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调查

2014-03-30 03:52韩贤胜李雅兴刘义群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核心

韩贤胜,李雅兴,刘义群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4111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等3 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是一致的,它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体系认同现状,提高认同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本情况

笔者在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8所高校,对大学生的价值认同状况进行了专题抽样调查,调查形式为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720 份,回收685 份,回收率95.14%,有效问卷654 份,有 效 率95.47%。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年级特点:大一18%,大二37%,大三31%,大四14%;专业特点:文科类47%,理科类20%,工科类30%,艺术类3%;性别特点:男生51%,女生49%;政治面貌特点:中共党员15%,共青团员77%,其他8%;生源地特点:城市21%,乡镇22%,农村57%。

第一,认知认同整体较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意义和基本内容方面,认为“任何社会和国家都有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占78%,认为“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分必要和及时’”占74%,有85%的大学生了解基本内容。认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占75%,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占61%,赞成“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占78%,赞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占83%,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占85%。关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认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占86%,认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占77%。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占68%。

第二,情感认同整体健康。在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情感认同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占60%,认为“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会造成‘思想混乱’”占6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情感认同问题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占78%。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面的情感认同上,认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占77%,认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和谐统一’”占75%。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赞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占88%。

第三,行为认同整体积极。调查显示,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生活工作学习有联系”占79%,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必要”占86%,完全同意“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级分化”占61%,在“遇到老人摔倒时”选择“毫不犹豫,上前帮助”占41%,“走在街上,被乞丐拦住”,42%的大学生会“扔给他一些零钱”。

2 存在问题

第一,认识模糊,异质现象严重。认识是认同的基础,积极正确的认同以全面深入的认识为前提。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核心价值体系认识方面,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认识肤浅,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内容认识不够。例如,仅有55%“知道”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表示“不知道”的占31%;“很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仅占24%,“有些知道”的占58%,“不清楚”的占18%。二是认识模糊,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实质认识不清。如,在关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民主”“自由”价值观目的的调查中,仅有34%认为是“推行西方畸形的民主政治模式”,而34%认为是“使这些国家的人民享受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另有32%表示“说不清楚”。三是认识异质,少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错误。例如,关于我国改革方向的调查中,40%认为“逐步私有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仅有31%表示“反对”,而有29% 则表示“说不清楚”。

第二,情感淡漠,价值取向务实。情感作为一种非理性因素,是认识向行为转化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激发积极的行为,消极的情感只能导致消极的行为。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漠不关心。具体来说,一是情感淡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持“无所谓”的态度。例如,“在街上,被乞丐拦住”时,36%选择“不理他”;对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态度上,10%表示“无所谓”。二是价值务实,价值选择中更倾向于关心自身利益和前途。例如,在“现在你最关心的事”的调查中,56%选择“将来的就业”,23%选择“考试成绩”,仅11%选择“国家的发展”,还有10%选择“其他”;在关于人生价值的调查中,仅有36%选择“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33%选择“在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去适度关心集体和社会”,另外选择“理想在于追求金钱”“尽量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他”的大学生分别占4%、4%、15%。

第三,意志薄弱,理想信念动摇。意志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关键,正确的认识只有同坚定的意志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坚决的行动。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对可能遇到的困难缺乏充分准备,甚至有少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一是意志薄弱,对建设社会主义信心不足。例如,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法的调查中发现,尽管有44%认为“能够实现”,但是也有42%认为“难以实现”,14%表示说不清”。二是信念动摇,少数大学生缺乏共产主义信仰,入党动机功利。例如,在个人信仰的调查中仅48%选择“马克思主义”,42%选择“无信仰”,另外选择“佛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的,分别占6%、2%和2%;在入党动机的调查中,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仅占33% ,而选择“为找工作方便”和“说不清”的则占33%和34%。

第四,实践欠缺,认知践行脱节。实践是认同的最终体现。体现于行为的认同,是真正的认同;停留在口头的认同,只是虚假的认同。调查中发现,尽管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但有的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应用能力明显不足。一是实践欠缺,认同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例如,39%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用于党员干部,普通公民的核心价值体系应是自由、平等和民主等”。二是言行不一,口头上赞成,行为上反对。在调查中发现,少数大学生一方面认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人人有责”,另一方面却考试作弊,故意欠贷。

3 建议

第一,提高教师素质。一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其中思政科教师发挥关键作用。二要提高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师的素质。鼓励高校教师学习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三要提高管理教师素质。行政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后勤管理人员等是大学生的生活老师,在大学生行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使其规范大学生言行,促进大学生价值认同向价值践行的转化。

第二,调整课程体系。一要调整教材体系,围绕核心价值观教育,重新规划教育内容,突出时代性,增强针对性。二要充实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使其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道德建设、素质提高、人格健全和民族精神培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要开展专题研讨,利用主题讲座、专题论坛、教育研讨会等形式,聚集研究力量,加大研究的力度。四要加强日常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优秀班级建设、文明寝室建设等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经常性、习惯性行为的引导。

第三,创新教育方法。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广泛使用案例教学、交流对话、团体学习、角色体验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交往中达成价值共识。二要开展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如伟人故居、纪念场馆、烈士公园等,开展长期的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巩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要建设主题实践基地,通过“三下乡”、志愿支教等周期性活动,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要加强与社会团体的合作,通过勤工俭学、创新创业等短期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践行能力。

第四,完善教育机制。“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333一要加强领导机制建设。努力形成党委领导,学院负责,其他部门积极配合的教育格局,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二要加强监督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学校监督、教师监督、校园媒体监督、党团监督、学生监督等相结合的新的监督模式,激发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三要加强激励机制建设,严厉处罚考试作弊、故意欠贷、学术腐败等不良行为,奖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孝敬父母等高尚行为,实现对大学生言行的正确引导。四要加强协同机制建设。实现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互动,形成合力。五要加强评估机制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学校质量评估、党政领导工作评估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通过评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和建设。

第五,培育模范群体。人生活在群体中,群体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模范群体对提高大学生的价值体系认同度至关重要。一要教育党员群体,通过思想教育,组织考核,提高党员群体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使其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二要培训班团干部,通过有计划的专题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充分发挥中坚作用。三要培养社团骨干,激发其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发挥其广泛联系群众的作用。四要帮助困难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第六,优化教育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22人与环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优化教育环境是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要过滤社会环境,时刻关注社会变化,及时分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二要建设校园环境,通过新闻栏、文化墙、公益广告、学校网站、校报、校刊等文化媒介,“孝”文化节、“百灵鸟”杯辩论赛、主题演讲等活动载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推广普及。三要优化网络环境,通过网络法规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不法行为惩处等,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规范,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1]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 -10 -26.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