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鼎由食器演变为国之重器的过程及原因

2014-03-30 04:00侯江波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食器礼器重器

侯江波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637002)

鼎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从最初的陶鼎到后来的青铜鼎,从开始的饪食器到后来的国之重器,其发展的每一步都对我国古代文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关于鼎及鼎文化的专题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大多数学者都偏向于鼎的起源、地位及用鼎制度的研究,但对于鼎的功能地位变化的原因却鲜有研究。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鼎地位演变的过程进行一定的梳理,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找出鼎由最初的食器演变为后来象征王权的国之重器的原因。

一、鼎由食器演变为国之重器的过程

鼎是中国人广为熟知的一种器物,在中国有关鼎的成语和词语比比皆是,如“三足鼎立”“问鼎中原”“一言九鼎”“钟鸣鼎食”“鼎臣”“鼎峙”“定鼎”等等。从与鼎有关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鼎象征着荣誉、财富、权力和地位,但是鼎在其最初产生之时,并不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是一件跟饮食息息相关的炊器,鼎由食器演变为象征权力的重器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陶鼎到青铜鼎,从饪食器到国之重器,不管是制作材料,还是实际功用,鼎所代表的意义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鼎从食器成为定国重器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创始之初的食器

鼎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周易》的卦辞最早记载了对鼎的解释:“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1]437《说文解字》中载:“鼎,三足两耳,和无味之宝器也。”[2]143从文献解释可以看出,鼎最初是一种烹饪的器具。我国出土的最早的鼎见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裴李岗文化,距今约七八千年,此时期出土的鼎皆为陶制鼎。继裴李岗之后,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几乎都有出土,鼎成为当时主要的饪食器具之一。陶鼎由另外一种圆底炊器陶釜演变而来,陶釜作为炊器使用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支架,而陶鼎则是陶釜和支架的结合体,鼎足起着支架的作用。相对于釜而言,由于三足鼎具有稳定性好且烹煮食物透火性好等优势,所以其在我国漫长的新石器时代成为一种主要的炊器而长期流行。

随着历史的推移,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在陶鼎的基础上,出现了青铜鼎。青铜器物的出现体现了我国生产技术的进步,青铜鼎的创制对鼎的地位的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传说我国最早的青铜鼎是由黄帝铸造的,《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随上者七十余人,尤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须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3]1394很显然黄帝铸鼎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不可尽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国青铜鼎铸造技术很早就已经出现了。

鼎在新石器时代出现时,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炊器,这一过程长达四千年之久。在青铜器出现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作为食器的地位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虽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从禹铸九鼎之后,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成为国之重器,但是笔者认为禹铸九鼎只能说明鼎从那时起,地位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可以说商代之前,鼎作为实用炊器的地位始终没有大的变化,此时期是鼎地位演变的初始发展阶段。

(二)作为祭祀活动的礼器

从夏代开始,我国进入了所谓的青铜时代,处在夏代时间段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出土了青铜鼎。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其上刻山川、异物之图形,象征夏王朝拥有天下。由于夏禹所铸九鼎并未出土,所以夏禹铸九鼎的记载,难以证实其真实性。但是从这种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鼎的功能和地位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鼎不再只是作为食器而存在,已经开始由实际性器物向象征性器物转变。

进入商代后,随着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青铜器具被贵族大量使用。此时,青铜鼎也被大量制作,鼎的形制也由小变大,并且具有多种用途,既作为生活中的食器使用,又开始作为随葬和祭祀的礼器使用。由于商代有浓厚的鬼神崇拜之风,所以祭祀活动在商代成为国之大事,鼎作为祭祀活动最常用的礼器,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这一时期的青铜鼎上面出现了大量的青铜纹饰,如饕餮纹,使青铜鼎更具有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鼎成为礼器而被用于祭祀活动,对于其地位的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此时的鼎已经摆脱了普通炊器的外衣而被神圣化,所以殷商时期是鼎地位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

(三)礼乐制度支撑下的国之重器

周灭商后,建立了更为强大的王朝,周人继承了殷商时期祖先崇拜祭祀的传统,所以作为礼器的青铜鼎在西周迎来了一个辉煌时代。在青铜鼎的制造方面,周早期师法于商,中后期开始向简明、笃实、厚重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的青铜鼎上出现了大量的青铜铭文,记录王室功勋册命等内容。由于西周时期建立了一套森严的分封制度和等级制度,与之配套的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体现在用鼎上则是列鼎制度,所以鼎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明尊卑,别上下”的重要器物。如果说从鼎的产生到殷商时期,鼎的地位的变化还处在一种自然的演变之中,那么在西周礼乐制度支撑下的鼎,则最终确立起国之重器的地位。因为礼乐制度使其象征权力、财富和社稷的定国重器的地位有了法律的保障,所以在礼乐制度保证下的西周时期是鼎国之重器地位的最终形成阶段。

