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2014-03-30 00:38吴进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康有为生命思想

吴进

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吴进

(东莞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东莞 523808)

康有为著作《大同书》,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表现为对生命权利的关注,正视生命现状,尊重生命的尊严和平等,珍视生命与和平;设计的教育内容立足于生命的不同发展阶段、注重生命的全方面发展,注重人文意识的培养;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出一定的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大同书的这些思想内容与现代生命教育的主题不谋而合,很多思想主张可供借鉴。

康有为;大同书;生命教育

近几年,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2010年7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将“生命教育”列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标志着一个崭新的中国生命教育时代已经到来。有研究者这样阐述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1]9。笔者以为,生命教育与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模式的重要区别,首先在于立足于生命本身,正视个体生命面临的困惑和最深切关注,其二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注重生命的内在体验,其三注重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挖掘。从这几个向度挖掘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发现,在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近代以来,更有一批思想家,受到西学的冲击和影响,对个体生命的价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将之与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即使在现代看来,也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关于生命教育的思想。本文主要通过对康有为的重要著作《大同书》的研究,阐释其蕴涵的生命教育思想。

在该书中,康有为通过对古今中外诸多思潮的吸收,凭借较深厚的学养、雄奇的想象,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其中体现出生命教育的内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同书》中体现了对生命权利的高度关注

在中国儒家传统的文化和教育中,注重德性的培养,把知礼、遵守道德规范作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儒家强调的仁义,也是以处理人际关系为中心,更注重义务和责任。而对个体生命权利本身,传统上较少直接的关注。但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紧扣生命主题,立足于生命的内在完善,更多传达了实现生命权利、追求平等自由的内容。

(一)直面生命的苦难

生命从出生到死亡,难免遇上各种各样的烦恼与不幸,除了要面对大自然的压力,在阶级社会还要受到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关系的压迫。对自身苦难的自觉,是生命意识的一种体现。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详细描绘了生命的苦难。第一章为“人生之苦”,分七个条目:投胎;夭折;废疾;蛮野;边地;奴婢;妇女。第二章为天灾之苦:水旱饥荒;蝗虫;火焚;水灾;火山(地震山崩附);屋坏;船沉;疫疠。第三章为人道之苦:鳏寡;孤独;疾病无医;贫穷;卑贱。第四章为人治之苦:刑狱;苛税;兵役;有国;有家。第五章为人情之苦。对生命苦难的描述,虽然直接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康有为自身的独到认识,尤其是涉及对社会制度、等级压迫的批判,反映了鲜明的近代特征和对生命权利的认识。比如认为奴婢制度是弱肉强食的产物,使生命丧失尊严,充满不幸,“同为民也,而以贫见鬻,或以弱被掳者,则男为奴,女为婢矣。或投胎不幸为奴子者,则终其身为奴,不得齿于人数焉。主人好恶,性气难识,终身执役,饥不得食,夜不得息”[2]22。对惨无人道的刑狱制度、苛刻恶毒的税赋制度也予以抨击:“世愈野蛮,刑罚愈惨。若夫车裂马分,炮烙汤煎,断首折腰,凌迟寸磔,挖眼彘人,犹以为未足,则有蝎盘焉;九族之株连未足,而波及十族。遭遇暴主酷吏,周钳来网,备极五毒”[2]46。描述苛税之苦:“自有强弱之争,而强者取诸弱者,或以保护之名而巧取之,或行供亿之实而直取之,始于渔猎耕稼而分其物,继于关市舟车而征其货,甚或于人口、室屋、营业、器用、饮食而并税之。”苛税造成“骨肉分离于前,吏徒敲朴于后”[2]47。

在这些描述中,有生命固有的缺陷造成的人生苦难,但更多的则是不公正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痛苦。对生命权利给予极大关注,也正是现代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在物质消费文化泛滥的今天,学生们往往面临几种倾向,一是停留于肤浅的乐观,对生命的苦难和忧患,社会的不足和改革方向缺乏有深度的思考;二是心理脆弱、生命意志薄弱,对压力和磨难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当直面人生某些真相的时候,意志消沉甚至选择轻生。因此,在当代生命教育实践中,常需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压力和挫折进行思考,接受挫折情境训练,培养抗压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在教育中认识到生命固有的权利和自由,勇于捍卫自身的正当权利。《大同书》对生命苦难的描述,不失为生命教育的一种重要切入点。

(二)珍视生命,表达强烈的反战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历来都有反对战争尤其是不义之仗的观念,康有为在大同书里继承了这种珍视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用大幅笔墨表达了对摧残生命的战争的厌恶。

1.描绘文明未开时的部族野蛮杀戮。“部落相争之始,其民未经教化,人如野鹿,性如猛兽,居室遍挂人头,以多为贵,多则妇人愿嫁之。”[2]75

2.表达对为开疆拓土导致的战争的厌恶。

“及有国,则争地争城而调民为兵也。一战而死者千万,稍遇矢石、锋镝、枪砲、毒烟,即刳肠断头,血溅原野,肢挂林木,或投河相压,或全城被焚,或伏尸遍地而犬狐嗥啮,或半体伤卧而饿疫继死。”[2]74

