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2014-03-30 04:50邵正喜彭国强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团交流体育

邵正喜,彭国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常州 213164)

0 引言

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以满足社团成员的兴趣为目的,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一种自发性组织。大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体育社团具有不同的文化属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大学生体育社团不断增多,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和谐校园、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本文试图分析大学生体育社团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模式、运行体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策略,以期对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1 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

1.1 体育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及发展动力不足

当前,高校对体育社团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不多。所有的社团都被一视同仁,对社团主要负责人也缺乏激励机制,对其发挥的作用缺乏认可,使体育社团失去发展的动力。

一方面,体育社团的等级没有区分。一些高校没有设立社团等级评定标准,所有社团都同等对待,严重影响了社团发展的积极性。体育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表现:首先,没有设立末位淘汰制,对最低等级排名最后的体育社团未能及时清除;其次,没有对多次考评保持在同一等级的社团降级处理;再次,缺乏管理权力的弹性调节,没有对连续多次位居最高等级前列的社团放权,导致这些社团没能进行合理的市场化运作;最后,没能作好精品社团的人才输出工作,为各厂家和体育团体输送高技能的体育人才。[2]

另一方面,对市场化运作的社团没有设立内部管理机制,致使部分体育社团发展动力不足,影响了社团对外开放的效果,甚至一些社团发展方向不明确,自我定位不准,影响了社团内部活动的开展。学生体育社团的市场化运作最重要的是让成员熟悉体育的商业化模式,为其作好前期积淀。学校在对社团的传统管理上未能把握好社团发展的大方向,没能及时综合考核社团发展情况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贡献,在社团考核中过于强调社团的经济效益,没能建立“以活动为根本,以赞助为桥梁”的对外宣传机制,更没有对社团的商业赞助进行量化提成,对拉来赞助的社团成员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

1.2 体育社团的交流面狭窄

无论是学校体育教学,还是校内社团活动,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但是,当前体育教学与社团活动仍然是各自为政,两者没有相互配合。学校社团与社会团体依然是少有往来,社团交流面狭窄。一些体育社团只是局限于内部组织的活动,很少与其他社团交流合作,尤其是走出校门,进行校际间交流的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的健康发展。如果能够将不同的社团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社团间的联动机制,必然能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社团场地器材缺乏、专业指导老师不足、活动资金匮乏和体育社团管理困难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团的交流范围,使多数社团囿于学校内部交流,大多通过不同社团联合举办活动的简单方式进行合作,或者是借助于学校举办社团文化节的契机进行交流,不能走出校门进行校际交流或者与社区中的社会体育组织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范围有限,交流途径简单,阻碍了社团的有效发展。

1.3 体育社团的组织运作模式不协调

从活动场地来看,多数社团器材、场地严重不足,硬件设施没有保障,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日益高涨的体育活动需求。这一基本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体育活动频次低、活动时间短的现状就无法改变。从经费来源及用途看,体育社团活动的经费来源渠道较狭窄。从人的角度看,社团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缺失与高水平指导人员匮乏,严重影响了体育社团的发展。对于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物质配备来说倒略居其次。[2]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体育社团内部成员的需求迥异,社团管理层与社团成员之间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别。对于社团成员来说,他们的目的单纯,参加社团无非是出于兴趣爱好、结交朋友、强身健体和增强体育技能等目的。但是,对于社团管理层来说,他们已经实现了从一名普通成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身份的转变决定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社团管理人员已经由最初单纯地想参加体育活动而加入社团,逐步向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方向发展,这往往与体育社团的活动宗旨不相一致。

1.4 学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度不够

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与重视是体育社团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些体育社团活动往往需要在学校多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下开展。然而,调查发现,多数领导对体育社团的重视不够。体育社团要办出特色,取得成效,为学校赢得荣誉,只有作出了成绩才能更好地吸引学校的关注。而一些高校领导认为体育社团只是组织体育活动,举办一些体育比赛,忽视了体育社团的文化价值。学校的重视与关注是体育社团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领导的行为影响了体育社团发展方向及体育资源分配的导向。没有学校领导的认可,所有的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充其量算是学生的自娱自乐。因领导的支持,学生体育社团会提升到学校层面,社团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指导人员不足、场地和经费缺乏等将会得到有效解决,校际间的沟通也会变得便捷。但多数体育社团没有自己的特色,自身的社团文化建设不足,不能很好地推广自己,再加上举办的活动层次低,因此未能引起学校的关注。学校对体育社团的认识偏见和重视度不够影响了对社团发展的物质投入,从而影响了社团的良好运作 。[3]

