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友
(邵阳学院 政法系,湖南 邵阳42200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高校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既关系到教书育人,又关系到党的理论工作,责任重大。为了使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大学生中潜移默化、入耳入脑入心,高校必须积极开拓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的新途径,构建科学发展观入大学生头脑的长效机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告诉我们,科学的理论不会自动进入人们的头脑,必须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宣传、教育,反复的实践才能实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头脑,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宣传、教育和实践的工作[1]。在近几年高校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一、大二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学生获到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良好认知,形成了对科学发展观一定程度上的理论认同。进入大三、大四阶段,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任务的基本完成,对大学生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也基本停顿下来。然而,多年的理论教学实践证明,大学生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一般遵循着“认知——认同——信仰——外化为实践行动”的渐进习得规律,因此,要使在大一、大二阶段所形成的理论认同进一步转化为科学发展信仰,外化为科学发展的行动,就必须根据学习安排,延伸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时间维,把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2]。
首先,大一、大二阶段,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这一重要途径使当代大学生形成对科学发展观的整体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宣传、教育,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理论的认识,形成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大一第一学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主题,根据课程内容体系的特点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融入其中,让学生形成对科学发展观的初步了解。例如在教学第一章“学会与人相处”时,就可以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贯穿其中;在讲授第三章第三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时,可以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核心”这一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等。第二学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时,要紧紧围绕“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这一主题,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使学生从哲学层面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教学中要结合“生产力是社会最终决定力量”原理讲清为什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结合马克思主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讲清为什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结合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讲清为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三学期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时,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演变”这个主题,从历史的角度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的艰难历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发展中国,不走科学发展道路就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增强他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在第四学期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教学中,要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个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教育、科技、外交等多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科学发展观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使学生在对科学发展观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强烈认同感[3]。
其次,进入大三、大四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专业课学习和实习、实训。这两年中,高校应在巩固两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认识。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将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引入专业课教学课堂,把科学发展观内容融入到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能与当代大学生各门专业课程相结合的特点,鼓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积极探索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角度,将专业知识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培育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增强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并形成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信仰。另一方面,在实习、实训教学中,指导教师要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大学生形成的科学发展信仰能外化为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实习、实训的工作中体会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产生的实效,并在乐享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形势与政策”课对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作用。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安排上,打破传统只安排大一、大二阶段的惯例,做到大学四年不断线;在内容安排上,要有意识做到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宣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根据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特别是文、理、工科学生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突破传统讲授式或讲座式教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是一群最富有朝气、思想最活跃的社会群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各项能力不断形成和提高的时期。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科学思维、科学做事、科学成长、成才,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生活的全方位,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影响和决定着每个人的生活和活动,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价值和道路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价值观是人们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判断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和价值大小、优劣的基本看法。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完善的时期,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他们成长成才意义十分重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当代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价值观。
第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成才,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当代大学生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就是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以克服中学时代养成的为升学而进行的应试性学习,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全面学习,就是要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充分的提高,这是适应知识大爆炸的当今社会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要求当代大学生既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又要重视自然科学的学习;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专业技能、技术的锻造;既要重视通识类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既要注重各种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再学习能力的提高。创新学习,就是以创新的态度在学习中不拘陈规、敢为人先,敢于创造,在学习中养成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提高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时代,通过创新学习,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意义十分重大。
第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成长,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当今社会是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在大学生周围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面对种种压力,大多数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能正确对待竞争,能很好地化解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但也有部分学生“抗压”能力弱,面对压力往往手足无措,最终沦为了压力的“奴隶”,以至做出漠视生命、扼杀生命等极端行为,高校频发的自杀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复旦投毒案等都是典型的例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思想,就是要教育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的理念,坚持以人为中心,认识科学发展观“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深刻思想内涵,充分认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离开了人,什么也干不成,即使干成了,也毫无意义”的道理,真正做到敬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个性发展。
第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渴望同异性交往、交流思想感情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要教育当代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关心集体、关爱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这份爱情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标准。要明白恋爱并不是要每天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把两个人禁锢在两人世界中,因为脱离了集体、疏远了同学,也会妨碍自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还要处理好爱情的专注之爱与对社会、对他人博大之爱的关系。恋爱是爱的表现,爱情应是专注的,但恋爱中大学生们更要有对社会、对他人的博大之爱。因为只有具有对社会、对他人的博大之爱的人才是真正有责任感的人,真正值得信赖的人,也才能真正赢得美丽的爱情。
第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就业是大学学习的目的和归宿,是实现再发展的起点。近几年来,一轮轮“就业难”浪潮汹涌,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实践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好就业与发展、就业与择业、就业与创业的关系,坚持先就业,再择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先就业,把先就业看作是大学生们奉献才华、锻炼能力、磨砺意志,练就过硬本领、实现进一步发展的起点。要以慎重的态度看待择业,要教育大学生们择业必须量力而行,必须在自身具备了一定优秀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才去自主选择职业。要以赞赏的态度看待创业,要使大学生们明白:创业是勇者的选择,是智者的选择,是就业的最高选择,它不仅为创业者解决了就业问题,创造了财富,而且还为别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是多赢的选择。
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作,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把它放到学校科学管理的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构建和完善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长效机制,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
第一,建立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领导机构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骨干的工作机构。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学,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其重要职责,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是其神圣使命。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头脑责任重大,要担负起这一重大责任,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根据高等学校的组织机构特点,各高校应由学校党委牵头,成立包括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学工部、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领导小组,从总体上指导、协调学校科学发展观教育工作。同时成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骨干的工作小组,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入大学生头脑的工作。
第二,制定保障科学发展观“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的制度措施。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进教材是手段,进课堂是载体,进头脑是目的。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制度保障、规范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建立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科学评价机制。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效果如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评价机制。要从“理论学习、实践行动、思想提升”三个层次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效果检验。首先,学理论要实。教学中要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通过其自身成长的经历,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结合学校发展变化和国家发展的实际,特别是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节庆活动,深刻理解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其次,见行动要快。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自觉落实在行动上,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有机结合。再次,做奉献要真。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其落脚点就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他们乐于为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积极奉献的精神。这种奉献不是一时的作秀,而是长期的坚守,是内化于心的奉献精神的本色表现。
第四,建立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活动的经费保障机制。投入一定的经费,组织大学生在校内外开展经常性的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实践活动,根据学习需要建立一批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实践基地,并建章立制,以制度保障实践基地的有效建设和高效使用。
[1]林萍兰.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信仰者和践行者[J].赤峰学院学报,2010(5):187 -188.
[2]黄蓉生,张国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科学发展观“三进”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65 -67.
[3]郭红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1(1):157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