3.对内战流血冲突的厌恶。“西汉之末,光武破王寻、王邑兵百万,伏尸百余里。赤眉破长安,肆意杀掠,纵烧宫室,长安无人,三辅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及董卓之乱,再迁长安,徙居民数百万口,积尸盈路,烧洛阳宫室人家,二百里内荡尽。”[2]78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思想与现代生命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当前,世界处在一个相对较为和平时期,和平其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但在一些国家,极端民族主义、右翼军国主义思想时有浮现,很多普通人对战争的破坏和危害认识不足,尤其在网络上,充斥着动辄以战争解决争端的言论。这些都需要我们静心思考,从历史教训和传统文化资源中吸取智慧。笔者在生命教育实践中,常常通过一些战争摧毁生命、造成悲剧的视频和相关讨论,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生命,对轻率制造战争的极端思想予以强烈抵制。

(三)尊重个体、生命平等的思想

作为维新思潮的引领者,康有为比同时代人更早地接触和吸收了西方的某些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并将之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仁爱思想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在大同社会里,无阶级、无国家、无家庭,每个人都具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人人皆自幼而学,人人皆学至二十岁。”[2]161他对妇女权利给予了较大的关注,指出“女之与男既同为人体,同为天民,亦同为国民。同为天民,则有天权而不可侵之,同为国民,则有民权不可攘之。”[2]168反对压制、残害妇女的各种制度,“抑女有害于立国传种,宜解禁变法,升同男子,乃合公理而益人种”。“其旧俗有缠足、细腰、穿耳鼻唇以挂首饰者,及以长布掩面、蔽身,加锁于眉中、印堂者,悉当严禁”[2]168。主张通过教育解放妇女,使妇女也实现生命的尊严,独立自强,并能够“选举、应考、为官、为师”等。这些都高扬了生命的平等、尊严与个性,是对中国传统封建教育等级尊卑体系的挑战。当代,平等的思想观念已较为深入人心,但仍然有不少人缺乏对其他生命的同情与尊重,大学生当中的某些极端案例也暴露出了人性中极度自私和残忍的阴暗面。因此,敬畏生命、生命自由平等的思想构成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大同书》设计的教育内容体现的生命意蕴

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为大同社会设计了一整套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贯穿生命整个过程,注重生命德智体全方位的完善。个体生命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康有为对此给予了密切关注。

康有为主张政府负责全社会的教育,提出应为怀孕妇女及婴儿设立人本院和育婴院。在人本院,妇女有孕,皆应入院。同时,强调胎教的重要性,通过鼓励胎教促进优生优育,为此,专门对人本院的环境提出了要求,建议将人本院建立在地势开阔、环境优美、通风之地,凡是环境恶劣的地方不适合设立。另由女保、女傅、女师等教育孕妇生产和育婴知识,为孕妇编辑专门的胎教教材,号为胎教丛编。康有为还特别强调音乐在胎教中的作用,“人本院终日常有琴乐歌管……盖声音动荡,最能感人……常以声乐养其耳,必能养性情而发神智”[2]239。谈到育婴院的教育,康有为主张让幼儿通过有形的玩具,了解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知识,寓教于乐,“将世界有形各物,自国家至农工商务,皆为雏形,教之制作,则习惯若性。”[2]248注重玩具、游戏的重要性,这显然很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适应儿童的身心成长特点。

我国社会,长期以来无论是在科举制度下还是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的课业负担都极其沉重,同时偏知识轻素质、偏理性轻感性,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以敏锐的眼光提出儿童在接受教育时应以强身健体为重,接受知识为辅,“专以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令功课稍少而游嬉较多,以动荡其气;发扬其身体……”[2]251,以内在熏陶的方式培养性情,如欣赏诗歌、音乐。等儿童稍长,进入中学院,则更加注重道德意识的培养,养体开智外,育德为重,鼓励学习“礼乐”,辅以不同学科的学习。进入大学后,注重专门学问如农工商等科的学习,每个人“各从其志”,依据自己的志向选择专业。受西学影响,康有为突出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实业教育和科学实验。

在这一系列的教育中,康有为特别强调爱心、生命意识的培养。“婴儿能歌,则教仁慈爱物之旨以为歌,使之浸渍心耳中。”“儿童好歌,当编古今仁智之事,令为歌诗,俾其习与性成。”“大学更重德性,每日皆有歌诗说教,以辅翼其德,涵养其性”[2]257。

现代生命教育反对教育的工具化倾向,注重体验式教育,依据生命本身特点开展教育,培养生命意识。这在康有为大同书的教育理念中都有所体现。

三、《大同书》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论述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是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同书在直面生命的苦难之后,并没有消极厌世,而是持一种乐观主义。正如他在《大同书成题词》中所写:“人道只求乐,天心惟有仁,先除诸苦法,渐见太平春。一一生花界,人人现佛身。”试图以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消除人世的诸般苦难。