2 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策略

2.1 完善社团内部管理机制,增强体育社团的发展动力

完善社团内部管理机制是体育社团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让新成员不断增多,老成员不再流失,是体育社团内部管理的首要问题,也是社团文化形成凝聚力的前提。在此,有必要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提高体育社团纳新门槛,完善社团纳新机制。人才是第一要务,是开展一切工作的保障。社团的纳新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形成一股合力,社团成员能为共同的目标努力。纳新的工作也不是单纯地考虑新成员的技能,更多的要强调参加社团工作的热情。第二,全面市场化运作,打造开放性的体育社团。纵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史,不难发现,社团局限于校内,学生终不能把社团活动当成事业来干,只有让社团在市场的大潮中创造财富,才能为学校、为学生,带来切身的利益。第三,空谈文化不如加强体育社团实践活动的开展。拥有自己的会旗、会徽、会标,喊出自己的口号只是表面文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化需要载体,最好的载体就是体育活动。因此,组织好每一次体育活动才是发展社团文化的根本。[4]

2.2 扩宽体育社团的交流面,培育良好的社团文化

对外交流是培养社团文化的重要途径,要拓宽交流面,加强不同社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大力鼓励社团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与其他高校的体育社团组织交流或者与社区体育组织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活动,并且在拓展社团活动交流面的同时,发挥好社团成员的个体作用。团结协作是体育社团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人心齐,泰山移”,运用群体的智慧将体育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一处,调动每位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交流,主动将个人的行为与社团的荣誉融为一体,从而迸发出更大的创造力。另外,还要培育良好的社团文化,优秀体育社团文化是社团在长期实践运营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是社团的核心。因此,社团负责人应该尽力营造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真正做到让会员人人有话可说,人人做社团的主人,尊重成员的主人翁地位,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社团的各项活动。

2.3 建立全方位的组织运作模式,保证社团管理工作的持续性

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立,到社团的发展壮大,其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并且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每个阶段的社团管理、文化、机制、运作等方面均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全方位的社团组织运作模式是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合理的运作模式是实现体育社团由弱小到强大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社团管理工作的持续性,联系社团管理工作阶段性重点落实与持续性全面关注的前提。因此,需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

①落实学校管理措施与强化社团责任并举。学校对体育社团的管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自己的权限内,宏观上引领,细节上监督。同时,要切实落实体育社团主要领导责任制,量化其业绩,对开展工作不力的社团要限期整改,其责任人要及时撤换。

②建立体育社团淘汰机制与公开社团事务齐头并进。及时淘汰空有其名的体育社团,为其他社团的发展腾出空间。对社团经费开支、责任人更换及活动开展状况要及时上报学校社团联合会,由学校社团联合会进行汇总,进行社团整体考评。

2.4 从学校层面加大对体育社团的管理与投入,以举办活动带动社团发展

社团存在的根本意义是成功地举行各种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没有活动也就失去了成立社团的意义。作为强调技能、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体育社团,对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合理的指导是保证社团发展的有效途径。[5]首先,要加强对学校体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管理。合理分配场地的利用时间,提高体育活动场地的利用率,同时要调动各院系、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各院系、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参与学生社团建设。其次,要做到统一分派与自主聘请相结合,确保学生体育社团的每一位指导教师名副其实地起到作用。再次,引导体育社团实行财务预算制度,以社团养社团。上交社团活动经费,由学校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每一次活动要写出详细的计划,申请经费。对工作开展不力的社团,其活动经费可以直接转入其他优秀社团名下,以缓解整体活动经费紧张的情况。[6]最后,对体育社团主要负责人要进行集中培训,制定社团活动的总体规划,确保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与时效性。

3 结语

大学生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和谐校园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体育社团的发展还存在一些诸如组织运作模式不协调、学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度不够、体育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及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今后,要从学校层面、社团自身层面和学生层面不断完善体育社团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培育良好的社团文化,建立全方位的组织运作模式。相信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将会不断发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1]刘杰.郑州市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12.

[2]王步,曲业煌.论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哲学内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4):26-28.

[3]王乐.大学生社团:理论、管理、案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75.

[4]林波.福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19.

[5]李毅昂.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变革和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5(5):12.

[6]袁琳,彭国强.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与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50-151.

猜你喜欢
社团交流体育
缤纷社团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2016体育年
K-BOT拼插社团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