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敏
(常州市新北区会计中心,江苏 常州 213022)
公务卡是为适应财政管理要求应运而生的一种特定用途的贷记卡,也即信用卡。公务卡结算制度是建立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基础上的新型支付管理制度,是通过银行卡实现财政财务管理公开和消费透明的一种新型产品,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公务卡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公务卡刷卡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日常公务支出,主要分强制性刷卡项目与鼓励性刷卡项目。强制性刷卡内容包括: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住宿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鼓励性刷卡内容包括:维修费、咨询费以及其他商品服务支出。
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是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公共财政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预算单位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行政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公务卡结算制度是深化预算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目前常州市来看,很多预算单位还存在着以种种理由报销大额现金的情况,在严控“三公”经费的呼声下,随意开支日常公务支出,显然不利于对“三公”经费的监督,是财政管理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常州市施行公务卡结算制度以来,既大量减少了现金支出,又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对严格执行财政管理制度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通过该制度的推行,日常公务支出均通过银行转账结算完成,促使工作人员按流程在规定期限内报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用公务卡结算日常公务支出,大部分业务都可以通过转账完成,财务人员和单位人员出差、培训等都不需要接触现金,既方便了工作人员用款,也方便了财务人员销账,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随着公务卡结算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传统的现金报销制度将不复存在。
随着公务卡的普遍使用,财政预算单位每一笔支出一目了然,杜绝了由于现金支付透明度差而引发的多种问题,更有利于社会各界的监督。
常州市自2008年启动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公务卡的推广使用使现金单位支付显著下降,财务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1)2008年,常州市制定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方案及预算单位公务卡结算财务管理办法,与各国有银行及外资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合作,开始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实行“银行授信额度,个人公务刷卡,单位报销划款,财政实时监控”,对预算单位商品和服务支出及项目支出中的日常公务支出,包括零星办公用品购置费、差旅费、招待费、会议费等都要求用公务卡结算。
2)常州市本级机关单位率先实施了该制度。范围涵盖了市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至2013年底,262个市级单位已全部实行改革,覆盖面达100%。2013全年公务卡刷卡23 490笔,比上年增长12.72%,公务刷卡金额5 917.93万元。另有12个非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主动实行改革。
3)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及“三公”经费的公开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试行,常州市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方案正在往纵深推广。常州市新北区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方案已经形成,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武进区的公务卡结算制度曾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瓶颈,一度停止,现在正在重新推广。另外,公务卡的结算也扩大了鼓励性刷卡目录范围,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支出透明化、公开化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常州市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进度落后于先进地区。主要表现:第一,常州市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进度整体落后。常州市7个辖市区中,仅有3个辖市区实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进度为42.86%,其中金坛市、溧阳市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武进区8个单位试点后改革未能全部推开。与周边城市相比,常州市公务卡改革进度滞后,如无锡市所属辖市区100%推行了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苏州市辖市区的改革比例也超过了50%。第二,部分改革地区公务刷卡规模较小。金坛市和溧阳市公务支出刷卡规模都较小,改革进度不理想,公务刷卡规模亟待扩大。
有些单位虽然实行了公务卡结算制度,但是对公务卡的认识度和重视度都不够,没有形成公务消费刷卡习惯。而预算单位也没有严格执行“公务消费满足刷卡条件的必须采用公务卡结算才予以报销”的规定,使预算单位大额现金报销现象依旧屡禁不止。公务卡推广取决于POS机在全市的设置。从实践看,POS机在全市的布设特别是在辖市区远未达到要求,支出刷卡带来的刷卡手续费及经营成本的提高使部分商家布设POS机积极性不高,即使布设POS机也不使用,导致有些公务支出只能使用现金。
财政、单位、银行公务卡网络运行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务卡刷卡后代理银行反馈速度较慢,影响了预算单位还款报销。刷卡信息在网络系统自动分发过程中,由于财政、单位、银行公务卡网络系统存在一定障碍,需要人为干预才能顺利传递,影响了传递效率。[1]发卡银行的代理服务质量还不够理想,存在服务缺位和缺乏竞争的现象。公务卡推广之初,各银行都很积极,但后续服务却未能同步跟进。个别代理银行记账滞后,用卡信息反馈速度迟缓,不能及时将报销信息打包上传至银联查询系统,预算单位公务消费信息在消费后的3~5天或一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查询。公务卡的最短还款日期只有20天,有些预算单位因公出差人员还款时由于银行反馈消费信息滞后容易错过免息期而被收取罚息,这不仅影响了预算单位公职人员的信用,还严重影响了公务人员使用公务卡消费的积极性。
部分地区预算单位人员畏难情绪严重,怕麻烦,对公务卡消费信息保密性缺乏信任,对公务卡结算制度缺少理解,不愿意改变原有现金消费习惯。有些财务人员公务刷卡消费后,没有采用规定的公务卡报销程序,而是采用一般国库集中支付程序进行报销,没有发挥公务卡方式特有的审核、还款功能。
各地区公务卡结算制度执行过程中,财政、人行、监察、审计部门应对公务卡使用管理及账务处理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但实际上只有财政部门在着力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相关部门未能形成合力,缺乏公务卡监控系统,公务卡使用监督不到位,无法发挥其实时监控的作用。
公务卡管理的执行主体是预算单位,因此,财政部门要协同金融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以部门预算公开、规范预算单位收付行为为契机,大力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使各预算单位切实理解其内涵和意义,增强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公务卡的动力,使公务卡支付方式真正成为预算单位财务结算方式。[2]要加强与预算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一方面督促其严格执行“公务消费满足刷卡条件的必须采用公务卡消费”的规定,另一方面加强专项培训,帮助预算单位及时解决公务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位持卡人都愿用卡、会用卡、用好卡。同时,加强对持卡人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自觉抵制腐败浪费。
根据财政部财库[2011]160号文件精神,常州市在改革进程中已经制定了市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和鼓励性结算目录,对指导和监督公务卡结算制度实施,改变公务卡“形同虚设”现象,提高公务卡使用率,发挥了明显作用。今后,要向辖市区大力推广这一举措,从制度上规范公务卡的使用。同时,市级应建立动态监控系统,全面主动做好监管工作,制定完善的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预算单位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内部公务卡管理制度,在公务卡管理实践中做到有据可循。
公务卡结算制度在部分地区难以推广,一个客观原因是POS机布设不到位。要加强POS机布设优惠措施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商家积极性,扩大POS机布设范围。加强财政、单位、银行公务卡网络建设,确保公务卡网络在财政、单位、银行间有效联接[3],信息传递畅通无阻,使公务卡真正成为财政财务管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助手。
建立全市公务卡结算制度执行情况考评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对各地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考评,奖优罚劣,切实推进各辖市区改革。人行、监察、审计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督促仍未实行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地区尽快实行。
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是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的必然趋势。改革的推进对从源头上强化管理约束、防止腐败的产生意义重大,但其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1]李秀峰.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发展,2014(7):110-111.
[2]邓琼.公务卡实施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4(12):149-151.
[3]刘峰.对事业单位推进公务卡改革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2(4):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