之槽孔填入相关元素,例证如下:
1.甄嬛体
随着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观众们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被里面“古色古香”的台词甄嬛体原型《甄嬛传》宣传图所倾倒,剧中人物对话文艺调十足,语调不急不缓,口气不惊不乍,从容大方。细细品味这古诗韵律之余,纷纷引起网友的效仿,并将此般文体称为“甄嬛体”。很多网友平时说话聊天时纷纷效仿,言语间颇具古风,极具喜感,微博上,除了刻意的甄嬛体造句,网友们还把甄嬛体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凭空制造出无数欢乐,仿造的例子如下:
(1)方才见淘宝网上一只皮质书包,模样颜色极是俏丽,私心想着若是给你用来,定衬肤色,必是极好的。
(2)方才看了恒大对全北现代,阵容极是可疑,私心想李章洙若去拜访妹妹,定可好好比赛,战果必是极好的。
2.淘宝体
淘宝体是说话的一种方式,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淘宝体后因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在网上走红,如2011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向录取学生发送“淘宝体”录取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9月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全5分 哦!给好评哦!
这种仿写现象在网络世界中尤为突显,网民惯套用一经典模板,于其中之槽孔添加各种元素,以达到表新意之效果,其语用一作嘲讽所用,二作添加其趣味性所用,相比一个较刻板的表达式,求新的网民自然更愿意看到趣味性强且熟悉的表达,句式模因的存在便能满足网民这一心态。如今,利用某一模因进行仿写,也已成为了网民在网络中表达的一大特色和惯式。
见“无兄弟,不篮球”这句话,“不X”框架中,“X”一般用以填充形容词、动词,如“你不好”、“我不打你了”,但不能填入名词,故“不篮球”这样的表达违背了传统语法,即这是一个不合语法的句式,换而言之,传统语法对这样的句子毫无解释力。但用模因论便很好解释,句式“无兄弟,不篮球”的原英语版式为“no basketball,no brother”,不难看出,“不”之所以能后置名词,多与“no(不)+名词”这一模因有关,是对其的仿写;被“传染”过的表达“无兄弟,不篮球”拥有了“无+名词,不+名词”这一模因,其也被体现在其他“子句式”中:无兄弟,不游戏(网络游戏宣传语);无兄弟,不健美(网络新闻标题)等。
对著名的段落或篇章进行复制,原句式中的语言风格、句式表达、写作技巧等都能变为模因,接着被“复制”并被“传播”,在网络世界,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十分普遍。这种句式模仿的优点在于:表达灵活;表达形式更易让人接受;表达方式更有趣;无形中增强了所造之句的“知名度”;丰富汉语表达形式。优点明显,缺点同样突出,这样的表达方式一般是违背汉语普遍语法的,即表达过于随意,对于小学生甚至是中学生的汉语学习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汉语的规范传播。
在网络上,开放、包容、自由、创新的网民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不按常规出牌”是网络语言变异的最大特点。考虑到网络交流的各种特点,网络语言变异遵循着简易、方便、快捷的经济性原则,同时也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和创新性。
兴起于20世纪末期的语言模因论,为人们重新解释网络语言的变异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文章从模因论理论视角出发,将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放置于语用学的视域中加以考察,旨在为网络语言变异之研究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在语言模因的作用下,网络语言的变异十分普遍,这是网络语言最大之特点,也是语言模因影响的结果。网络语言的变异大大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在网络语言的生动性、简洁性、灵活性以及趣味性。在语言模因的作用下,网络世界新词中的某些特性得以被“复制”,创造此类新词语的创意模式同样也被“复制”形成人同语言的互动模式,从中,人们能够鸟瞰网络语言的变化和进化。
[1]尹铂淳.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汉语网络词在线意义:以“富二代”和“高富帅”式复合词为例的建构研究[J].现代语文,2013(8):129-131.
[2]白解红,陈敏哲.汉语网络词语的在线意义建构研究:以“X客”为例[J].外语学刊,2010(2):25-30.
[3]尹铂淳,谭亚芳.汉语网络流行词在线意义建构研究:以百度贴吧中的流行词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11):67-71.
[4]王勇,白解红.英源汉语网络词及其意义衍生[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80-84.
[5] 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UP,1976.
[6]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7]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201-209.
[8]吴燕琼.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