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服务面向的研究
——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2014-03-30 04:00闫红果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石油大学特色大学

闫红果

(中共湖州市委党校,浙江湖州313004)

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服务面向的研究
——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

闫红果

(中共湖州市委党校,浙江湖州313004)

特定的服务面向是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其服务面向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校企合作成为社会潮流的现象折射出行业特色型大学参与区域经济建设趋于常态化。在与原有行业密切联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是当前行业特色型大学优化服务面向的明智之举。

行业特色型大学;服务面向;区域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尽快实现工业化强国的梦想,培育一批国家建设急需的专门人才,政府对全国范围内的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与重组,形成了涉及地、矿、油、农、林、水、电、交通以及人文领域的行业特色型大学。这类院校大都直接隶属于中央各部委,具有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发展优势,曾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行业特色型大学概念界定

在行业特色大学的概念界定上,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潘懋元认为特色型大学是指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大学或学院。[1]33在界定这一概念的时候他更多是从行业角度出发的,肯定服务于行业是特色型大学的主要目标,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立足特定行业的需要。王亚杰认为行业特色型大学特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前隶属于国务院某个部门,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23该定义强调这类高校在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前就已经形成并直接由国务院各部委领导,在保持一定行业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向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柏昌利则提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特指原依托行业发展,在行业相关的专业领域形成明显优势和显著特色的行业性专门高等院校,这些大学在某个或某几个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服务特定行业需要和发展方面具有良好传统,对行业产业及其发展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在相应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个性品格和整体风貌。[3]16柏先生进一步指出,行业特色型大学除了依托一定的行业,有突出的优势学科外,还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诸如文化、品格等软实力。

由此可见,学术界对行业特色型大学概念的界定既存在着共性认识,又表现出多样化的理解,这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概念,但就此类高校的现实基础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类型布局而言,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一个学术界公认的关键特征,即以一定的行业为基础和依托,有特定的行业服务面向。

二、行业特色型大学服务面向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前服务不同阶级的时期

正如潘懋元所说:“中国的特色型院校,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年的实业学堂。”[4]其实,中国行业特色型大学诞生的还要更早一些。在19世纪中后期,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形势,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兴起。这期间随着各种实业的兴办,一系列的实用学堂崛起,比如福州船政学堂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海军人才和轮船技术专业人才,并成为我国近代海军人才的摇篮。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引领下,农务、兵学、矿学等实业学堂兴起。这些新式学堂具有行业院校的特性,突出表现在主要由清政府官僚阶层兴办、依托一定的实业而兴起、着重某一学科的建设和专业设置、目的为国家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以利于维护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统治。到20世纪前半叶,无论是国民党统辖内的高校,还是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一些高校,无论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成立、转址与搬迁,还是中央“抗大”的建设与发展,这一时期的高校都肩负着民族重任与祖国希望,不仅为当时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和政治人才,还为战争结束后开展国家建设储备了必要的人才。建国前一些学堂和学校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提供人才支持,而且人才培养的目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政治性。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服务于不同阶级的时期。

(二)五六十年代服务特定行业的时期

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但基于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为迎合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国内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重点加强了一些院校的学科建设,从而为国家培养社会急需的专门人才。同时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一部分依托一定行业、面向特定服务领域的行业性院校兴起,这类高校的服务面向主要涉及石油、水利、电力、交通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20世纪70年代这类高校达到300余所。由此,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行业性院校正式形成,并逐步演变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行业性院校是为快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而组建的;二是行业性院校主要由国家各部委直接领导;三是行业性院校有着自己优势的学科领域和专业特色;四是行业性院校主要依托一定的行业,为行业培养专门性人才,面向一定的行业服务;五是行业性院校主要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因此,这一时期是我国行业性院校服务特定行业的时期。

(三)改革开放后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时期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级各类企业需要获得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区域经济建设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性人才。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做出适时调整,逐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为高校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条块分割,学科专业设置单一,管理过严过死、对外交流较少,高校缺少活力等。为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实行高校下放搬迁的政策,置身改革大潮中的特色型大学依然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为不同行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部分特色型大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诸如与行业间的联系减弱等问题的困扰,可以说是在动荡中谋求发展。尤其是1998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调整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有关方针和原则,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原隶属于中央各部委的高校管理权下放,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在新体制下,一方面行业特色型大学拥有了更多的管理权限和发展空间,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形式上失去了原有的行业依托,来自行业的资源支持相对减少,如何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始走出封闭的发展环境,逐步探索新的服务领域,寻找新的发展资源,突出表现为走向市场与社会,面向区域需要,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有益尝试。

(四)新世纪服务领域拓展的时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引导高校服务于社会。事实上,行业特色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强,不仅服务于区域的经济建设,而且还为区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行业特色型大学在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培养与科研支持之外,更加注重依托自身资源与优势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不仅高水平的行业特色型大学热衷于区域服务,一般性的行业院校也积极投入到服务区域经济的建设中去;在服务方式与途径上校企合作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尤其是校企双方立足于各自优势共同构建大学科技园区、高新科技成果研发平台等,成效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在迎来发展春天的同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也日益突出:服务于行业需要与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既存在着利益的博弈,也具有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一面。如何定位未来发展,保持突出的办学特色,在立足自身行业优势的基础上,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行业特色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的相关对策

行业特色型大学如何在与原有行业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面向关乎高校与区域间的“双赢”。为此选取石油石化领域的一所高校,即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从发展定位、高校三大职能、服务方式与途径和服务组织机构四个方面探讨一下行业特色型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的有益做法,仅供相关高校参考。