二、鼎地位演变的原因

鼎,最初本是一种普通的饪食器,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进入阶级社会后,鼎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普通的食器开始转变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国之重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演变,由诸多因素造成。从鼎的产生及其演变发展中,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地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首先,从鼎制造的材料和造型来看,鼎的产生最初以陶鼎的形式展现出来。从陶鼎的出现到青铜鼎的制造,这之间约有四千年之久,鼎始终是作为一种普通的食器而存在,其地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进入青铜时代后,伴随着青铜鼎的出现,鼎的制作材料由最初的随处都可以得到的泥土,转变为不易采得的金属铜,其功能和地位开始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可以说,鼎“由陶制变为青铜材质,鼎的社会用途和神圣地位在人们心目中变得明朗起来”[4]44。作为制作鼎的青铜材料是贵金属,被称之为“美金”,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青铜的产量不多,所以显得极其珍贵。青铜的生产和器具制造,掌握在奴隶主贵族手中,普通的老百姓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生产制造这么贵重的器具。从考古发现来看,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物,大多是供贵族使用的器具,由于青铜的贵美,青铜器物也就成为贵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而出土的器物中属于此时期的青铜农具却鲜有所见,老百姓使用的农具大多数还是石制、木制和骨制的。从鼎的造型上可以看出,青铜鼎的体型一般都比较大,不管是三足圆鼎还是四足方鼎,都给人一种厚重、牢固和庄严的感觉。一个鼎重达百斤以上,如司母戊鼎重八百多千克,其气势宏伟、古朴庄重的外表代表着一种力量,更代表着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力。

其次,从鼎的功能和用途方面来看,鼎的初设是作为食器使用的,因为鼎在饪食方面具有优越性,其从釜等食器中脱颖而出,成为主要的食器。而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原始社会和夏商周时期,“食”在古代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吃饭问题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鼎在饪食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对于鼎特别看重,成为维持生存的重要承载体。基于此,统治者也特别重视鼎的使用,因为掌握了鼎就掌握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承载体,进而象征着统治者掌握了天下。

夏商周时期,鼎不仅作为食器和礼器使用,鼎更是统治者进行教化的载体。“夫鼎有铭,……铭者,其先祖之德善、功烈、动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5]1362说明鼎上记载有歌功颂德的铭文和纹饰。“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6]602夏禹铸九鼎,并在其上刻有各地山川、异物图形,列于宫殿之外供人参观,希望达到教化百姓,沟通神人的目的。进入商周,青铜纹饰和铭文更是大量出现。商代出土的青铜鼎上出现铭文的比较少,但以青铜纹饰饕餮最为常见,一直延续到周代。“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7]492虽然现在对于商周时期青铜鼎上饕餮纹的真实含义已难解,但是饕餮纹怪异的形象,足以起到震慑和教化百姓的作用,成为威严神秘和尊贵不可侵犯的象征。因为鼎传播的是要全天下都要了解的知识,承载着统治者对人民的教化和沟通天人关系的作用,所以为统治者所喜爱,它自然要被天下共主掌握,从此它也成为掌握天下权力的象征。

最后,祭祀活动在鼎地位的转化方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原始社会和三代时期流行对天地山川鬼神的崇拜和祖先崇拜。“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5]1485,商代有浓厚的鬼神和祖先崇拜氛围,出土的甲骨文中记载许多卜问和祭祀祖先神祗的活动。商周时期祭祀活动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所谓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6]755,祀是祭祖先神灵,戎是出征前的祭社仪式,所以国之大事,在于祭祀。由于祭祀活动是国家最重大的事宜,所以祭祀所使用的礼器也就非常的神圣。而古人事死如事生,祭祀祖先和鬼神,一律以食物当先,“夫礼之初,始诸饮食”[5]666,作为在食器中地位最为重要的青铜鼎便成为贵族祭祀先王、祖先等鬼神的最主要的礼器。“礼器是古代贵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是贵族的专利。青铜礼器作为维护奴隶制宗法礼制社会的工具被当时的统治者神圣化了。”“贵族统治阶级将其在宗庙祭祀时最常用而又特别重要、特别宝贵的礼器,视为祖宗和社稷的化身。鼎就是这样的礼器。”[8]28正是因为青铜鼎在国之大事中充当了最为主要的礼器,所以其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于是便从日用器皿中分化出来而成为国之重器。

[1]周易[M].杨天才,张善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司马迁.史记:卷28[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张常勇,程相占.商周“鼎”观念的二元结构[J].西北民族研究,2008(12).

[5]李学勤.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张双棣,等.吕氏春秋·先识货[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

[8]马福贞.浅论青铜礼器与中国青铜时代的政治文明[J].开封大学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食器礼器重器
清代以来《礼器碑》接受研究探略
国之重器:洲际导弹
华龙引领 国之重器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大国重器——港珠澳大桥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美食美器:吃饭是一件很认真的事
美味珍馐——中国古代器物之青铜食器
国之重器
论新泰周家庄遗址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墓的等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