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琴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常州213164)
2008年,教育部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创设“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机制。江苏、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福建、广东等省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省级技能大赛制度,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1]《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一批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服务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职业技能竞赛由于具有常规教学所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技能竞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赛兴教,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由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能很好地宣传各高职院校的形象,展示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和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校内职业技能竞赛,使技能竞赛从阶段性工作变为常态化工作,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教师创造性地工作的积极性[3],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开展以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4],其中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开展以其名字命名的院系两级“建军杯”职业技能竞赛,使邓建军成为常州轻院每一届学生崇拜的偶像、学习的榜样、追求的目标;通过竞赛,使每一个学生都立志成为邓建军式的优秀毕业生、技术能手、创新能手。
为真正体现“建军杯”技能竞赛的宗旨,艺术设计系组织各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进行大赛赛项的研讨,拟定竞赛的主题,根据文化创意设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岗位通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全系各专业参与的广泛性及适用性要求,设置了创意手绘大赛和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大赛,并且有针对性地将技能竞赛的赛项内容、要求与专业群平台课的教学交叉渗透,制定了详尽的“建军杯”专业技能竞赛方案,详细规定了两项大赛的竞赛形式与规则、奖项设置与奖励办法、组织安排、培训安排、赛程安排、评分标准等,确保赛事按期、按序执行。其中,创意手绘大赛面向2011级学生,设置风景、器物、室内、广告、形象手绘等八大方向与类别,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跨专业任选方向参赛,打破专业界限。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大赛面向2012级学生,结合专业群平台课“民间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由指导老师一对一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参赛。
常州轻院艺术设计系成立10年来,将参赛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锻炼内容和学习机遇,摸索出一套“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赛兴教”的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每年荣获省、市级以上各种奖项百余件,最近2年就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通过技能竞赛,不仅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同样得到普遍提升,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迅速提升。通过指导学生参加不同层级的比赛,教师的教学案例不断丰富,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以竞赛与科研相结合引领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了全系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和成果的转化,在国家级及省级的教学、作品和技能比赛中也屡屡获奖。
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必须有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作保障。应成立职业技能竞赛组织机构,负责学校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以及处理竞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等。出台相关文件,明确竞赛级别及类型、竞赛组织与管理、竞赛奖励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等具体事项。完善竞赛经费来源及保障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和奖励制度等。同时,完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赛前、赛中、赛后各项工作的实施流程和责任制度。
由于当前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繁多,涉及的赛项多达10余项,因此应根据学校所处地域特点和专业特色,有选择地参加适合专业自身发展的赛项。选择的职业技能竞赛应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反映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竞赛的项目要以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为依据,贴近岗位技能的要求。通过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的遴选机制,根据专业定位目标、发展规划、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等指标,设置权重进行评比,最终确定参赛赛项。
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技能竞赛的训练必须日常化,不能搞突击式训练。为此,应完善职业技能竞赛常规化训练机制,充分构建正式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课内实训项目和课外训练项目相结合、分项训练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相结合的学生技能训练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技术协会的作用,通过系部层面和学院层面的竞赛选拔,最后选出最优秀的学生作为参赛候选人。
端正办赛、参赛的动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带教而不是以赛代教,因此,获奖不是最终目标也不是唯一目标,而是要通过技能竞赛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技能训练指导,不断提升其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实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同时通过竞赛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展示实践教学成果,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与实践。
技能竞赛必须努力做到“专业全部覆盖,师生全员参与”,涵盖每个专业、每个老师、每个学生。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组织机构如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使各院系专业老师、行政、党群等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参与组织、指导、服务于技能竞赛[5],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技能竞赛的校园技能竞赛氛围。同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在专业课的日常教学中,要将竞赛贯穿始终,把技能竞赛当作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检测手段,使技能竞赛建立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之上。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最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
技能的就是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学生专业社团。尽管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学校专业细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从社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工趋势来看,一专多能及跨专业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重用。因此,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各专业社团、实训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等各类平台需要向相关专业所有学生开放,打造一个统一的大平台。有条件的院系在时机成熟时,向所有有兴趣的其他专业同学开放。通过平台的开放,形成不同专业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同时,也应邀请文化课老师参与平台建设,让文化课老师直观地了解专业技能特点、内涵和学生在知识以及人文素养方面的欠缺,通过有的放矢的改进让文化课与专业课交融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目前,院、系两级的技能竞赛有“关门办赛”的倾向,缺少行业和企业的参与,与社会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脱节。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机制尚未形成,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院系技能竞赛制度,制定发挥行业、企业作用的参与制度,邀请和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使技能竞赛的举办能有效地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完善与发展,不断增强办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