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资水滩歌,又称做毛板船歌,是旧时梅山地区在资水上经营与行驶毛板船的衍生物。
梅山地区久为梅山洞蛮所居,其四塞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生活习俗、长期与中央政权紧张对立的社会关系,造成它长期的封闭与隔离,“梅山洞蛮,旧不与中国通”。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贯穿其境的资江水道就成了近现代交通体系建立之前,梅山地区与外界交通的主要路径。虽然这条有“山河”之称的河流两岸高山对峙、河道九转回肠、急滩与暗礁众多,但在尚勇斗狠的梅山人手中,仍把它变成了一条承载人员往来、信息传递、物资流通的人文之路与商务之路。人们借助鳅船、摇橹船、洞驳子、毛板船等船种,运出煤炭、土纸、茶叶、干竹笋等物产,从江汉、洞庭湖区运进大米、布匹、百货。资江堪称梅山地区的“茶马古道”,尤其是“毛板船”的产生与应用,给旧时的资水商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形成了梅山地区商业活动史上最具特色的案例。
所谓毛板船,是当时一种独特的运煤专用船,它全用未经打磨抛光的松木板,用马钉将松木板钉拢,用麻料、桐油、石灰伴合填缝,船表不上桐油,船体很毛糙,所以叫做“毛板船”。它平底、宽腹、重载(一般载煤100—200吨之间),要等资江涨大水时才能借水下行。船到目的地后,就地拆解,将拆得的船板(板不经刨光、制作,形同原材)与煤炭一同销售。经营毛板船成为了当时既具风险又获利颇丰的一门产业,时称放10条毛板船下洞庭,即便7条途中沉没,只要3条抵达,仍有利图。于是毛板船便大量出现,成为了梅山土产与煤炭(特别是煤炭)外运外销的主要工具。
当时,一般在新宁、武冈、邵阳造好船后,放空到新化县的沙塘湾(现在冷水江市内)、北塔底、大洋江等煤炭产地装煤而下,直达益阳、洞庭、汉口一带。于是,资江两岸,船工水手的培养聘用、资江水文地理、航道特点、行船经验教训、沿途物产、民俗风情、关卡税卡分布、行程安排等问题,备受资水两岸人们的关注,以记载、传授上述内容为主体的毛板船歌也因此产生并流传开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船歌当属《资水滩歌》(下文中简称为“滩歌”)。
资水滩歌伴随毛板船产生,它以口头相传的方式在毛板船经营者和船工们中间流传,由于是口传言说,所以版本众多,文词上有个别差异,但内容大同小异。现今所知,它由序歌、下滩歌、上滩歌3部分组成,序歌3句42字,下滩歌170余句2400余字,上滩歌120余句1700余字。它本是在经营毛板船的商务活动中产生,所表达的是毛板船运营与驾驶中的种种事象,因此,滩歌既是毛板船航运史的历史记录、行船教材,更是一曲商歌。仅在《下滩歌》中,就记载了河滩78处、地名122处、物产44种、税关13所、河湾38处、山名38个、暗礁16处、河塘15处、庙宇12座、港口码头21处。丰富的商业内容与浓郁的务商特色,使它在众多的梅山民歌中独树一帜。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来行商者,无非是在取有余补不足的流通过程中赚取差价。因此,各地的物产信息是经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在滩歌中,处处有这方面的介绍。如“小溪就把姜来担,小庙滩头出红枣”①、“麻溪哪见担麻卖,沙罐出在沙塘弯”、“资江码头好煤炭”、“桐油出产在神弯”、“蒿草园里立锅厂”、“六金口里出广粉”、“五里之路鱼公溪,鹅梨桃子出潘阳”、“红薯出在土星港,白米出在芒林潭”、“石头藏玉是锡矿,五湖四海把名扬”、“石灰浸竹造土纸,上水装货进邵阳”等等。
皇粮国税,自古皆然。经营毛板船,同样离不开纳税缴费这一途,偷漏税费会引来无数的麻烦和损失,所以,在滩歌中,对各地税关的地点、名称、大致特征等交待得十分清楚,提醒行船者要多加留意。如“新化县城来观看,四门扎起营船关;东门抬头看下水,衙门坐个知县官”、“琅塘有个厘金局,人人到此把船湾,靠船来把厘金过,船开橹响不为难”、“厘金关上把关过,宝塔座在鳊鱼山”、“米关立在芒林滩”、“岳州有个厘金关”、“善湖港里躲风暴,港内又立检查关”、“新堤立起过排关”、“皇王便把厘金立,船湾宝塔洲过关”、“汉口开船走上水,南岸过河计票关,载船就把双票用,空船单票好悠闲”、“武昌辞了都督府,涓口有个照票关”等等。
