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2014-03-29 20:10:53张高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朱某心理障碍心理健康

张高鹏

(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大学阶段,是学生们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期间,由于社会发展和其他种种原因,大学生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大学的领导、教师或学生辅导员,都是大学教育的实施者,对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于学生中存在的心里障碍或心理缺陷,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才能因人施教,以确保对其教育正确无误和卓有成效!

尽管,这群学子中出现的心里障碍或心理缺陷的表现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变化万端,但万变不离其宗,仍然有规律可循.因为,任何想法都是社会实践在心理的反映,带着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实践大致相同或相近.因此,其心理障碍或心理缺陷也大体相近或相同.心理障碍的出现和心理缺陷的形成,往往不是单一原因,而是综合因素所致.

1 以心理障碍或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存在安全危机感

70年代末开始的计划生育使得多数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以前多被家庭呵护过度,没有缺少甚至没有人际交往经历,与人沟通能力较差.同时,心理上和生活上过度依赖他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因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大学生突然独自曝露在大学的小社会范围下,一部分同学会觉得茫然.再则,社会就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生活等多方面问题同时出现,更使有些同学不知所措,惶惶不可终日.由于缺少甚至缺失沟通和交往能力,遇到一些特殊事件,甚至是简单的事情,也处理不好或者不会处置,以致产生思想包袱,形成心理障碍!诸如此类种种原因,致使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安全危机感,“感觉”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安全!

例如:我近期工作中就遇到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朱某是我校财金系大二学生,由于父母一直在北京打工,从小由奶奶照看.父爱母爱的缺失,亲人的关爱和悉心交流较少,所以性格比较内向,且比较敏感.入校后,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和同学们的交流较少.大一下学期的某天,同班同学何某在班上丢失了手机,找寻无果后,就问班上同学是否看见其手机了.何某也问了朱某.很快,手机找到了,系别班同学恶作剧,同何某开玩笑,将起手机藏起来了.事情很简单,很快就翻过一页.班上同学,谁都没有把这个生活中的小插曲当一回事.可是,朱某却不能正确对待,心理上不能自我疏导,觉得班上同学把自己当小偷.自此之后,朱某日渐压抑,和班上同学的交流就更少了.同学们的任何一句他认为“不友好”的话,任何一个他认为“不友好”的眼神,都是针对自己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某日益压抑,逐渐出现自卑、抑郁、焦虑,总是无端地认为,周围的人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朱某很痛苦,多次找辅导员谈心交流.辅导员及时联系了学院的心理咨询师,多次针对朱某的心理问题,进行科学疏导,取得一定效果.目前,朱某心理压抑已有所缓解,但是情绪仍然容易产生波动.

1.2 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极大多数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因从小得到家庭过度呵护等原因,自我意识强烈,都以“我”为中心.进入大学后,远离呵护关爱自己的家庭和亲人,离开熟悉的人群和生活环境,很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部分学生因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庭,对适应新的环境、处理新的人际关系,则存在严重障碍.大多数学生习惯以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更有甚者,把学校当自己家里,别人都要像家人一样,围着“我”转!大家都是太阳,别人都得围绕“我”转动.这就人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而紧张的人际关系,对身处陌生的环境的同学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以致一定数量的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1.3 不能准确地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社会信息爆炸,媒体、网络舆论传播的各种信息、各种声音的刺激,有意无意的误导时有发生,导致大学生在信息采集时,容易进入误区.有时,大学生对某些事情,特别是对难以辨别的突发政治事件,缺少正确的思辨能力,情绪容易激动.而且,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表现出原始的冲动.他们不懂得如何宣泄自己的情绪,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如何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诉求!譬如:在反对日本右翼分子搞所谓的“国家收购钓鱼岛”,宣示主权时,就有情绪激动的大学生受人唆使而打砸日产汽车!这样的案例,俯拾皆是.

大学阶段,是人生启程阶段,未来的前景、如何发展、在何处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都造成的心理不安.如果没有正确合理的引导,有没有宣泄情绪的渠道,又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就很容易造成心理偏差或障碍.

2 做好思想工作,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多方面的学习收获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缺陷的学生,大学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科学可行的心理教育,使其不断克服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具体做法,有以下重点:

2.1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大学校园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我们要高度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平衡的实现、社会文化素养德提高及思想道德教育都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和疏导,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建立健全社会价值观!

2.2 做好新生的入学心理教育,建立健康档案

大学生初入大学阶段,思想单纯,无论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同时,对新环境是否适应等,都可能成为引发心理问题的诱因.此时,是大学生接受心理教育、树立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因此,入学之初,有针对性的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新生即将遇到的问题和普遍存在的疑虑和困惑,进行专项答疑解惑,做正确的引导,以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同时,通过心理健康调查表等方式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注意观察有心理缺陷和障碍的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对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防患、早疏导、早解决.

2.3 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建设工作

丰富多彩的高校文化宣传,具有浓郁的校园特色,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利于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生活状态.所以,必须做好大学校园的文化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大学生的认同感和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在校园中营造出健康、怡人的学习生活氛围;使学生们在活动中融入集体,建立愉悦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保障心理健康.

2.4 深入学生做朋友,加强思想沟通,做好谈心交流

作为辅导员,应深入学生日常生活,多和学生交流,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通过多谈心和日常观察,多留意学生的异常举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化解问题苗头.把心理问题化解于未然.

正确对待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讳疾忌医,要加强教育和疏导!通过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心理教育、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动员学生参加积极的社会活动等方法,以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朱某心理障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男子为回老家抱着木板横渡长江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8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2
微信转账不慎误转他人,能否请求对方返还
微信转账不慎误转他人,能否请求对方返还
长寿(2018年9期)2018-01-28 07:27:56