(一)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前身是北京石油学院,它是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并汇聚了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相关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与校园文化而组建起来的我国第一所石油行业领域的高校。

成立之初,受当时国情、社情影响,北京石油学院完全着眼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发展定位上主要是不断构建与完善石油、化工等有关行业的学科体系,专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石油工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人才。其最终目的不是满足某一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而是迎合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战略需求。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学校由北京迁至山东东营,此时的北京石油学院随之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虽然当时的南迁主要是受国家政治形势的影响,但另一因素在于需要找新的基地依托:即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该时期的华东石油学院更多是依托原有行业,立足于区域资源,不断完善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面向石油行业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建设。

改革开放后直至今天,华东石油学院先是更名为石油大学,进而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而形成了“北京、山东两地办学”“山东范围内东营、青岛两地办学”的独特格局,这一过程饱经风霜、难以细说。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在逐步增强。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下,石油大学先是失去原有行业依托,划归教育部管理,再由教育部与地方政府共建,这种教育管理体制逼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加强与四大石油公司的合作、寻找原有行业的资源支持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赢得地方政府支持、获取区域发展资源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特别是进入2005年8月份以来,随着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协议的签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不再将人才培养仅仅局限在原有行业上,同时也面向地方社会,并以当地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始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大批人才,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不断深化服务区域经济的三大职能

作为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一个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同样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且在服务区域经济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三大职能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始终立足于石油石化行业领域,培养了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在东营、青岛两地办学的格局下,学校十分注重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东营胜利油田和青岛近海油气田及两地相关产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主体校区搬迁黄岛后,学校根据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才需求结构,积极规划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兴学科,构建起以大基础学科为平台、以通用技术学科为支撑、以石油主干学科为引领、以新兴学科为增长点的更加合理的学科结构。为了平衡人文、理工学科,满足当地人才需求,学校在突出优势学科的同时也兼顾其他学科的发展,比如大力支持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的发展,来培养金融类、管理类、政治社会学类、文学类等专业人才,以满足青岛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在科研服务的过程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一方面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组建科研平台、创设科研基地,开展高端化的科研项目来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比如前不久建设的“海洋油气工程与装备研发平台项目”目的之一就是服务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另一方面,学校还十分重视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如把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实验室及工业试验基地,立足这一平台,开展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与支撑计划,为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注重以雄厚的科研实力和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来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直接的社会服务方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一方面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联系,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开展多种多样的交流与合作。比如学校与青岛惠城石化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验室、科学研究中心和教学实践基地等;又如学校与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签订有关协议,商讨开展全面性的长期合作,谋求学校与地区间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还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与教育优势,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举办继续教育班提高当地在职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举办短期培训班提升校外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学校还有针对性的在当地兴建各类学习中心和教学服务站,适时向当地群众传授实用知识和实际技能,以不断完善当地的成人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

(三)不断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的方式与途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服务区域经济的方式与途径。校企合作已是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主要方式,截止到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所控股的公司有四家: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山东石大恒业科贸有限公司。所参股的公司有四家:青岛中石大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东营孚瑞摩擦工程有限公司、东营柯林瑞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东营石大华鹰石油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同众多公司、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学校着眼于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则坚持校企合作的公益性,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了区域社会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学校还不断完善服务区域经济途径。比如与东营市人民政府和胜利石油管理局联合建设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科技园,它是依托中国石油大学科技资源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其发展目标是成为石油石化专业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该大学科技园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创新区,由中国石油大学的科研院所和胜利油田科研机构一起构建;二是孵化区(孵化器),是利用东营市各类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营造出局部优化环境,充分开放石油大学综合资源,为高新技术创业者创业提供服务与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风险,缩短创业周期,提高企业成活率;三是工业区,是置身于全市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提供规模化发展空间。同时,为配合石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学校于2001年成立了科技创业中心以促进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并引导创新创业。服务方式与服务途径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力度,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不断完善服务区域经济的组织与机构

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直属机构的设置中,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石大恒业科贸有限公司、青岛中石大控股有限公司直接由学校领导与管理,这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向,及时制定相关对策,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针对性。

为强化学校创造知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职能而设立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校直属机构,该机构将“紧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需求,稳步推进校企共建,重点构建新能源、低碳技术、新材料等研究机构,为新兴学科发展积聚人才;加快公共试验平台建设,为教师转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进高水平研究平台建设,为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支撑”作为自身的建设目标,这更加突出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导向性。

同时,在党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中,学校成立了合作发展处,由其具体负责校企、校地、校际合作与联合共建工作的组织、联系与协调工作和合作共建办学过程中资金的筹资策划、管理和使用工作等。还成立了产业经营管理处从事学校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科技、经济、金融信息咨询服务等业务,这些都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概而述之,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概念传递出其特定的服务面向,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服务面向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经历了一个从服务单一行业到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新时期,行业特色型大学应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在立足既有行业资源与行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同时不断深化高校的三大职能,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与途径,不断优化内部的服务组织与机构,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潘懋元,车如山.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

[2]王亚杰.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9(5).

[3]柏昌利.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内涵解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0(2).

[责任编辑:陆静]

闫红果(1986-),男,山东定陶人,中共湖州市委党校教师,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G647

A

2095-0063(2014)01-0146-04

2013-09-04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4.01.037

猜你喜欢
石油大学特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砥砺奋进中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东北石油大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