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敏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医技学院,湖南湘潭411100)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大力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目标。2014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新要求,以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和提供充分就业保障。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承担着捍卫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使命。因此,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十分重要。同时,社会对医学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医患纠纷层出不穷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更迫切需要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医疗人才全面职业素养的需求,缓解医患矛盾。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其职业素养更突显了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医院、企业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除了能吃苦耐劳,更要“用心”去做事;二是态度,它是职业素养的核心,积极、负责、热心,细致、乐于助人等良好态度是决定医疗行为成败的关键。
刘翠等[1]提出了新时期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具体要求,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热爱生命、维护健康;至真至善、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汤金洲等[2]强调,目前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教育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医学生的行为修养,弘扬和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
在医学科学飞速发展、医学技术迅猛进步的同时,伴随着世人对医学界越来越多的质疑与责难,社会也更加注重医学对人的关怀,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良好的职业精神是医学生步入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是职业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3]。因此,在医学职业教育中,不仅要加强医学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对医学生整体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夯实医学生的职业基础,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成为具备良好职业精神、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升医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医务人员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还需要具备优秀的个人品质、良好的气度,并能给予优质的服务。同时,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知识的全球化,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医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当前,医患关系异常紧张,医患纠纷层出不穷,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但其中涉及医务人员的“不负责任”“收取红包”等道德素养问题。因此,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重塑医务人员良好形象,解决医患信任危机,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举措。
教学行为是包括教和学两个动因在内的结构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目的性行为,是由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以及与行为主体相联系的起着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因素所构成的、在动静交替转换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4]。其包涵外在行为和内在行为两个层次:外在行为,就是直接显示结果的行为,如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板演示范、实验操作、表情姿势等;内在行为,是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态势,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和自主性。在教学中,只有当内在行为全部投入时才能产生教学效益。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5]:一是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教学行为的中心转变为学生;三是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传统教学行为模式,实施符合学生特征的“个性化”教学。
在高职教育中,教师对医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教学行为来实现的[6]。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不但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医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职教师队伍中依然存在片面追求“技能至上”和“简单就业”的陈旧观念,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一味地认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内容是由专设的医学人文课程来教育,导致高职院校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欠缺,不能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教师应不断提高对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认识,明确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是专业教师不可忽视的责任。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到本专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作风等素养教育,做好相应的内在行为教学准备如情感、意志、道德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并综合高职院校医学生特征如理论基础、接受能力、心理特征以及个性等,使医学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到整个课堂。
借鉴国外发展较好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结合中国实际及学生特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比如,日本非常重视职业精神教育,给学生确立明确的职业人目标: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敬业尽职的职业精神、职业人的认同和自豪感等;同时,采用“实践主导、立体化授课”的课程模式,以及典型教育、榜样的教育和学生的现场教育等形式,使学生在情景中逐步感化并具备职业精神,实现课堂与职业世界的融合[7]。德国职业教育则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模式;教学过程遵循完整的行动模式,把课程内容按认知心理-行动顺序重新编排和传授,使学生完全具备职业能力[8]。这些国家在职业素养教育上的成功,给了我们重要启示:一是重视教师教学行为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医学生在行为中的能动作用;二是把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理论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使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三是重视医学生实践教育。因此,教师可通过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在教学中引入形式多样的情景式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充分利用仿真模型、记录片等教学工具,以及增加医学生到医院见习时间等教学行为,让医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使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教师在课堂中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融入一种职业精神文化。例如,教师在“院外急救”知识点引入地震、矿难等病例分析时,除了给学生呈现最真实的情景,还要不失时机地强调现场医务人员的那种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不怕脏、不怕累、争分夺秒抢救危重病人的敬业精神,认真查看、处理每一个伤员时的一丝不苟的职业作风,观察、护理病人时的细致体贴入微的职业态度,医护人员之间默契的配合与团结,以及他们坚定不移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将深深烙进学生们的心里。同时,作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师应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学行为中注意自身职业素养。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专业特征,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互动案例,以培养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采用疑难病例讨论,以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的严谨态度和求真精神,通过课堂精神文化,增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充分发挥内在教学行为的作用,注意肢体语言的配合、情感的投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医学教育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仍然存在欠缺[9],高职教师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不够,导致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缺乏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医学教育无法达到最终目的。李斌等[10]认为,目前医患沟通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学教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导致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欠缺,沟通能力障碍。王志中等[11]也提出,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和医学人文性的回归,就必须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因此,高职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行为,注重课堂精神文化的引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高职院校也应注重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1]刘 翠,徐玉梅.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内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1):48-50.
[2]汤金洲,王志玲,马 晓.关于加强和改进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56-458.
[3]姬颖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4]陈柏华.教师教学行为探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8):61-64.
[5]王海棠,陈爱忠.从新课程理念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模式之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9(3):24-27.
[6]曾志嵘,俞守义,周增桓.某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8):1157-1159.
[7]孙锦茹,尹文博,董旭梅.日本职业精神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4):63-64.
[8]吴 缨.借鉴国外课程模式 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42-44.
[9]徐玉梅,刘 明.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1):41-45.
[10]李 斌,孙晓阳,王锦帆.医患沟通障碍因素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5):302-304.
[11]王志中,段志光,董海涛,等.以“医学人文周”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3):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