资江自古有“山河”之称,特别是从新化县到益阳城之间,沟壑幽深、险滩遍地。毛板船因其负载重,非涨大水不得下行。行毛板船者,对水情、航道位置、暗礁、洄湾等情况十分留意,因它直接关乎人、船、货的安危,事关此行是大赚还是大亏,不敢马虎半点。在滩歌中,有关这方面的介绍很多。如“七星塘下团子石,猪楼门内心胆寒”、“辕门柱子有一对,青滩航道在中间”、“方石门前捆艄走,尧家庄内排难扳”、“狗屎屙在猖狂洞,黄连洞里鬼门关”、“一舵闪过老鼠石,雄鸡山下蜈蚣山”、“若是风暴不好走,不敢过湖赊刀湾”、“开边有个巨凳石,白罗套上心胆寒”、“二十四股回湾水,往返要到大金山”等等。
俗语云“行船跑马三不算”,在行船途中,各种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前人各种经验教训,是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与不幸遭遇得来,显得特别重要。在滩歌中,处处有前人对关键险要之处行船要领的真诚告诫,如“栗滩走船如跑马”、“干水要把短纤扯,大水稳舵莫乱板”、“沙罗滩上纤难扯,一扯三碰难上难”、“太湖崖来随弯走”、“喊起号子摇起橹,调转舵来放瓦滩;大水放船要提干,干水要往巢里攀”、“紧桨飞落猪婆滩”、“鸡婆塘内船难湾”、“千船要走洪路水,毛板要湾鳊鱼山”、“吩咐艄公紧把舵,来到毛角把口参”、“太湖湾里随湾走”等等。
旧时行毛板船,既是一个有巨大风险的买卖,也是一项有丰厚利润的行业,得利与否,既取决于各种偶发因素,也取决于艄公舵手的技艺、情绪。因此,安排好船工一行的后勤保障,行程住宿,对于船主来说,既得人情,又得名声,也是确保顺利到达目的地的必要前提。只要能顺利抵达目的地,即便先前有很大的付出,也必将成倍返还,所以,在毛板船行业中,后勤、歇息、行程的安排比较周到,这在滩歌中有细致的表述。如“只等落雨发大水,船工水手站几班,每人半斤酒与肉,敬了神佛吃一餐”、“石灰峒里歇一会”、“上渡港里歇一会”、“筲箕又把米来打,三塘街上湾一湾”、“八母滩上买把米,开船又走金阳滩”、“张家套里把篷落,扎矶嘴里买鸡蛋”、“城陵矶前把船看,芦席洲里把船湾”、“鹅公港里淘白米,瓦桥河里拨米汤,勺嘴坝上打中火,桃花港里借歇场”、“邓家街上歇一歇,车石鳜鱼在小洋”、“宝塔底下歇一会,青石街上借歇场”、“黄牯滩上一班纤”、“柘滩上来一班纤”、“黄连洞里一班纤”等等。
行商坐贾,皆为利来,而了解各地商情,捕捉潜在商机,是经商者的本份,它给予商人的是经历、是启迪、是机会、是利润,因此,对沿途两岸各类商情的介绍,也就成了滩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山西来了买茶客,桥溪开了卖茶行;八卦滩上乌须坝,只见东坪好茶庄”、“礼溪有个成进士,药店开个资生堂”、“白溪有个江西店,鸾头迎来好姑娘”、“游家湾有钉子行”、“灶门岩里出木炭,只见木炭上下装”、“猪楼门里肥猪大,屠桌摆在七里塘”、“青树滩上抬头看,抬头望见挂包山,大秤小秤船上挂,吊了石灰吊煤炭”、“平口本是花花地,叫声客官把船湾,街上多少好美女,十分美色在人间”、“五里三路杨梅洲,如今此处修茶庄”、“十字衙门有官做,瑞度钱号走忙忙”等等。
“和气生财”的古训所提示的是经商者对各地风物民情的知晓与遵从,毛板船现象既是天时之赐,也得地利之便,而对沿途各地民俗风情、历史人文的知解,则是人和之需。因此,在滩歌中,有不少关于各地历史人文、趣闻掌故、民俗民风等方面的介绍与描述。如“连皮加二乡里货,下河炭要秤加三”、“萝卜山里靠毛板,灶门岩里把神参,师公吹得牛角叫,牛角挂在陡岩山”、“到岸老爷打一敬,大家兄弟把心安,姑娘叫做三仙会,玉石碟子摆中间”、“叫声老板船靠好,猪头还愿牛角塘”、“书塘有个读书子,须山美女晒衣裳”、“苏溪有个水庥庙,往来客人烧保香”、“礼溪有个成进士,潘阳有个御史官”、“讲起洋桥不简单,观音赶来桥墩石,化作肥猪挤下滩,不是洞宾来点破,修起洋桥不为难”、“石门塘里抬头看,陶澍果然好屋场,陶澍买田满了贯,至今不许买田庄”等等。
所谓“商道即人道”,商务的往来,不仅能推进物质流通、启迪人们思维、扩大眼界视野,还有塑造人文精神,凝练人文传统的作用。滩歌因毛板船而衍生,毛板船所携带的商务文化基因,自然也转注到了滩歌之中,并内化为最基本的思想特质,在此,我们姑且称之为“商务精神”或“梅商精神”,据其内容来参详,它主要外化为三个方面:
在滩歌的开始,就直白地说明了经营毛板船的逐利本意:“一见老板多豪富,喜笑颜开在此间。要我来把滩歌唱,不分容易唱一番。……主公正在走红运,双脚踏进走财山。脚踏财山高万丈,银子钱米用萝担。”在滩歌的结尾,则表达了人们得利后的满足与喜悦:“解下搭背算完帐,转起铺盖回家乡。碎银买点小礼物,一家大小喜洋洋。”当然,逐利是商务本性之一,以正本当行的经营手段得利,理所当然。在毛板船的经营中,处处体现了利字当头、方式本份的特点。毛板船以毛板钉造,看重的是构造简单、建造容易、造价低廉;以草就之船,载沉重的煤炭,借涨水之势,冒险行船,所求者无非多载、省时罢了,究其意,仍不过逐利二字。而船到目的地,立时拆解,煤与船同售,无非是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利润而已。当然,所有的这一切,无一违背公德与规范,所付出的,全是自身的安危与风险,正是以正当手法追求最大利益罢了。
环境塑造人,旧时梅山艰苦险恶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那种大胆、霸蛮、不怕死、敢冒险、愈挫愈勇、敢于担当的人文精神,在毛板船的立意、经营、驾驶等方面,这种梅山地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毛板船以毛松木板简单钉造却装载近两百吨的煤炭,典型的皮薄馅足,而且因为重载,非资江发大洪水时不得下行。可以想知,在水流湍急、暗礁处处、滩险潭深的资江洪水中经营和驾驶毛板船,其风险是何其巨大,典型的刀尖上跳舞,所谓“大柳场来小柳场,十个艄公九个亡”,稍不留神就是板散煤沉、船毁人亡,血本无归。流传于资江最凶险的洛滩、灵滩一带的民谣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灵滩洛滩打翻船”、“灵滩洛滩人不种田,一年四季靠翻船”,丧身于资江洪水、尸骨无存的船工船主不在少数,正如梅山民谣中所说的“挖窑的人埋了没死,驾船的人死了没埋”。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倾尽家财,冒险经营;仍有不少船工舵师,经年累月,往返不缀,直面风险,愈挫愈勇,就像其在《资江号子》中所唱的那样:“船打江心人不悔,艄公葬水不怨天。舍下血肉喂鱼肚,折落骨头再撑船。”
毛板船是梅山一带特定时期的经商活动,它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松木资源、煤炭资源以及人民不怕死、敢冒险的人文传统,也充分利用了洞庭湖周边直到武汉一带缺木材缺煤炭的“自然之利”;同时也与清末张之洞等人大兴洋务运动,在汉口一带兴建的现代工作体系对原材料的巨大需求相关联,可谓顺时应势之举。在毛板船的经营与驾驶中,船主和船工,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旦走上了毛板船,就形成了一损俱损、利害共担的格局。为了顺利到达目的地,实现共同的利益诉求,于是以包容、互助、协作、团结、自觉奉献为特征的团队精神便逐渐形成。这种团队精神,还在一定程度上演化为一种以地域划分的集体维护意识,所谓“打湘帮”的湘商特色即因此形成。即在外地的经商活动中,自觉维护湘籍商人的商业利益,把个体利益自觉融入湘籍商人的共同利益之中,形成了一种质朴、狭隘、真诚的集体维护意识、地域帮派意识。因毛板船催生的汉口“宝庆码头”上,流传的不少梅山人为维护家乡人的共同利益而献出自己的钱物、智慧、勇力乃至生命的故事,对梅山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做了最生动的诠释。
虽然,随着现当代梅山地区陆上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资江航道的地位与作用随之弱化,特别是1962年资江中游安化县境内柘溪水电站的建成,宣告了毛板船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内河航运史上一个传奇的终结。尽管如此,毛板船与滩歌中传达出来的地域特色与人文精神,所涵蕴的商务内涵与商务精神,定将在史志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虽然毛板船已走进了历史,但其精神必将传承。
注释:
①本文中引用的《资水滩歌》内容,参考了周少尧、伍三多等人的收录本,因其所载大同小异,故不一一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