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林
胃溃疡是我国最常见和多发的内科疾病之一,其发病多见于气候变化较大的地区,随着社会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胃溃疡的发病在我国表现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的现象,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酸分泌异常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是引起溃疡的常见病因,其中以H.pylori最为多见。临床对于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两种,由于手术治疗费用较高、恢复时间较长,且患者的痛苦较大,因此大多数患者选用药物进行治疗[1,2],因此,我院以急诊内科收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经电子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胃溃疡,排除溃疡部位癌变、出血患者以及伴有严重内脏器质性病变患者,并在2周内未服用过抗生素、铋剂等影响治疗药物疗效的其他药物,将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纳入观察,其中男58例,女26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4±6)岁。对所有纳入观察的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其H.pylori感染情况,根据其检测结果将其中表现为H.pylori(+)的35例胃溃疡患者列为胃溃疡合并H.pylori感染组,并分为观察Ⅰ组(22例)和对照Ⅰ组(13例),另表现为H.pylori(-)的49例胃溃疡患者列为单纯胃溃疡组,并分为观察Ⅱ组(31例)和对照Ⅱ组(18例)。胃溃疡合并H.pylori感染组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2±6)岁,其中溃疡部位位于胃体部的患者 23 例(65.71%),胃角部 12 例(34.29%),溃疡数1~3个,平均直径(13.2±2.4)mm;单纯胃溃疡组中,男 34 例(69.39%),女15 例(30.61%);年龄 26~65岁,平均年龄(44±6)岁,其中溃疡部位位于胃体部的患者 32例(65.31%),胃角部 17 例(34.79%),溃疡数1~3个,平均直径(13.2±2.3)mm。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Ⅰ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治疗,20 mg/次,2 次/d,以及铝碳酸镁 20 mg/次,3 次/d,观察Ⅰ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750 mg+甲硝唑400 mg,2次/d;对照Ⅱ组患者采用单一口服奥美拉唑治疗,20 mg/次,2次/d,观察Ⅱ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20 mg/次,3次/d。
1.2.2 观察内容及评定标准:所有患者均治疗7 d后,对其溃疡愈合以及胃溃疡合并H.pylori感染组患者H.pylori感染转阴率进行检测,并对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溃疡面愈合,周围炎症消失为痊愈;②溃疡面积与治疗前相比缩小>50%为有效;③溃疡面积与治疗前相比缩小<50%为无效。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4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分组后4组患者性别比、年龄、溃疡部位、数量、大小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4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
2.2 4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Ⅱ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Ⅱ组,同时观察Ⅱ组无效率也明显低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胃溃疡合并H.pylori感染组患者H.pylori感染转阴率比较 治疗后对胃溃疡合并H.pylori感染组患者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复查其H.pylori感染转阴情况。结果显示,观察Ⅰ组22例患者中,转阴19例(86.36%),阳性3例(13.64%);对照Ⅰ组13例中,转阴8例(61.54%),阳性5例(38.46%)。观察Ⅰ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P<0.05)。
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主要物质,对胃肠道有一定的损伤,胃酸属强酸性,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而胃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作用,可对胃壁上的蛋白质产生破坏作用。但胃肠道本身具有一定的防御和修复能力,因此正常情况下,其损伤作用并不会对胃肠道产生影响,但若其自我防御和修复机制遭到破坏,如大量饮酒、吸烟、饮食以及生活作息不规律等会降低甚至破坏胃肠道的防御能力,在此基础上溃疡的形成机率则会大大增加[3,4]。临床对于胃溃疡患者的治疗一般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药、黏膜保护剂和胃肠动力药。奥美拉唑则是抑制胃酸分泌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选择性的作用于胃壁细胞,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包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进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由于奥美拉唑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抑制作用,因此临床单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也有一定疗效[4,5]。本实验结果即表明,单用奥美拉唑7日治疗18例胃溃疡患者中,痊愈 12 例(66.67%),有效 2 例(11.11%),临床总有效率可达77.78%,但相比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的观察组,其临床疗效则显不足。铝碳酸镁通过结合胆汁酸、中和胃酸、维持胃内pH值以及吸附胆酸等碱性物质,进而起到增强胃黏膜防御的作用,同时通过增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提高其自我修复的能力,因此成为临床常用胃黏膜保护剂,与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合使用[6,7]。本实验中,采用联合使用药物的观察Ⅱ组的31例患者中,痊愈27 例(87.10%),有效 3 例(9.68%),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6.78%,与单用奥美拉唑的对照Ⅱ组比较,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此基础上,本实验通过对有H.pylori感染的胃溃疡患者的不同治疗发现,加用了抗H.pylori药物治疗的22例患者中,痊愈11例(50.00%),有效10例(45.45%),临床总有效率 95.45%,且有 9 例(86.36%)患者在治疗后H.pylori感染检验结果为阴性,而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的13例H.pylori阳性的胃溃疡患者中,痊愈 5例(38.46%),有效6例(46.15%),临床总有效率为84.61%,虽比观察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合 H.pylori感染转阴率,对照组中 8例(61.54%)患者转阴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虽然也能有效治疗H.pylori感染阳性胃溃疡,但不能有效根除H.pylori,研究显示,经治疗但未根除 H.pylori感染的患者中有50% ~90%的患者在1年内复发[3]。因此,在胃溃疡患者确诊后进行相关H.pylori感染检测,对已有H.pylori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加用抗 H.pylori药物,对患者良好预后及有效降低其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急诊内科对确诊的胃溃疡患者应进行H.pylori感染检测,对H.pylori阳性的胃溃疡患者在单纯胃溃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H.pylori药物治疗,而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对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1 张伟,李晋平,杜滨.胃溃疡90例临床观察.吉林医学,2010,31:4655-4656.
2 邵维进.手术与保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3.
3 何洪波.铝碳酸镁对HP活动性胃溃疡临床疗效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0,8:126-127.
4 张石裕.120例胃溃疡的临床诊治体会.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6.
5 钟雷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9,7:81.
6 杨亨福.浅谈胃溃疡的内科治疗.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1:89.
7 张成忠.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医学信息,2012,2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