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康有为首先论述的是通过社会、制度的变革消除苦难,去国界合大地,去级界平民族,去种界同人类。通过对美好世界的描绘,康有为赋予生命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在对周围世界的改善中寻求生命意义。康有为深信,人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与他人共患难,致力于解脱他人的痛苦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强调“人有不忍之心”,“吾既为人,吾将忍心而逃人,不共其忧患焉”[2]7。

康有为也深信,凭借生命固有的力量,是可以将痛苦转化为快乐的。生命的价值很大程度建立在对快乐的感受之上。这些思想不同于佛教以生命为苦的思想,对传统程朱理学崇尚的“存天理、灭人欲”也是一种挑战。如大同书提出:居处之乐,“大同之世,人人皆居于公所,不须建室,其工室外则有大旅舍焉。当时旅舍之大,有百千万之室,备作数等,以待客之有贫富者。其下室亦复珠玑金碧,光彩陆离,花草虫鱼,点缀幽雅;若其上室,则腾天架空,吞云吸气,五色晶璃,云窗雾槛,贝阙珠宫,玉楼瑶殿,诡形殊式,不可形容”[2]345;舟车之乐,“大小舟船皆电运,不假水火,一人司之,破浪千里,其疾捷亦有千百倍于今者。其铺设伟丽,其大舟上并设林亭、鱼鸟、花木、歌舞、图书,备极娱乐,故人亦多舟居以泛宅浮家焉。”[2]346饮食之乐,“大同之世,饮食日精,渐取精华,而弃糟粕”[2]347。此外还有衣服之乐,沐浴之乐甚至炼形神仙之乐、灵魂之乐等等。

康有为提出,生命能感知痛苦,因而也能追求快乐。“当生民之初,以饥为苦,则求草木之实、鸟兽之肉以果腹焉,不得肉实则优,得而食之饱之饫之则乐;以风、雨、雾、露之犯肌体为苦,则披草树,织麻葛以蔽体焉,不得则忧,得而服之则乐;以虫、蛇、猛兽为苦,则橧巢、土窟以避之,不得则忧,得而居之则乐”[2]343。正是在去苦求乐的过程中,生命不断进化。“益乐者,与人之神魂体魄尤适尤宜,发扬开解、欢欣快畅者也。其不得是乐者则以为苦,神结体伤,郁郁不扬者矣。其乐之益进无量,其苦之益觉亦无量,二者交觉而日益思为求乐免苦之计,是为进化。”[2]343除了实现快乐外,借助于佛学神秘主义,康有为还为生命寻求最终的解脱和归宿。在炼形神仙之乐、灵魂之乐的描述中,当生命实现了现实安乐之后,便会自然地产生一种终极追求。“大同之世,人无所思,安乐既极,惟思长生。而服食既精,忧虑绝无,盖人人皆为自然之出家,自然之学道者也。养形之极,则又有好新奇者,专养神魂,以去轮回而游无极,至于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焉。神仙之后,佛学又兴,其极也,则有乘光、骑电、御气,而出吾地而入他星者,此又为大同之极致而人智之一新也。”[2]351

这里虽然贯穿了宗教的神秘主义,但康有为又坚信生命的永恒和进化,而旗帜鲜明反对原罪论和末日论等观点。“耶教以尊天爱人为诲善,以悔罪末断为悚恶。太平之世,自能爱人,自能无罪。知天演之自然,则天不尊;知无量众魂之难立待于空虚,则不信末日之断。耶稣之教,至大同则灭矣。”甚至认为仙佛之学,也不是永恒的,而是不断发展的,“仙、佛之后,则为天游之学矣,吾别有书。”[2]352

大同书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未必完整和科学,但其中体现的理想主义、乐观主义精神让人印象深刻,有可取之处。许多现代人面临精神信仰危机,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正是让人们积极寻求和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结语

康有为《大同书》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其对生命现状、生命权利的热切关注,其设计的教育内容注重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其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索,都是现代生命教育关注的重大主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 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康有为.大同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The Thought of Life Education of“On Great Harmony”by Kang Youwei

WU Jin
(Teach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

The book On Great Harmony by Kang Youwei embodies an abundance of life education,which shows the concerns of life,confrontation with present life,respect for dignity and equality,value of life and peace.The designs of the education are based o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and focus on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life and cultivation of human consciousness. The book explores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life and reflects idealism and optimism.The content coincides with the theme of modern life education and are worthy of reference.

Kang Youwei;On Creat Harmony;life education

G412

A

1009-0312(2014)04-0106-04

2013-11-1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中国传统生命哲学与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研究”(GD11XJY04)。

吴进(1978—),男,广东南雄人,讲师,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生命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康有为生命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康有为撰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